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了芯片这一行?

2017/10/31
73
  • 2评论
阅读需 45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芯片,这么个微末之间的小玩意,在眼下的智能化、信息化时代,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重要,更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数据显示,2016 全球芯片市场达到 339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而 2017 年预计将超过 4000 亿美元,涨幅高达 10%以上。

 

不过令人窘迫的是,在这么大的蛋糕面前,尽管我国已消化了近 1/3 市场需求而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但繁荣背后却有一个残酷的事实:我国国产芯片的自给率不到 30%,产值不足全球的 7%,市场份额更是不到 10%,也就是说中国“芯”90%以上依赖进口。截至 2016 年底,中国芯片的进口金额达到 1.3 万亿人民币左右,而同期的原油进口不到 0.7 万亿。中国在芯片进口上的花费已经接近原油的两倍。

 

做芯片的不如做项链的?

上周一(2017 年 10 月 23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MIITEC)和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联合主办的“名家芯思维”——2017 年设计方法学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本次活动邀请到 IEEE fellow Giovanni De Micheli、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林福江教授、浙江大学韩雁教授、南京大学王中风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Patrick Yue 和 Synopsys 亚太区产品总监谢仲辉先生,围绕主题“IC 设计方法学”的进行主题分享,圆桌论坛环节探讨了 IC 设计技术革新、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会议期间我们听到了两个小故事。

 

不过却是两个很无奈的故事。

 

故事一:做 4G 芯片差点破产

这是一家做芯片 FIB 失效修改的厂商讲的故事。说有一个客户原来是做 2G/3G 基础设备的,后来听说 4G 是个大趋势且很快就会到来,就转头开了一个厂,雄心勃勃的进军 4G 芯片产业,准备抢占桥头堡。

 

为了做好,他前后投入了 80%的身家来研发 4G 芯片。结果,快把家底赔进去了也没搞出来。最后实在撑不住,只好回头又做起了 3G 设备,终于挽回了差点破财破家的惨淡结局。

 

听说,他媳妇也总算同意他睡床上了。

 

故事二:做芯片的不如做项链的

这个故事是韩雁教授讲的。说有一个朋友,原来开了一家首饰加工厂,生意不错。后来,在政府的要求和鼓励下就办了个芯片封装厂。

 

然而,这个封装厂利润简直寥寥,一直在惨淡经营中不可自拔。

 

据他说:“我加工一件首饰能赚几块甚至十几块钱,但是我封装一个芯片才赚几分钱甚至几厘钱!你说,高科技体现在哪里?”

 

对啊,既然做芯片的不如做项链的,那为什么还有人坚持做下去呢?(文末将有答案)

 

国内高端芯片领域的困境

众所周知,高端 IC 芯片复杂程度高,国内目前连 4G 芯片都做不了,绝大多数都还是 2G/3G 计算级别。

 

芯片市场的恶性循环

浙江大学教授/博导、浙江大学—美国 UCF 大学 ESD 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韩雁说:“我国高端射频芯片的开发面临困境,这里有一个显而易见的恶性循环:因为工艺落后——客户到国外流片——国内工艺缺乏流片验证提升——工艺更加落后。”

 

具体来说,这个循环就是:由于国内芯片加工制造工艺落后,导致很多设计公司纷纷选择到国外流片,因此造成国内相关厂商严重缺乏流片验证而无法升级,最终又会让国内的芯片工艺迟迟得不到提高。

 

目前,芯片产业的流片费用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这样的费用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难以企及的高价,由不得不慎重(一般来说,普通芯片最多半年流片一次,而高端芯片如 10nm 或像麒麟 970 一样的 AI 芯片等,由于研发过程漫长,从研发到流片需要数年时间)。因此,国内很多芯片设计公司为提高成功率,纷纷选择去国外或合资企业流片。英特尔、富士通、Tower Jazz、GlobalFoundries、三星、台积电、MagnaChip 等等,往往是业内的首选,从而造成内地厂家很难有生意。

 

