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子产业在经历了家电、PC 和移动终端引领的多轮创新浪潮后,即将迎来以 AI 和 IoT 为主导的全面智能新时代。为应对 AI 和 IoT 的大趋势,电子产品需在硬件性能、外观、用户体验等多个维度来实现提升。相信在即将到来的 2018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我们将会看到一场“智向未来”的电子盛宴。
在此期间,与非网与摩尔吧共同出品的视频栏目《与非观察室》,将推出一档《2018 慕展特别策划 - 科技大佬有话说》的视频专访系列。每场专访,我们将邀请一家厂商的技术或市场高层参与,就该厂商在展会期间展出的重点技术、产品以及面向的应用市场展开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点击图片可观看完整采访视频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是德科技大中华区数字和光测试业务市场部经理杜吉伟,与我们一起畅聊过去 20 年里国内电子产业的发展变迁,以及给测试测量厂商带来的变化。我们将与杜工展开如下对话:
1. 与非网记者:以杜工在测试测量行业二十多年的从业经历,基本上也见证着国内电子产业从起步到如今繁茂的过程,如果让您把过去二十年分为几个时间节点来概括国内电子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您会如何划分?在不同的阶段国内电子产业的特点是什么?影响到测试测量这部分的客户群又在发生哪些变化?
杜吉伟:这个问题很大,我们可以从三个行业来看下这 20 年的变化,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和人工智能。
无线通信经历了 1G 的大哥大、到 2G 可以支持简单的文字简讯、3G 出现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到 4G,以及今天的 5G,基本上每隔十年就会有较大的变化,3G 是在 2000 年左右,4G 在 2010 年左右成熟,5G 大概到 2020 年会落地,伴随着通信制式的更新换代,产业也在更迭,3G 时代我们看到一批行业巨头倒下,新的行业巨头出现。包括苹果一代在 2000 年左右诞生,第一次引入触摸屏的概念,开始时速率还不是很快,随后随着速率提升,全新技术带来行业的变化,例如这里的触摸屏技术不仅仅影响消费电子,也在影响测试测量行业,是德科技率先在测试测量产品中引入触摸屏,主要用于触发信号,帮助快速捕捉故障,以往用户使用测试测量仪器需要很多专业知识,但现在就不是必须,仪器仪表更容易操作。不管有线通信还是无线通信,都是通信速度的变化衍生出很多新的应用,如果速度不提升,即使是苹果这样的公司也很难有创新,而一旦通信速度提升,就有新的应用、新的机会和新的公司涌现。从 2G 数字通信到 3G 速率提升以及现在的 5G,测试测量的方法在变化,客户采用的测试测量技术也在变化,包括从其他行业杀进来的很多新玩家,跟传统企业对测试测量的要求不同,合作方式要相应调整。
有线通信部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6 年千兆以太网刚刚被 IEEE 认可,到今天 10G、40G、100G,尤其是 100G 已被主流数据中心广泛采用,并开始研发 400G 通信,也导致很多技术变化,100G 仍采用传统的 NRZ 技术,到 400G 时,大家开始研发 PAM4 技术,以及相干传输技术用于数据中心,给测试带来很大挑战,是德开始与新的巨头(传统是运营商、移动运营商)包括谷歌、facebook、微软以及国内的 BAT 合作,新玩家对合作和服务模式都有不同要求。
举例,出于成本考虑,BAT 等互联网巨头在机房和数据中心中会采用来自不同厂家的光模块,这就产生一个互操作性的问题,测试测量厂商需要提供一套方案解决这个问题,是德提供一套光接收机加载演示系统,如果能通过这套系统的测试就能保证不同厂家的光模块能够正常工作,这就是一种新的需求。
人工智能部分,在我上大学时就有这门课程,当时主要是算法,这些年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当时的算法基于通用计算机,计算能力不够,现在处理器已经可以做成芯片,如 CPU、GPU 和 TPU,速度极大提升,云端技术也在产生深刻变化,未来如果看我们国家的十三五计划,一个重点方向是推动量子计算的发展,它的运算速率将完全打破当前的计算机。
2. 与非网记者:过去几年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以说国内电子产业都会大有作为,是德科技当前会格外关注哪些应用市场的变化趋势?
杜吉伟:目前我们主要关注的技术包括 5G、量子通信、半导体、硅光,从行业角度包括物联网、汽车、能源、数据中心和云计算。
3. 与非网记者:我想当前摆在测试测量厂商面前的不是有没有机遇的问题,而是机会太多如何选择的问题,我们看到是德科技的产品线也很多,你们如何选择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是否有个大方向和原则?
