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2017 扣非业绩预增,全球锂电材料龙头正在成形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杨藻 日期:2018-01-24 公司 2017 年扣非业绩预增 62%-82%
杉杉股份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公司 2017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业绩增加 5.20 亿元-6.20 亿元,即 8.50 亿元-9.50 亿元,同增 157.5%-187.7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业绩将增加 1.60 亿元-2.10 亿元,即 2017 年度扣非后净利润为 4.16 亿元-4.66 亿元,同增 62.39%-81.89%。业绩预增主要由于公司正极材料业务大幅增长,及出售宁波银行股票获得 4.66 亿元(含税)投资收益造成的。
公司四季度归母净利润 0.52 亿元-1.52 亿元,环比下降 60%至增长 18%,同比下降 16%至增长 145%;扣非后净利 0.42 亿元-0.92 亿元,环比下降 23%-65%,同比增长 4100%-9100%。
产能稳步扩张,稳固锂电池材料龙头地位
杉杉 1 月 16 日公告将投资 50 亿元,用于 10 万吨高能量密度锂正极材料产能扩张计划,与此前规划的 10 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对应。公司规划于 2018 年年底之前建成 1 万吨/年的一期第一阶段正极产能,固定资产投资约 5.81 亿元人民币;预计 2020 年年底之前完成一期项目,合计新增产能 2 万吨/年;剩余产能投资于 2025 年年底之前分期完成。截至 2016 年底,杉杉正极、负极、电解液的产能分别为 3.3 万吨、2.8 万吨和 1.5 万吨。2017 年,公司通过收购新增负极产能 1 万吨,且目前在建工程中有 3.5 万吨负极产能。预计 2018 年底,杉杉正极、负极产能均能超过 5 万吨。
出售宁波银行股票、推进服装业务相关上市,专注电池材料主业发展
2017 年度,公司出售所持宁波银行约 2,869 万股,获得投资收益约 4.66 亿元(含税),此举为公司电池材料产能扩张提供现金流保障。目前公司还持有洛阳钼业、宁波银行股票及稠州银行股权,合计市值约 80 亿,后续公司或将继续出售股票以补充现金流发展电池材料主业。
锂电材料高速增长趋势未减,公司将长期受益产业红利
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17 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 44.5GWh,同增 44%,杉杉作为中游材料的代表性企业 2017 年也主要得益于量的增长。
正极材料:起点研究统计,全国 2017 年正极材料总产量为 21 万吨,同增 31.25%;其中三元正极总产量 8.6 万吨,同增 58%;钴酸锂产量同增 29%,明显高于市场预期。与洛阳钼业战略合作,叠加作为全球正极材料龙头的议价能力,杉杉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相对较小。
负极材料:供给侧改革导致负极原材料焦类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此前盈利能力稳定的负极材料也在 2017 年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在产量方面,根据电池中国统计,2017 年全国负极材料产能超过 35 万吨,总产量约 18.5 万吨,同比增长 51%。
电解液:相比于其他电池材料,电解液 2017 年相对较为低迷,除了售价由 2017 年年初的约 8 万元/吨降至年末的不足 5 万元/吨,整体产量增幅也远低于其他环节。据起点研究统计,国内全年电解液总产量 10.2 万吨,同增 13.3%;其中动力类电解液产量占比为 56.8%,约 5.8 万吨,同比增长 16%。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我们预测 2018 年动力电池需求有望达到 50GWh,2020 年将超过 100GWh,锂电材料行业将维持快速增长趋势。并且随着国内厂商竞争力的加强,未来有望出现几个世界级的锂电材料龙头。杉杉股份中游产业链完善,资金雄厚,产能布局积极且清晰,我们认为公司是当前最有希望成为全球锂电材料龙头的公司。我们依据业绩预增公告对模型进行调整,预计 2017 年-2019 年 EPS 分别为 0.83、0.95 和 1.18 元,对应 PE 分别为 22.1、19.3 和 15.5 倍,维持“买入”评级,维持目标价 29.05 元。
风险提示:行业增速不及预期、中游产能过剩;补贴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固态电池等新型技术颠覆现有动力电池材料行业。
亿纬锂能事件点评:拟收购消费电池公司,与已有业务协同效应明显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谭倩 日期:2018-01-05 2017 年 12 月 29 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与 TCL 集团、泰科立签署了《关于惠州金能电池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在 TCL 集团、泰科立对金能公司完成增资,并将增资款项全部用于偿还 TCL 集团、泰科立等债权人长期借款后,公司拟以 7359 万元收购金能公司 100%的股权。