既然国内晶圆代工厂没有生意,自然就生存艰难。尽管近年来有紫光、中芯国际、华力微等重点企业异军突起,但无论从工艺还是经验来看,距离国际一线厂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此的循环,长此以往,将对我们的芯片制造产业带来极大的限制和阻碍。

 

国内芯片加工工艺粗糙不稳定

从 1971 年开始,芯片制造工艺经历了 10 微米、6 微米、3 微米、1.5 微米、1 微米、800 纳米、600 纳米、350 纳米、250 纳米、180 纳米、130 纳米、90 纳米、65 纳米、45 纳米、32 纳米、22 纳米、14 纳米,一直到目前主流的 10 纳米高端工艺。而更高一级的 7nm(GlobalFoundries 公司)近期也传出进展顺利。

 

尽管 10nm 工艺已经成为高端芯片加工的标志,但国内工艺大多还依然停留在微米级别(0.18um、0.35um 等),也使得大部分硬件设备用的也都还是微米级芯片。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第一个故事背后的真实场景,令人无奈。

 

光刻技术是芯片制造产业的核心,决定着芯片的元件特征尺寸。伴随半导体产业摩尔定律”的延续,极紫外光刻(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 EUVL)被公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光刻技术。不过技术最先进、性能最稳定的光刻机设备 100%被欧美国家垄断,且严禁技术转让。

 

目前国内光刻机最多可做到 28nm,另外 13nm 技术正在研发中。但是,国际上已经实现了 10nm,而 7nm 技术也即将研发成功。这就是差距。

 

由于缺乏精密的国产加工设备,国内芯片制造设备都需要从美国进口,这就要受到他们“出口限制令”的制约,比如不能用于军事产品的生产、不能研发指标非常先进的芯片。

 

专用芯片才是未来新的增长点

一直以来,关于通用芯片和专用芯片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从通用性和可修改性来说,通用芯片具有很大优势,但从针对性和功耗等方面考虑,专用芯片才是未来新的增长点。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林福江说:“功耗是(芯片产业)现在最大的问题,哪一款芯片能把功耗降下来,它的寿命就能延长,竞争力自然就上来了,功耗是所有芯片现在最大的瓶颈。

 

“通用芯片要考虑到通用性和修改的灵活性,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入很多预留的模块,所以功耗会很高,同时卖的也贵。但专用芯片因为是有明确目的和用途,所以才设计之初就把很多东西直接加进去。

 

“虽然专用芯片的灵活性不高,但因为是专门设的,很多东西已经硬化、块化,所以它的速度快、功耗低,相应的价格也低,卖的便宜。

 

“也就是说,在达到相同的性能下通用芯片势必要消耗更多资源,而专用芯片就不需要,因此未来发展专用芯片将是必然趋势。”

 

浙江大学教授韩雁也持同样观点,她说:“专用芯片比通用芯片体积(面积)小、功耗低,大批量生产时成本低。尤其是面向数字模拟混合电路的话,只能做专用芯片,不能用通用芯片。”

 

就业形势下的硬件之殇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不太愿意做硬件,而更愿意转行去做软件!”

 

这恐怕是很多高校、科研院所的普遍现象,原因很简单:做硬件赚钱少,工资低!

 

摩根士丹利在年初的一份调查中宣称,一家成功的半导体企业往往能够获得 40%甚至更高的利润率,而电脑、电子产品和其他硬件行业的利润率往往甚至不足 20%。

 

显然,这一数据在国内并不准确,因为国内的利润率远远达不到 40%。毕竟高端芯片设计、架构等握在英特尔、ARM、高通这些巨头手里,而加工制造工艺在三星、英特尔、台积电等大厂手上,缺乏核心技术和精密工艺的国内芯片企业,利润率可想而知。

 

韩雁教授一直致力于做基础硬件,自嘲自己是“做砖头”而别人是盖楼。虽然工作成绩斐然,不过她也有自己的担忧。

 

韩雁说:“因为做软件的成本低(有时候甚至可以在家办公而不需要租办公室),因此相对的利润就大,开出的工资也高。

 