杜吉伟: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们公司的领导层多年前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问题看似很简单,但解决起来却不那么容易,通过咨询公司和高层的讨论,目前是德科技的架构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于是整个公司开启了全新的架构重组。以往我们的产品线很多,4、5000 种产品,每个产品线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彼此孤立。而事实上客户往往不是单一需求,可能需要多种仪表组合,就像客户问你要个杯子的时候,他实际需求可能是要喝水,因此我们需要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对应解决方案。是德科技的组织架构调整包括打散各个产品线,研发作为底层平台支持不同方案部门,而方案部门直接与客户接触,了解需求后归纳总结,反馈给研发部门,进而提供不同的技术和产品支持,同时研发部门也会做很多前沿的核心技术研发,做好技术储备和铺垫,等客户有需求时,保证自己的基因能够满足。是德从芯片研发、工艺、流片、生产都有自己的技术,我们在做方案的同时保持技术的底蕴足够强大。
最近是德科技举办了方案供应商合作伙伴大会,初衷就是意识到是德自己无论多么强大,一定是有些领域我们无法覆盖的,需要合作伙伴一起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看整个测试测量行业,目前能够大刀阔斧做机构改革,变成以解决方案这种模式面向客户的,只有是德科技一家。
4. 与非网记者:谈到市场机会时,我们总避不开物联网和 5G 的话题,这两个领域对测试测量产品而言,有哪些特殊要求?对你们来说更多的是硬件技术指标的挑战,还是测试方法会有变化?
杜吉伟:5G 包括三大应用场景,不仅是 4G++,其一是高速大流量的移动互联,这部分是 4G++,主要体现在通信带宽,这部分对仪器的硬件指标要求高很多;另两个应用场景是大规模物联网以及高可靠低延迟的应用,包括远程医疗、无人驾驶等,这些新应用就需要测试方法的调整。
包括以往手机通信基本都是 800M、1.8G、1.9G 速率,测试是通过普通线缆,现在 5G 除 Sub -6G 还有 28G、35G 的微波频段,现在测试方法就不是通过线缆,而是经过空中接口 OTN,目前还没有国际统一的标准。另外随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客户也提出新的要求,希望测试数据能连到云端,从云端可看到产线的运作情况实时做出判断和决策,这也给测试测量带来变化,是德科技目前可支持采测分离,与客户合作,提供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也涉及到在测试测量领域的机会,是德科技预见到这种需求,推出了云测试平台,将客户的测试数据上传到公有或私有云,根据本身积累的很多数据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给客户提供设计的数据参考。
5. 与非网记者:谈到物联网时,其实测试测量厂商不只是设备提供商的角色,因为仪器设备本身也是物联网的一个节点,这也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测试测量厂商在产品销售出去之后的后续维护等,是德科技是否有通过联网的方法提高仪器设备的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同时是否有客户有对现有设备做联网化改造的需求?对此是德科技有哪些应对?
杜吉伟:这个问题分两个部分,从客户角度,确实有客户提出仪器仪表联网的需求,是德科技可帮助客户实现,但从维修维护的角度,有机密数据保护的问题,很多客户都不希望第三方接触到这部分数据,但如果客户有需求,是德科技可以帮助客户实现。
从是德科技本身,我们维修处的所有维修部件都有一个易追踪的二维码,包括我们马拉西亚的产线,基于人工智能组建的一套系统实现了先进的联网系统,有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客户提出希望复制这套系统。
6. 与非网记者:除了设备的维护修理之外,测试测量厂商还能给客户提供哪些设备交易以外的服务?在此方面是德科技还在做哪些尝试?
杜吉伟:是德科技转型的是从一个以硬件为核心的公司转向一个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提供服务,我们传统的服务包括维修、校准、翻新设备,现在发现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新的需求包括客户可能采购了来自不同厂商的测试测量仪器,他希望能得到统一的后续维修服务,是德科技已经可以满足;另一个问题则是普遍存在的资产闲置的问题,对此是德可提供资产管理的服务,将设备都连到云端,通过监测可以发现哪些设备的闲置率较高,从而帮助客户优化采购的合理性,提高设备利用率。短期看这似乎减少了设备采购需求,对是德科技营收不利,但长期来看这是大势所趋,我们要抢先一步,坚持一个正确的方向。
嘉宾介绍:
杜吉伟
是德科技大众化互联网设施测试方案市场经理
杜吉伟先生 1996 年加入泰克科技,后工作于安捷伦科技、是德科技,先后任职技术支持、市场工程师、业务开发、市场经理,致力于服务器、光通信、量子通信和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 20 年的行业经验,包括技术、业务和市场开发,以及近 10 年的管理经验。
感受大咖风采,观看完整采访视频,点此进入《与非观察室》直播室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