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硬触角︱火拼2017CPU/GPU/无人驾驶/VR市场,英特尔/AMD/NVIDIA都有啥招数?

2017/01/04
15
阅读需 43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2016 已经过去,有一些名词大家一定记忆犹新,比如:无人驾驶、VR 等。虽说这些技术已经出壳有些年月了,但依旧火爆了 2016。在这些高科技技术背后,三大巨头(英特尔、英伟达、AMD)之间的芯片战争一直引人关注。首先,随着 GPU 在处理不规则任务和线程间通信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 CPU 与 GPU 之间的区别开始逐渐缩小,这也让本来各吃自家饭的几大厂商开始撕了起来。2016 已随风去,2017 年的战火必将更加惨烈,今天与非网小编就带领大伙提前感受一下,三大巨头在 2017 年各个领域的实力。

CPU——还是熟悉的味道?
AMD
众所周知,AMD 在 CPU 领域已经沉寂了很久。在 Intel 挟工艺优势土匪猛进的时候,更显得 AMD 的落寞。然而与英特尔在 CPU 的较量上,AMD 一直在暗中使劲,最近一直很火的 Zen 处理器像是对 AMD 的一股春风,而对英特尔的一股冷风。据说此款处理器在 2017 年就能彻底亮相,详情如下。

首先在今年的 Computex 2016 期间,AMD 宣布即将推出对应桌机、笔电与服务器产品应用的全新“Zen”核心架构,据介绍,AMD 的 Zen 架构中每个核心搭配 512KB L2 缓存,而 4 个核心将组成一个单元,共享 8MB L3 缓存,其中缓存设计相比前几代处理器有了重大变化,包涵式缓存设计跟 Intel 的处理器设计类似。

据相关资料,新的 Zen 处理器实际名称为“Ryzen”,同时确认将采用 AM4 平台主机板,分别强调效能、资料吞吐量与节电三大特性,更导入名为 AMD SenseMI 的人工智慧技术,让处理器能以更“聪明”方式运作,进而发挥更高效能,但在温度、耗电部分明显改善。

据称,Ryzen 的 CPU 主频是 3.4GHz,可以和英特尔售价高达 1000 美元的 酷睿 i7-6900K 相媲美,看这价格足以让英特尔抓狂。从跑分成绩来看,AMD 这款处理器(代号 2D3151A2M88E4)的表现超越了英特尔酷睿 i7-6800K,和 i7-6900K 之间的差距也不大。

不仅如此,AMD 代号“Zen”的全新核心架构将应用在代号“Summit Ridge”的桌机版处理器,而且将出现在几天后的 CES 2017 期间,并且将搭配 AM4 平台主机板。


英特尔
对此,英特尔该如何回击呢?据悉,英特尔将在几天后的 CES 2017 上展示第七代 Kaby Lake 处理器。

目前英特尔第七代酷睿处理器第一批阵容型号也曝光,包括至强 Xeon E3-1205 v6、3 款 Core i7 芯片、7 款 Core i5 芯片、2 款 Core i3 系列和 3 款 Pentium 奔腾系列芯片。与此同时,最新的 200 系列芯片组也会伴随这批新处理器一同公布。

全新第七代处理器将支持英特尔 Optane 存储技术。采用 3D Xpoint 技术的存储,相比今天 NAND 技术的固态硬盘或其他基于闪存的储存快 1000 倍。另外,处理器将采用新 14 纳米+工艺打造,升级 Speed Shift 技术到第二代,加快响应速度,但重点改进的还是集成的 GPU。新核显大幅改进了媒体引擎,增强对 4K 超高分辨率的支持,支持 HDCP 2.2,支持硬解 HEVC 10 位和 VP9 编码的视频,降低观看 4K 视频的功能等等,第七代的集成显卡显然比第六代更加出色。


更有消息称,英特尔正计划在 2019 年正式退役老旧的 x86 架构设计,而 Tiger Lake 将是最后一代产品。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英特尔的新架构不会向后兼容,与当前酷睿架构迭代升级却仍持续兼容的做法完全不同。

根据英特尔先前路线图,Coffee Lake 将在 2018 年上市,将采用 10nm 制程工艺。2019 年是 10nm 的 Icelake,2020 年是 10nm 的 Tiger Lake。而 AMD 直接要把 7nm 产品和 AMD Zen+在 2019 年发布,这样火拼下去,英特尔的挤牙膏战略看来得使点劲了。

 

