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 315 了。每年到这个时候,亿万吃瓜群众怀揣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早早备好板凳瓜子坐等看热闹。
而每到这段时间,大家对投诉问题也更敏感。据统计,2017 年投诉车系比例中,德系车、国产车的投诉比例都超过了 20%,法系车和韩系车投诉比例最少。
那么,在 2017 年,电动汽车经历过多少次投诉,有多少辆被召回,你知道吗?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投诉最多的微型电动车是众泰 E200 系列,主要表现为动力消失和电瓶故障。以知豆 D1、众泰 E200 为代表的众多纯电动车型,几乎都存在电瓶故障问题,主要表现为亏电和无法充电。
以具体车型为例,2017 年被投诉的情况如下:
比亚迪秦:99 例
在动力、品控等方面,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电瓶故障、变速器异响及顿挫,以及轮胎鼓包等方面。
众泰 E200:35 例
在工艺水平、品控等方面,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动力消失、电瓶故障、刹车失灵,以及售后服务态度等方面。
别克君越(新能源):16 例
在动力及加速等方面,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抖动、冷却系统故障,以及配件质量差,有使用非原厂件配件嫌疑等等。
奇瑞 eQ:11 例
在配置方面,投诉问题主要集中空调异味及出现故障,转向机故障,以及轮胎鼓包等。
若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各车企还要尽快发起召回,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Model S 系列: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 7 辆
自 2018 年 1 月 15 日起,召回 2013 年 9 月 24 日至 2013 年 12 月 21 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 2013 年款 Model S 系列汽车,据统计,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 7 辆。
由于部分车辆副驾驶的安全气囊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在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发起车辆召回。
九龙汽车 2015 款 6 米纯电动客车:51 辆
召回 2015 年 4 月 1 日至 2016 年 10 月 31 日期间生产的部分 2015 款 6 米纯电动客车,共计 51 辆。
由于车辆部分批次 BMS(电池管理系统)程序误刷成测试版,测试版程序中低温环境下 SOC(电量状态)动态校准功能有瑕疵,造成车辆行驶时可能断电,车辆失去动力,存在安全隐患。
宝马 i3 增程版: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 358 辆
自 2017 年 4 月 17 日起,召回部分进口宝马 i3 增程版系列汽车,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 358 辆。
部分车辆由于油箱通风管布置不合理,在车辆行驶颠簸时,可能同周边的线路发生摩擦,长时间磨损后通风管可能磨穿。若油箱通风管最终磨穿,则燃油蒸气泄漏,增大了车辆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一汽红旗 H7 PHEV:154 辆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即日起,召回部分红旗 H7 PHEV(插电式混动版)系列车型,共计 154 辆(该车目前尚未正式向公众销售)。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由于供应商制造原因,发动机燃油喷射泵有渗漏燃油风险,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自燃,存在安全隐患。
丰田 Mirai 氢燃料电池车:2800 辆
2017 年 2 月,丰田对全球范围内的 Mirai 氢燃料电池车进行全数召回,数量达 2800 辆。
原因是输出电压方面存在问题,在某些特别的驾驶条件下,例如车辆使用巡航控制爬长坡,加速踏板被踩到节气门全开位置时,电池输出电压可能会超过警戒值。
都说 315 是车企公关最忙的时间,小编梳理的这些案例,并不是为了敲谁的竹杠。其实投诉和召回,最终目的还是提升电动汽车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未必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