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京微雅格二次投胎京微齐力,人工智能能让这家国产FPGA厂商起死回生?

2018/02/19 作者:与非网编辑
5
阅读需 22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在中国农历新年开年之际,半导体产业里也迎来了许多新的起点。例如长江存储在与苹果就采购前者的 Nand 闪存芯片一事谈判,又例如前京微雅格副总裁王海力坚守 18 个月后的二次创业。



2005 年年底,即将从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的王海力加入了一家新成立的中外合资公司——雅格罗技,开始了国产 FPGA 芯片研发。2010 年在北京市政府相关引导资金支持下,该公司也转换身份并更名为“京微雅格”。



在起步之处,由于赛灵思和 Altera 占据了超过 90%的市场份额,并和莱迪思、美高森美等公司用近 9000 项专利构筑的知识产权壁垒,很大程度上堵死了后来者追赶的道路。京微雅格最初因为专利限制几乎寸步难行,只好另辟蹊径——购买了美国 CSwitch 公司,以收购获得的专利,加上一些 FPGA 厂商的部分到期专利为基础,并最终成功开发出了自己的 Tile 架构。



但 FPGA 是一项资金消耗量大、研发时间久、回报周期长的产品,随着持续资金投入的中断,相关资金没有及时到位,以及公司对于融资缺乏节奏,“弹尽粮绝”的问题摆在了团队面前。2016 年 5 月,媒体披露了京微雅格经营遭遇困境,欠薪两个月,已人去楼空的状况。后京微雅格回应:“公司在经营上发生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没有出现公司倒闭的情况,核心管理团队依然坚守岗位,公司在寻求重组。”



时任副总裁的王海力即仅剩的 8 名坚守员工之一。但现实情况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好,期间因为公司倒闭的传闻,致使融资异常不顺,还面临着员工劳务纠纷、物业及供应商追款等各类棘手问题,企业状态每况愈下。



在征求得到原公司股东同意的前提下,大家最终决定二次创业,留守的 8 人在 2017 年 6 月成立“京微齐力(齐力科技)”,王海力出资 200 万元,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原公司以存续的状态继续维持着,同时将其所有产品、技术等全部独家授权给现公司使用。团队希望通过另辟蹊径的方法,解决原公司面临的问题。



通过收购 CSwitch、基于一些 FPGA 厂商的部分到期专利为基础自主研发,此前京微雅格共申请了 200 多项专利,并拥有 90 多项已授权专利。



重整旗鼓的“京微齐力(齐力科技)”团队,在获得“京微雅格”上百件专利和专有技术(含国际专利)的授权及二次开发权之后,除提供传统 FPGA 芯片的同时,进一步瞄准人工智能和新兴应用领域的应用需求,开启了新一代 AI 可编程芯片 AiPGA(AI in FPGA)、边缘异构计算芯片 HPA(Heterogeneous Programmable Accelerator)、嵌入式可编程核 eFPGA IP(embedded FPGA core)研发计划。



资金是新公司面临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幸运的是,新公司成立不到 2 个月的时间里便拿到了近 700 万元天使轮融资,股东为清华背景的投资基金和战略投资方,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轮融资由泰有基金领投,水木基金、臻云创投、泰科源跟投。



资金困境解决了,接下来便是人才的问题。原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是国内第一批正向设计 FPGA 芯片的成员,王海力明白必须把这些人再次请回来。到目前公司员工已从开始的八人发展到 30 余人,包括 4 名海外归国专家、1 名北京市特聘专家和海聚人才、1 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顾问,团队多数人具有超过 20 年的业内工作经历。



至于做什么产品,王海力在泰有基金阻止的一次沙龙上表示,京微齐力内部目前正在用自己的小规模容量的 FPGA 产品做一些简单的 AI 应用。



在 AI 应用中,FPGA 具有高速度、低延迟、低功耗等优势,且具有很强的 I/O 扩展能力(一旦 AI 进入产品化阶段,I/O 一定会成为关键),未来还会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另外,由于 FPGA 具有可编程、可配置、可重新修改的特点,用户可以利用 FPGA 不断更新产品,从而迅速占领市场。



他表示,基于以上的市场应用分析,以及 FPGA 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除了继续销售原有的 FPGA 芯片之外,公司正在研发新一代面向人工智能 / 智能制造等应用领域的 AiPGA 芯片、异构计算 HPA 芯片、嵌入式可编程 eFPGA IP 核,产品市场将涵盖云端服务器、物联网、消费类智能终端以及国家通信 / 工业 / 电力 / 军用 / 医疗等核心基础设施。



在重建服务器机房、恢复资料、招募老员工的过程中,团队已经确立了两款新产品系列:“大力神”芯片和“阿凡达”芯片。前者将用于消费类新兴显示视频相关领域,后者主要尝试 16/12 纳米新工艺,进一步提升现有 FPGA 的算力和能耗比。



据报道,“齐力科技”现在量产的 FPGA 芯片为 40 纳米,今明两年将在 28 纳米和 16/12 纳米先进工艺节点上实现突破。公司现有客户 40 多家,2017 年累计实现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团队于今年 1 月再次完成了数千万元 Pre-A 轮融资,领投方为海康基金。



据王海力透露,新产品也已经进入研发阶段,预计公司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 2000 万元。“过去两年的经历,自己体会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



现在,FPGA 正好进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甚至数字货币挖矿加持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国内 FPGA 厂商也逐渐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有曾经从事反向设计,在军用产品中颇具市场的国微电子;还有技术团队来自莱迪思核心团队的西安智多晶;以及被背靠紫光,并与国微电子颇有渊源的同创国芯。还有高云、安路……



国产 FPGA 之路艰辛,无论是再续初心的京微齐力,还是其他国内厂商,国产自主 FPGA 企业的未来与发展都值得关注。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