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汽车10大技术趋势

2021/11/01
1193
阅读需 16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之前大家普遍提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其中,共享这个概念已经纯粹变成了一个模式创新,逐渐被投资机构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低碳化”,特别是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普及,对于汽车的能耗问题,除了环保意识提升方面的驱动,在电池和更新型能源革命之前,里程焦虑更将是一个新增驱动力。因此,未来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将围绕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展开。

围绕汽车产业发展,本文汇总了以下10技术发展趋势:

 

趋势一:系统化的热管理技术提升

科学实现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优化,是缓解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的有效途径之一。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的冬天,对于新能源汽车非常不友好,不但电池要加热,驾驶舱内温度也需要保持舒适。热管理技术的系统提升,更是刚性需求。 汽车热管理系统是一套系统工程,不仅仅包括汽车能量和动力部件的加热保温或是散热降温,还包括汽车空调系统的能效管理;不仅仅包括散热、保温,还包括热交换、能量回收循环等等。 新能源电动汽车对于能源利用率的精细化考虑,热管理相关零部件数量增加,还需要考虑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协同,都使得热管理控制与传统燃油车有了明显的区别,体现在更加复杂的系统上。 

电机电控、电池、空调系统,构成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热管理的核心,包括电机冷却系统、电池冷却系统、电池加热系统,电池热平衡系统。 

 

目前整车厂在热管理系统方面,各有各的尝试。

比如特斯拉model3,用一个四通阀实现了几条冷却系统的串并联,当电池处于低温状态需要加热时,电机回路与电池回路串联,电驱动的热量可以用来加热电池和驾驶舱;当电池温度高需要冷却时,电机回路与电池回路并联,电池和电机又能独立冷却;电池和空调系统共用一个热交换器,几条回路相互联动,根据工况选择最优热管理方式。 

 

趋势二:高性能车规级算力芯片助力整车智能化

在高性能车规级算力芯片方面,此前有消息,地平线已经推出了第三代车规级产品征程5系列芯片,面向L4高等级自动驾驶。征程5单颗芯片AI算力最高可达128TOPS。基于征程5系列芯片,地平线将推出AI算力高达200-1000TOPS的系列智能驾驶中央计算机

随着AI对算力需求的提升,芯片的运算能力已经由GOPS、MOPS向TOPS演进,TOPS是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的缩写,1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10^12)操作。 

TOPS级芯片和汽车电脑的应用,是未来智能驾驶的最基础保障。只有有了足够的算力支撑,对智能汽车各种传感器眼睛(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才能保证自动驾驶像老司机一样丝滑顺畅。 

 

当然了,除了地平线,众多的AI芯片公司,必然都缺席不了汽车AI这条主赛道。寒武纪也宣布正在设计一款算力超200TOPS智能驾驶芯片,采用7nm制程,定位为“高等级自动驾驶芯片”。

趋势三:更节能、更轻巧的汽车轻量化

民间有一种非官方说法,那就是日系车“轻飘飘”。这种轻飘飘,不仅仅体现在日系车整车重量轻,还体现在汽车操控的灵活性和车辆用料的“节省性”。当然了,对于这种“轻飘飘”,大家褒贬不一,一方面觉得稍微发生碰撞,汽车就瘪了,不经糙;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这种轻量化有助于省油,并且在冲撞发生时,能够实现缓冲能量。

但也不得不说,在保证汽车安全性和坚固性的同时,实现汽车轻量化,是未来整车制造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趋势。油车时代,轻量化的目的是为了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而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这个需求更加强烈,特别是在“里程焦虑”的作用下,大家对汽车的能耗尤为关注。而降低整车的重量,就是降低能耗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汽车轻量化,主要实现途径包括新材料替代、结构优化设计、先进制造工艺等。其中,行业主流趋势就是采用新型轻质材料,降低整车重量,比如铝合金、塑料、镁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等等。关于镁合金,之前有视频简单聊过,有优势,也有劣势,当前并没有普及,但已经从一些舱内结构件开始应用了,比如仪表盘骨架、座椅支架等等。

