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华为想要的不只是麒麟“上车”
    • 深度布局智能汽车,华为还缺一个好帮手 
    • 比亚迪的特长
    • 更深层的考虑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华为跟比亚迪对上了眼

2020/06/17
540
阅读需 9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6 月 15 日消息,华为比亚迪合作,拟与之探索华为麒麟芯片上车的规划,这标志着华为在 5G 商用、车联网智能解决方案方面又有了最新进展。此前,华为就曾推出 5G 通信芯片、HiCar 投屏方案等上车计划,这次则可以说是前一次计划的延伸。
 
实际上,华为在汽车产业尤其是车联网领域的布局早已开始。早在 2019 年 5 月,华为总裁办就签发成立了专门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用于专门做智能汽车领域的研究。华为集团轮值 CEO 徐直军也曾对外表示:“华为不造车,华为会聚焦 ICT 技术,为‘造车企业’造好车。”这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定位。
 
华为的目标很明确,即不进入产业链冗长的汽车制造领域,只是基于自身擅长的 ICT 技术,做汽车的增量零部件厂商。
 
而比亚迪作为一家立足能源科技的汽车公司,长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耕,比亚迪对汽车的研究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更为彻底,两家各有优势互有度短长,两者合作也是必然。

华为想要的不只是麒麟“上车”

按照华为的计划,华为的定位是向新能源汽车提供服务,而不是传统汽车,这是有原因的。传统汽车源于西方,目前已经形成了德日美等一大批强势车厂,全球格局已定,但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前景广阔,新能源汽车对汽车零部件变革也有了新的要求。
 
据第三方机构预测,2020 年全球智能联网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将达到 3.8 亿辆,市场规模将达到 1000 亿元以上。哪怕只是参与其中一个部分,也会受益匪浅。同时,华为智能手机业务已经逐步触顶,业务发展需要新的动能。
 
而作为 5G 大潮的重要引领者,华为在 5G 应用、智能物联技术方面优势明显,要构建“1+8+N”的智能网联世界,也离不开汽车的参与,这正是华为参与汽车行业建设的重要原因。
 
据华为轮值 CEO 徐直军表示:“华为布局未来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以及智能通信等方面。”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昇腾芯片为基础的智能驾驶操作系统、以麒麟芯片+鸿蒙 OS 为基础的车载娱乐操作系统、新能源汽车整车管理(包括充电、电驱、电池管理)方面的整车管理操作系统,以及实现汽车网联的人车交互网联系统等四大部分。
 
总之,麒麟“上车”只是华为在汽车领域布局的一个方面,华为的目标是打入整个汽车产业链之中。

深度布局智能汽车,华为还缺一个好帮手 

在 2019 年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的智能能源业务包括 mPower 多形态电驱、充电及电池管理系统,由于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用电管理,因此该业务被视为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根基。
 
从具体技术方面来看,华为在技术论坛上还发布 HUAWEI HiCharge 新品,这可以看作是华为在智能能源领域解决方案的具体落地。
 
事实上,华为研发的直流充电模块,已经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低噪音的核心优势,可以有效减少充电桩质量问题,降低安全隐患。可见,华为已经在智能汽车整车管理方面具备自己的一些优势了。
 
此外,2019 年 8 月华为发布的旨在实现“人—车—家”用户体验的无缝衔接 HiCar 系统,也具备更多实用功能。比如,Hicar 系统能够实现车机交互,通过华为手机自带的 NFC 打开载有 Hicar 系统的汽车车门,通过 HiCar 系统远程操作家用智能家居用品,比如智能电饭锅、空调、扫地机器人等等。
 
华为在其他领域也动作频频。比如借助深厚的技术积累,华为已经成为第六家具备甲级电子地图资质的数字地图服务商,为其切入智能驾驶领域增添了不少助力。
 
不过,华为在汽车领域要想大有作为,也需要借助外部厂商的力量。毕竟,华为毕竟不是做汽车的,它对如何将自己的软件应用与汽车的零部件、汽车性能等方面结合起来,发挥最大价值并不擅长,这正是华为选择与外部汽车厂商合作的原因。
 
那么,为何华为选择了与比亚迪合作呢?