拟收购的金能公司布局消费电池多年,与公司现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金能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聚合物锂离子电芯研发、制造、销售的专业公司之一。在消费电子领域有多年的发展沉淀,研发能力突出,有较好的客户基础。根据公司官网,金能公司的产品主要涵盖手机、蓝牙、MP3/MP4、PDA、数码相机、移动 DVD、移动电源、平板电脑、动力电池等。金能公司 2017 年 1-10 月份亏损 2271 万元,主要是因为金能公司为 TCL 集团的非核心业务,订单不足,运营成本偏高,TCL 集团正在推进剥离非核心业务。
亿纬锂能从 2010 年开始布局锂离子电池业务,在电子雾化器和智能穿戴市场有比较突出的优势。2017 年公司大客户订单增加,目前生产和交付能力形成业务发展瓶颈。收购完成后,公司生产能力、交付能力扩大,并且在研发和供应链产生较强的协同效果,整体降低公司和金能公司的运营成本,公司消费锂电子电池的优势领域将进一步完善。 公司动力电池产能投建和客户拓展稳步推进。目前公司已经形成 7GWh 的产能,其中包括在荆门和惠州的 3.5GWh 圆柱三元产能(其中 2.5Gwh 兼容 21700&18650),在荆门的 2.5GWh 方形磷酸铁锂产能,以及 8 月底投产 1GWh 软包叠片三元电池产能,预计公司将在 2018 年初达到 9GWh 产能。客户拓展方面,在坚守南京金龙、中通客车、陆地方舟、成都雅骏等客车和物流车大客户的基础上,公司顺利地进入了国内客车龙头企业宇通客车的供应链体系。随着软包电池产能的爬坡,公司预计将在乘用车客户上也将取得突破。2018 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尚未落地,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高能量密度电池将会得到鼓励。公司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在行业洗牌的过程中,公司竞争力将进一步体现。
传统锂原电池业务奠定坚实的业绩基础。公司是锂原电池行业龙头,2017 年上半年公司锂原电池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8.60%,在原材料锂涨价的背景下,公司锂原电池业务毛利率增加 0.8 个百分点达到 39.18%,可以看出公司锂原电池业务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突出。锂原电池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共享单车、GPS 定位跟踪、E-call 和水热气表等行业,从区域分析,业绩增长主要来自海外市场。在水热气表市场公司获得了国际知名表计大客户订单。智能安防方面,欧洲和美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立法,强制要求烟雾报警器使用长寿命的锂电池,给公司带来了业务增长的机会。电子雾化剂业务方面,公司将部分股权转让给麦克维尔管理层后,虽然没有控制权,但是麦克维尔管理团队的自主权更高,激励更好。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动力电池行业今年将面临洗牌,但是预计优质电池仍有较大市场需求,公司凭借高品质的产品已经获得市场的认可。虽然行业长期是降价趋势,但是公司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使得公司利润率仍能维持高位。基于审慎性原则,暂时不考虑收购金能公司对业绩的影响,我们预计 2017-2019 年的 EPS 分别为 0.57 元,0.64 元,0.81 元,对应 PE 为 35 倍,31 倍,24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及预期;动力电池行业竞争加剧;锂原电池业务发展不达预期,收购不能顺利完成的风险。
国轩高科:长期订单定价,员工持股定心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朱栋 日期:2018-02-08 产品率先升级拿下订单 4 万台,直接受益订单确定性:公司 7 款配套产品入选 18 年首批推荐目录,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 140wh/kg 保持行业领先水准。公司目前已和大运、北汽、江淮确定订单超 4 万台,将在节后产业景气回暖时率先受益订单确定性;大运订单显示公司产品价格降幅约为 10%,整体降幅符合预期。
公司战略转型年,员工持股增信心:18 年是行业资金链持续紧张、平均毛利率下滑敦促下的行业洗牌年;也是公司客户重心转向乘用、产品重心转向三元、成本重心转向上游成果显现的年度。公司此时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将增强员工主观能动性;公司控制人增持公司股份显示对公司成长的信心。
投资建议:18 年动力电池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由于国家补贴资金发放周期长,行业资金链紧张;动力电池价格快速下探,行业平均毛利率下滑;不具备优质融资能力的动力电池企业将出清。公司先后通过发行绿色债券、配股融资等方式储备资金 46 亿元以度过大额资本开支阶段。公司 18 年原材料自产比例提高,锁定锂、钴金属资源及价格将提高公司产品成本控制力。考虑到公司配股融资实施完毕,且公司产品技术进步及订单获取能力改善,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 17/18/19 年 EPS 分别为 0.94/1.14/1.43 元(前值 1.21/1.43/1.72 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若 18 年国家补贴政策发布时点晚于预期,补贴金额及技术参数调整幅度超出预期,将会影响产业链产销放量节奏;若公司正极材料/隔膜合作供应商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将会影响公司产品成本;若公司订单执行进度不及预期,将会影响公司产能利用率。