显卡——价格性能全面开战
AMD

今年 6 月份的时候,AMD 已经发布了 RX480、470、460 等三个显卡系列,其一大特点是全面支持 VR,但显卡高端市场,AMD 一直一片空白。

按照 AMD 思路,下一款 RX490 看来要冲击高端显卡市场了。不过之前就有外媒报道,RX490 会在 2016 年 12 月 13 发布,转眼 2016 年过去了,RX490 却还在期待中。不管怎么样,2017 年总该现身了吧。

据最新发布的更新,AMD Radeon RX 490 将支持虚拟现实(VR)游戏,和 4K 分辨率。

关于 RX 490 的具体规格,目前有三种传言:
1、RX 490 基于 Polaris 10 核心,但采用 384bit/512bit 高位宽,8G GDDR5 显存,主频 1200MHz。
2、RX 490 定名为 Radeon Pro 490,是一款双芯版的 RX 480,基于 P10 核心,2x256bit 位宽。
3、RX 490 基于 Vega 10/11 织女星核心,采用 HBM2 显存。

这款粉丝们期待已久的显卡,已经错过 2016“新视野(New Horizon)”发布会,会不会在几天后的 CES 现身?如今毫无消息的情况下,依旧很玄乎。

NVIDIA
AMD 号称 2017 年的 RX 490 性能上干掉 GTX 1080 Ti,但 GTX 1080 Ti 真的会被打败?至少能耗上,NVIDIA 还是很牛的。

关于 NVIDIA GTX 1080 Ti 的传闻很多,据相关资料泄露,GTX 1080 Ti 从规格来看相当于最顶级单芯显卡 GTX Titan X 的阉割版本。而新一代 Titan X 显卡虽然还是 Titan X,看起来有点混乱,但新卡基于 Nvidia 最新的 GP102 芯片打造,只是略微缩小了点规格,也就是在总数 3840 个流处理单元中开启了 3584 个,但提供了 1417MHz 的默频和动态加速后最高的 1531 MHz 频率,同时还搭载了 12GB 的高性能 GDDR5 显存。具体参考下表。

根据 NVIDIA 官网给出的倒计时,北京时间 2017 年 1 月 5 日上午 10 点半,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将发表主题演讲。此前预告称,NVIDIA 也预告说要在展会上玩点大的(Something Big),很是期待!

另外明年引人关注的还有神秘的 Volta 架构,传闻中 Volta 显卡将会使用三星和镁光最新的 GDDR6 显存,不过制程工艺依然是 16nm,虽然同样是 16nm 工艺,但是考虑到在 28nm 时代,改进了的架构麦克斯韦比开普勒带来了巨大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巨大提升的奇迹能再一次发生在帕斯卡上面,毕竟 16nm 的帕斯卡架构相比于麦克斯韦其实改进并不多。

 


无人驾驶 / 人工智能——新市场的角逐

NVIDIA
显卡界大名鼎鼎的 NVIDIA,在无人驾驶技术上也是一位领先者。这两领域也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NVIDIA 在显卡领域的经验成,了汽车厂商天然的合作伙伴。比如一些虚拟风洞试验和撞击测试,推动了汽车的研发。

为什么把无人驾驶与人工智能放到一起,正如黄仁勋之前说过,自动驾驶不是“检测问题”,而是“人工智能问题”,他坚称这一个问题将在 2017 年解决。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NVIDIA 为无人驾驶汽车设计“大脑”,奥迪、福特、梅赛德斯奔驰和沃尔沃等汽车厂商以及一些初创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在依靠 NVIDIA 的“大脑”研发和制造无人驾驶汽车。这个“大脑”就是 NVIDIA 的人工智能计算机“Drive PX 2”。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依靠 NVIDIA 技术,NVIDIA 在未来的无人驾驶领域必将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根据最新消息,前不久英伟达从美国加州车辆管理局(DMV)获得许可,允许其在公路上测试无人驾驶汽车。如此看来,2017 年 NVIDIA 在无人驾驶领域亦将上演重头戏,看看那些合作的厂商名单(谷歌、本田、福特、梅赛德斯、宝马、百度)就知道了。