比亚迪的特长

比亚迪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翘楚,这一点毋庸置疑。比亚迪起家于能源电池,多年来深耕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已站稳脚跟。与如今被很多媒体营销宣传的“造车新势力”相比,比亚迪更像是新能源汽车圈的“隐形”大佬。
 
据最新出炉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来看,2019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上,北汽 EU 系列以超过 11 万辆的销量成为销量榜第一名,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
 
在销量榜前十名中,比亚迪元 EV 系列以 61551 辆名列第二,比亚迪唐 DM 以 34084 辆名列第五,比亚迪 e5 以超过 32000 辆名列第六。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名中,比亚迪汽车独占三款,这在前十名中绝无仅有,三款车合计总销量超过第一名的北汽新能源。可见,比亚迪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
 
比亚迪能够取得做出如此成绩,正是得益于比亚迪长期以来深耕新能源汽车,让其在能源电池研究、新能源汽车芯片研发、整车制造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具体来看,比亚迪成立了专门的比亚迪电池公司,专注电池研究,目前其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自家的汽车以及一些外部厂商。比亚迪还是国内最大的车规级 IGBT 芯片厂商,目前其研究的 IGBT 芯片 4.0 版本已经具备国际领先水平,在电动车核心的“三电”技术领域拥有诸多发明专利。
 
相比造车新势力来说,比亚迪汽车前身是具有国有厂商背景的秦川汽车,它的根基更加牢固,其在造车方面也更专业一些,在双方比较中更稳健。从其在纯电动领域深耕的时间来看,他几乎与特斯拉同时起步,而且在很多方面并不逊色。
 
从各方面来看,华为与比亚迪合作,都是双赢。但在实际上,双方在合作的同时,也不乏竞争。

更深层的考虑

从两者的体量地位来看,两者的合作还有更多深意。比如比亚迪可以通过合作,可以进一步加深比亚迪代工厂与华为其他终端业务之间的合作。
 
此外,随着比亚迪半导体的拆分独立,未来两者说不定还能在芯片领域擦出更多火花。尤其是比亚迪半导体目前已经涉及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测等全产业链,对华为未来的布局也能助力不少。
 
另外,华为在车载芯片方面的研究、自动驾驶的升级,都有自己的优势存在。而在这些领域,比亚迪不会甘心只做个无名小辈,加深两者之间的合作必然存在更多可能性。从这方面来看,两者加强合作,自然是最好的安排。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TPS2410PWRG4 1 Texas Instruments 0.8-V to 16.5-V 1.2A IQ 290-uA Igate source N+1 and OR-ing power rail controller 14-TSSOP -40 to 85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暂无数据 查看
ADG438FBRZ-REEL 1 Analog Devices Inc High Performance, 8-Channel, Fault-Protected Analog Multiplexer
$9.14 查看
ADG1436YRUZ-REEL7 1 Analog Devices Inc 1.5 Ω On Resistance, ±15 V/12 V/±5 V, iCMOS®, Dual SPDT Switch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6 查看
比亚迪

比亚迪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211.HK),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是一家拥有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比亚迪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天津 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将近20万人。公司IT产业主要包括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电声产品、连接器、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五金电子产品、手机按键、键盘、柔性电路板、微电子产品、LED产品、光电子产品等以及手机装饰、手机设计、手机组装业务等。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2007年3月。公司分拆旗下手机部件及模组、印刷电路板组装等业务,申请赴香港主板上市,2007年12月20日,分拆出来的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集资约59.125亿元。2011年6月30日A股上市(代码SZ.002594)。2015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00.14亿元,同比增长37.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9亿元,同比增长552.63%。2016年4月,比亚迪汕尾公司获得的全球单笔最大纯电动客车订单(44.66亿元) 。8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75位。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211.HK),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是一家拥有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比亚迪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天津 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将近20万人。公司IT产业主要包括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电声产品、连接器、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五金电子产品、手机按键、键盘、柔性电路板、微电子产品、LED产品、光电子产品等以及手机装饰、手机设计、手机组装业务等。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2007年3月。公司分拆旗下手机部件及模组、印刷电路板组装等业务,申请赴香港主板上市,2007年12月20日,分拆出来的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集资约59.125亿元。2011年6月30日A股上市(代码SZ.002594)。2015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00.14亿元,同比增长37.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9亿元,同比增长552.63%。2016年4月,比亚迪汕尾公司获得的全球单笔最大纯电动客车订单(44.66亿元) 。8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75位。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多家公司创始人。FT中文网,福布斯等全球知名媒体专栏作者,出版了《O2O冷思考》《新零售实战》等书籍。曾先后四次从事团购、购物分享、社交、媒体等领域创业,目前公司旗下业务涵盖新媒体、金融科技、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