拓邦股份:中标中移动电池集采,新能源战略调整成功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吴友文,吴彤 日期:2018-01-17 公司 1 月 15 日公告中标中移动 2017-2018 年度铁塔以外基站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 2.4 亿安时规模集采,预计中标份额 23.91%,中标金额 2.1 亿元。我们认为,公司此次中标中移动项目一方面验证新能源业务转型储能及小动力电池成功,另一方面,将帮助公司打开运营商市场,为后期布局 5G 基站备用电源打下基础。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16.14 元。
支撑评级的要点锂电池战略转型初战告捷,中标中移动集采打开成长空间。公司公告以 23.91%的最高份额中标中移动 2017-2018 年度铁塔以外基站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中标额 2.1 亿元。我们预计,公司订单大部分将在 2018 年度完成,对公司业绩带来积极影响。公司此次拓展通信基站产品领域,为公司未来参与 5G 基站电源产品打下基础。同时,此次中标也验证公司锂电池产线从动力电池战略转型储能电池的正确性,也将持续优化公司锂电池业务供应链,促进公司充分利用现有锂电池产能。
智能物联大势所趋,核心承载智能控制器将持续高速增长。公司下游创新型智能生活设备如洗碗机、扫地机器人、智能吸尘器等新品类创新启动,将推动未来 3-5 年创新需求的持续增长。海外订单持续向中国转移, 公司印度建厂拓展更多海外客户,技术推动集中化带来毛利率的持续提升,维持公司未来高增长态势。公司持续规划新的产能,继惠州工厂一期投入使用,印度公司开始建设,计划投入 6 亿元在宁波建设华东运营中心,服务长三角一带的重点客户,同时进一步扩大产能。
潜心研发突围高效电机及工业控制,带来未来业绩弹性。公司多年来依托智能控制器主业,通过内生外延的方式突破高效电机、工业控制等高附加值以及高技术门槛领域,并与主业形成强协同作用,构筑行业护城河。高效电机、工业控制等由于单品价值较高,有望带来十倍于智能控制器的未来业务空间。公司深耕高效电机研发,今年有望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同时通过子公司研控自动化加速拓展工业智能控制、伺服电机等高毛利领域,未来有望成长为全面的智能控制器+电机解决方案商。
我们维持公司 2017-19 年盈利预测为 2.26、3.41、4.50 亿元,合每股收益分别为 0.33、0.50、0.66 元,维持目标价 16.14 元,维持买入评级。
天齐锂业公司配股完成点评:配股完成,锂业巨头再启航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华峰 日期:2017-12-27 配股顺利实施,维持增持评级。公司顺利完成配股,募投项目稳步推进加速扩张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未来有望依托资源禀赋夯实固体锂资源龙头地位。考虑配股摊薄,维持 2017-19 年 EPS1.97/2.28/3.34 元,维持目标价 71.62 元,对应 2019 年 PE21x。
配股募集资金实现扩产。本次天齐锂业配股认购总金额 16.3 亿元,主要用于推进澳大利亚年产 2.4 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建设。截至 2017 年 4 月 21 日,项目已经投入 3.9 亿元,未来公司将依托自有现金流和配股资金加速扩产,预计 2018 年底开始矿石试车,10 个月后产能利用率上行至 80%。考虑到 Talison 较高的锂辉石品位和天齐锂业锂盐加工能力,公司龙头地位有望进一步夯实且保持有竞争力的生产成本。
扩产稳步推进。公司于 2017 年 6 月开始研究的二期 2.4 万吨/年氢氧化锂项目审议通过,拟自筹 3.28 亿澳元投资建设,预计 2019 年底竣工试生产。届时公司将先后建成一期氢氧化锂(2018 年 10 月竣工)、泰利森锂辉石扩产项目(总产能折合 18 万吨/年碳酸锂,2019 年竣工)和二期项目;以及规划的遂宁碳酸锂项目。公司总产能将达到约 8.5 万吨/年(碳酸锂当量)。
催化剂:新能源汽车销量超预期;
风险提示:行业产能无序扩张。
当升科技:2017 年度业绩预增,正极材料和智能装备双轮驱动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联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凤华 日期:2018-01-11 事件:当升科技发布 2017 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当升科技发布 2017 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公司 2017 年归属上市股东净利润 2.30 亿元—2.51 亿元,同比增长 132%—153%。
正极材料和智能装备业务驱动业绩增长
2017 年 1-11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 60.9 万辆,我们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达到 75 万辆左右,我们预计在 2020 年之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保持 40%以上的同比增速。电动化作为汽车行业确定的方向,未来上游正极材料行业有望长期保持高景气度,需求将持续增加。公司目前拥有约 1.6 万吨的正极材料产能,其中燕郊基地拥有 6 千吨的正极材料产,其中部分是钴酸锂,江苏拥有 1 万吨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产能。此外,公司非公开发行用于建投公司 1.8 万吨高镍三元材料的项目已经获得证监会批准,未来产能扩建也将加速推进,确保公司在更长周期内的高增长。