“而做硬件的恰恰相反,受制于硬件设备巨大的购置成本和测试、流片等工序的巨额支出,在过高的成本压力下,工资自然高不到哪去。”

 

林福江教授对此也深有感触:“虽然说现在是智能硬件的时代,毕竟 IOT 物联网、手机/通讯、自动驾驶消费电子等对传感器、芯片的依赖性极大,但现在很多人不愿做 IC 设计、不愿意学微电子,也不愿意做设备硬件,转而学那些时髦的、能赚快钱的专业领域,让人痛心疾首。

 

“只能说有些学生眼光不够长远,心态略显浮躁吧!”林福江表示无奈。

 

不过,从就业形势上看,很多学生不愿意做硬件,也能被软件业接纳。这说明软件业仍然没有饱和,作为社会需要,也可以理解,无需勉强。

 

芯片产业很多人不愿意动手,这是不对的

总的来说,核心芯片技术由五大元素组成,这五元素分别包括:系统(ASIC)、通讯(RFIC)、建模(MDL)、微波(MMIC)和模拟(AMS),其中建模是核心元素。

 

在这五大元素中,实测分析建模是射频芯片设计基础中的基础。任何芯片在设计环节之后、进入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之前,必须要经过数次甚至数十次的实测分析,尽量找出设计中的 BUG,找出不合理之处,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流片成功率。

 

但目前的情况是,跟理论知识相比,国内很多人的动手能力不强,甚至可以说很弱。

 

林福江说:“(在射频芯片的设计中),国内很多人不愿意动手,这是不对的。只有理论不行,还要多学技能多动手,我们的动手能力需要不断增强。”

 

对未来芯片发展走向,林福江教授认为,“芯片单位面积上可以容纳元器件数量的极限值”将是一个很关键的突破口。

 

“这个极限值是和芯片最小尺寸相关的,现在器件的最小尺寸已经到三纳米了,已经是极限了。尺寸小,器件也小了,最小尺寸已经到了极限,从分子往上就是单电子、单原子。”林福江说,“在达到极限值之后,未来的芯片技术将要朝着哪个方向发展,现在还不好说。”

 

总结:全情投入、加强团结,芯片产业才有前途

让我们再看一下文章开头第二个故事的疑问:既然做芯片的不如做项链的,那为什么还有人坚持做下去呢?

 

浙江大学教授韩雁的答案是:为了国家的芯片产业不再受制于人,我们需要奉献!

 

韩雁说:“我想这也算是 IT 人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吧!正是有了我们的努力,才能让大家用上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的各种电子产品,让大家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据我国 2014 年宣布的一项政策计划表明,政府将拿出 1000 亿~1500 亿美元来推动我国在 2030 年之前从技术上赶超世界领先企业。其中,从事各类芯片设计、装配以及封装的企业都能够得到政府扶持。不仅如此,2015 年我国政府又进一步提出了新的目标:要在 10 年之内,把芯片自制率提升到 70%。

 

芯片产业从垂直整合(比如英特尔一个厂什么都做),到现在分工越来越细,规模也必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只有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间共同团结努力,国内的芯片产业才能有前途。

 

更多最新行业资讯,欢迎点击与非网《今日大事要闻》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CRCW06034K99FKEA 1 Vishay Intertechnologies Fixed Resistor, Metal Glaze/thick Film, 0.1W, 4990ohm, 75V, 1% +/-Tol, 100ppm/Cel, Surface Mount, 0603, CHIP, HALOGEN FREE AND ROHS COMPLIANT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05 查看
CRCW060347K0FKEAHP 1 Vishay Intertechnologies Fixed Resistor, Metal Glaze/thick Film, 0.25W, 47000ohm, 75V, 1% +/-Tol, 100ppm/Cel, Surface Mount, 0603, CHIP, HALOGEN FREE AND ROHS COMPLIANT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14 查看
CRCW25120000Z0EG 1 Vishay Intertechnologies Fixed Resistor, Metal Glaze/thick Film, 1W, 0ohm, Surface Mount, 2512, CHIP, HALOGEN FREE AND ROHS COMPLIANT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43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