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一片产能过剩的惊呼声中,京东方 A 在 2018 年 3 月 8 日再次在产业界投下重弹,对外发布了《关于投资建设重庆第 6 代 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告内容显示为更好地顺应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把握 AMOLED 显示产品市场机遇,拟投资 465 亿元,在重庆两江新区建设重庆第 6 代 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主要产品定位为 AMOLED 高端手机显示及新兴移动显示产品。
在大家关心的项目出资方面,项目公司注册资本 260 亿元,其中 160 亿元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和/或其指定投资平台负责筹集,100 亿元由公司负责筹集。另外项目总投资 465 亿元和项目公司注册资本 260 亿元的差额部分,通过外部融资解决,并确保根据项目公司的资金需求计划及时足额到位。
另外,项目公司名称为重庆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手机、车载及可折叠笔记本等柔性显示产品;玻璃基板尺寸:1,500mm×1,850mm;设计产能:48K/月;项目建设周期:28 个月。
除了这 6 条柔性 AMOLED 产线外,昨天京东方和华星光电还分别在武汉和深圳同时启动各自的 10.5 代线(华星光电称 11 代线)超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
不过在此之前,不管是液晶电视市场的萎缩导致一季度面板价格下滑,所引发的行业液晶面板产能过剩声音也好;还是苹果 iPhoneX 在中国春节期间销量不如预期,三星柔性 AMOLED 产能过剩,开工率不足五成,导致三星与 LG 搁置了部分 AMOLED 扩产计划也好,全球的显示产业界都对后续的平板显示市场产能部署相对谨慎。
此次京东方再投一条 6 代柔性 AMOLED 产线,加上原来投建在成都和绵阳的两条规模一样 6 条柔性 AMOLED 产线,京东方的柔性 AMOLED 总产能部署达到了 14.4K 大版/月,已经超过了目前三星牙山 A3 工厂 6 代柔性 AMOLED 产线 14K 大版/月的产能。
三星在多年攻克柔性 AMOLED 量产技术过程中,为韩国显示产业界培育出了一大批上游材料与设备供应商,带动了整个韩国显示产业界的制造水平提升。同样,京东方大力推动柔性 AMOLED 产能部署,也将为中国的上游材料与设备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按照以往的估算,一条 6 代柔性 AMOLED 产线,将带动配套产业链投资超过 1200 亿元,京东方三条柔性 AMOLED 产线,至少能为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带来 3600 亿元左右的配套投资订单。在长期跟踪产业链过程中,李星发现国内已经参与到柔性 AMOLED 国产化进程的材料企业有这些:
AMOLED 智能手机屏驱动芯片吉迪思电子、中颖电子、士兰微;
研究 OLED 基膜材料的新纶科技、康得新、强力新材、昱镭光电等;
被锦富技术不超过 12 亿收购的弘擎电子生产 OLED 相关离型材料;
生产 OLED 发光物原材料粗提纯的万润股份、西安瑞联、山西义诺、上海格瑞、濮阳惠成、阿格蕾雅、吉林奥来德等。
而在上游设备环节中,李星收集到的资料中有这些:
电子车间工程:亚翔集成;
激光切割:华工激光、大族激光;
检测设备:劲拓股份、精测电子;
模组加工设备:劲拓股份、智云股份、联得装备、深科达;
贴合设备:劲拓股份、智云股份、联得装备、宝德自动化、深科达等等。
另外,随着国际厂商在制造成本与响应时间上的不足,已经在整个装备制造环节慢慢退出定制化的系统集成部分,也给原来服务于这些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中国本土维修加工服务企业,带来了快速抢占市场的机会。相信国产柔性 AMOLED 面板开始放量出货后,会陆续有一批以智能制造为标签的系统集成设备厂商冒出来,给中国的显示装备制造业再次带来繁荣。
至于后段模组加工环节,收购了帝晶光电的领益智造以及长信科技、合力泰等有相关 OLED 模组加工技术储备的厂商,也将迎来新的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