2016 年,中鼎高科的 14 工位、16 工位大工位模切设备已实现批量销售。这些机型技术含量较高,竞争优势明显,毛利率可观。同时,中鼎高科自主研发的运动控制器已完成批量生产,并运用到全型号模切设备上。滑动式多工位激光模切机的研发进展良好,有望早日推向市场。根据中鼎高科对公司进行的业绩承诺,2015-2017 年分别实现业绩 3,700 万元,4,300 万元,4,900 万元,2017 年为对赌最后一年,加之下游应用市场前景向好,业绩释放将更为充分,我们认为完成业绩承诺是大概率事件。
转让星城石墨股权获得非经常性损益
报告期内,包括转让参股公司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股权收益在内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 10,000 万元至 11,000 万元,转让星城石墨所获的非经常性损益也是公司 2017 年度业绩增长的主要来源。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测 2017、2018、2019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22.71 亿元、34.09 亿元和 40.85 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2.47 亿元、2.75 亿元和 3.17 亿元,EPS 分别为 0.68 元、0.75 元和 0.87 元,对应 2017、2018、2019 年 PE 分别为 37 倍、33 倍和 29 倍,综合考虑,给予 2018 年 40 倍 PE,给予目标价格“30.00 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海门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高镍三元材料价格波动和需求不及预期。
赣锋锂业:迎接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杨诚笑,田源,孙亮,王小芃,李辉 日期:2017-12-06 公司发布投资公告:公司董事会通过议案,拟以自有资金 2.5 亿元投资建设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生产线。
激励计划勾勒固态锂电池商业化进程。公司在上半年就引入许晓雄博士(科技部新能源全固态锂离子储能电池负责人)等技术人员。跟据公司的激励计划,完成考核需要:在 2018 年 6 月工艺成熟(完成第一代固态锂电池工艺技术成熟,并通过第三方认证);在 2018 年 12 月建成投产(建成亿瓦时级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生产线,并实现送样);在 2019 年 12 月实现销售(完成 3 亿元销售,二代固态锂电池技术成熟,三代固态锂电池完成可研)。市场普遍认为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销售仍需时日,公司激励计划的时间节点均高于市场预期。
固态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终极解决方案。锂电池目前有安全性不高和能量密度较低导致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偏低两大问题。固态锂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换安全性欠佳的隔膜和电解液体系,安全性高;负极也可以改为利金属从而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
第一代固态锂离子电池参数较好。按照激励计划,公司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电芯的能量密度可达 240WH/KG,按照单车 500 公斤电池组估算,电量可达 80KWH,按照目前 EV 每千瓦时续航 6 公里,续航有望达到 480 公里;千次循环后最大电量仍有 90%,按照家用 3 天充一次电(每天开 160 公里),电池可用 8 年以上;电池具备 5C 以上的充放电能力,也就是充电速度可达 12 分钟充满。如果可以应用,则基本解决了新能源汽车方便性和安全性的瓶颈。
赣锋的金属锂野望。固态锂电池提升能量密度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将负极改为金属锂,采用 NCM811 正极与锂金属负极的固态锂电池电芯能量密度有望达到 399Wh/Kg。采用金属锂的固态锂电池的推广,有望带来金属锂需求的提升。公司拥有较长的金属锂生产历史,目前拥有金属锂产能 1500 吨,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商之一,有望在固态锂电池推广带来的金属锂需求增长中抢占先机。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测公司 2017-19 年的 EPS 分别为 2.15 元、3.40 元和 4.84 元,对应 12 月 5 日收盘价 68.38 元,动态 PE 分别为 32 倍、20 倍和 14 倍。公司固态锂电池的进程较为清晰,技术参数较好,在金属锂方面有望抢占先机,因此维持公司的“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