除了以上一些,英伟达在自动驾驶上的“天赋”转化成钱来讲,也是很牛叉的存在,看下面这张英伟达 2016 年汽车业务增长图。

在英伟达的自动驾驶成长之路上,也少不了特斯拉的梦想。相信在 2017 年里,两者必定能擦出更多火花。

英特尔
再看英特尔,前不久,英特尔新组建了一个名为“自动驾驶集团”(ADG)的部门。

英特尔对此都有了哪些筹码?除了刚刚所说的特别部门,那么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它与宝马及 Mobileye 建立伙伴关系,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相关资料显示,汽车零部件制造商 Delphi(德尔福)和 Mobileye 选择在它们的自动驾驶汽车上配置英特尔芯片,目前它们使用的是英特尔酷睿 I7 芯片。)
除了上面这通合作,英特尔还有啥?众所周知,无人驾驶背后是机器学习技术,其中核心也来源于人工智能。英特尔对此也没有闲着,为了增强自己机器学习能力,先后拿下了 Saffron、Movidius、Nervana,前不久还收购了 Here 地图服务 15%股份。其实之前在旧金山发布的 AI 产品组合,除了 Nervana,还包括了至强处理器、至强融核处理器以及 FPGA

虽然出发的时间有点晚,但英特尔 2017 年在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领域依旧会忙忙碌碌,不然萎靡的 PC 市场早晚会成了英特尔的心头刺。

不过在我们畅想着无人驾驶或人工智能美好那一刻的时候,巨头们的暗斗也愈发激烈,2017 年又将是收购、新品爆发的一年,然而巨头之间的合作会不会让科幻来得更快一些呢?

 


VR——CPU/GPU 混战
VR 就是所谓的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现实市场有着 GPU 与 CPU 重要性之争。在大多数人看来,GPU 对 VR 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 CPU,好的 GPU 就象征着好的视觉体验。当真如此?首先,需要注意的是 VR 游戏以及视频和传统游戏以及视频的计算是有区别的,从计算原理上理解,VR 的 CPU 和 GPU 几乎扮演了同等重要的角色,这粉碎了唯 GPU 的论调。

所以,只有 CPU 和 GPU 的性能都足够强大才能给用户带来完美的沉浸式的效果。通俗点说就是,在相同条件下,更强的 CPU 带来的 VR 体验是普通 CPU 无法比拟的。

英特尔 /AMD/NVIDIA
英特尔 2016 在虚拟现实上的动作,可以从今年的收购事件说起。一件是 3 月份收购以色列体育影像初创企业 Replay Technologies,一件是收购硅谷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初创公司 Movidius。不仅如此,英特尔早在 2016 年 8 月份就向业界展示了英特尔在 VR 领域的黑科技,并且和微软一起创造了融合现实(Merged Reality)概念。

一面是 CPU,一面是 GPU 正如上面所说,VR 中 CPU 和 GPU 都占据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在 GPU 市场,AMD 和 NVIDIA 又会有怎样的决斗画面?首先是今年 RX 480 与 GTX 1060 的对抗,通过测试网站的一些数据来看,GTX1060 却只有 7%左右的优势,这点优势却又成了劣势,毕竟 AMD 的价格诱人。

从整体市场来看,2016 年第二季度台式机独立显卡的出货量为 944 万部,英伟达的市场份额高达 70%。英伟达战略的关键是将尽可能多的能提供 VR 性能的 GeForce GPU 推销到 PC 中,无论买家有没有 VR 头戴式设备。另一边,AMD 也在新闻稿中表示,将推出基于新的 FinFET 工艺的 Polaris 10 和 Polaris 11 显卡芯片。AMD 产品系列中,只有 15%的 GPU 售价为 349 美元或更高。NVIDIA 是否会遭受更多压力,来一次价格与性能的双重对抗?


正如那句经典话所说“我只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三大巨头的火拼,个个脚踩七彩祥云,2017 又注定是难解难分的一年。话说,睿智的你是怎么看待他们之间的战火呢?可积极在评论区留言。

与非网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更多三大巨头文章,欢迎点击英特尔专区》《AMD 专区》《NVIDIA 专区继续阅读!

如果你对硬触角系列感兴趣,欢迎点击《硬触角》继续阅读!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STM32F103C8T6 1 STMicroelectronics Mainstream Performance line, Arm Cortex-M3 MCU with 64 Kbytes of Flash memory, 72 MHz CPU, motor control, USB and CAN
$9.34 查看
ATMEGA128A-MUR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IC MCU 8BIT 128KB FLASH 64QFN
$7.34 查看
STM32F103CBT6 1 STMicroelectronics Mainstream Performance line, Arm Cortex-M3 MCU with 128 Kbytes of Flash memory, 72 MHz CPU, motor control, USB and CAN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11.49 查看
AMD

AMD

AMD公司成立于1969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AMD(NYSE: AMD)是一家创新的科技公司,致力于与客户及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开发下一代面向商用、家用和游戏领域的计算和图形处理解决方案。

AMD公司成立于1969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AMD(NYSE: AMD)是一家创新的科技公司,致力于与客户及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开发下一代面向商用、家用和游戏领域的计算和图形处理解决方案。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