 

趋势四:三代半功率器件在汽车应用

第三代半导体,特别是碳化硅(SiC)的发展,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相辅相成。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打开了SiC功率器件的市场空间。目前SiC器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功率控制单元(PCU)、逆变器(Inverter)、DC-DC转换器车载充电器等方面。

在新能源汽车上,SiC功率器件替代Si基IGBTMOSFET功率器件,可以有效降低能量损耗,大幅降低器件尺寸。根据现有技术方案,每辆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功率器件价值约700美元到1000美元。

 

另一方面,高电压平台是实现快充的先决条件,以前受限于Si基IGBT的耐压能力,大部分新能源电动车普遍采用的是400V电压平台。而下一步,随着SiC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高压平台从400V提升到800V、1000V,可以大大提升充电效率,“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神奇效果,将在电动车领域复制。

特斯拉是第一家在主逆变器中集成全SiC功率器件的汽车厂商,在MODEL 3上使用24个SiC MOSFET模块(意法和英飞凌产品),代替IGBT作为主驱逆变器的核心部件,器件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10,同时使逆变器效率从Model S的82%提升到90%。 

 

趋势五:新型电池的优化和突破

网上各种媒体信息,新型电池技术隔三差五就被“革命”一次,但实际情况却并没有那么乐观,那些让媒体高潮的昙花一现技术,能量密度高的,不安全、成本高;成本低的,重量大、体积大……总而言之,并没有产业化的基础。现阶段来看,动力电池领域,“优化”比“突破”更实在一些。目前来看,最靠谱的,还是在成熟电池技术上的不断优化,动力电池领域,不管是比亚迪的“刀片式电池”,还是马斯克的“无钴电池”,都不是根本性的技术革新,主流还是磷酸铁锂、三元电池的天下。向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发展,不管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电池,都是毋庸置疑的方向。早在2017年,工信部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300Wh/kg(到2025年达500Wh/kg),系统比能量争取达到260Wh/kg。

政策归政策,即便如此,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依然是产业发展的瓶颈,2020年早已过去,目前并没有厂家的产品能够达到300Wh/kg的比能量。

最新消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透露的“颠覆性电池”进展,所谓“颠覆性电池”,也就是特斯拉早前宣布的无极耳4680电池。直径为46毫米,高度为80毫米,存储容量是现有电池的5倍,能量密度或将超过300Wh/kg。

 

趋势六:跨域控制的整合和融合

统一控制和分散性控制,孰优孰劣?这在车载电子电气领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目前汽车域控制采用分散架构,每个单独功能,都运行在一个单独的 ECU 上,动力域、底盘域、座舱域、自动驾驶域、车身域……这种分散的架构形式,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中央控制算力不支持、供应商分散化、功能系统割裂化等等,都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通常认知中,一辆汽车需要上百颗的MCU,来分别控制不同的功能域。 

博世提出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发展分为6个阶段∶ 模块化阶段、功能集成阶段、中央域控制器阶段、跨域融合阶段、车载中央电脑和区域控制器阶段、车载云计算阶段。

 

大众汽车也计划整合其车载电子电气架构,将现有来自200个不同供应商的70个ECU,减少到三台中央车载电脑,通过整合和融合的方式,来减少整车软件的复杂性。 

趋势七:汽车数据和整车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要说今年信息安全领域的新热点,恐怕就是汽车安全了。智能汽车的网联化和汽车数据的安全保护,都对汽车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滴滴的数据安全问题,因为敏感的原因,大家私下讨论就好,这里就不详细提了,反正因为那份文件,封了我好几个大群,此仇“不共戴天”…… 随后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说是巧合也好,说是因果也好,反正都凸显了这一领域的重要性。 

至少目前所有的新能源汽车都有了联网的基础,这是国标GB/T 32960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汽车智能化的需求,整车厂需要不断通过车辆行驶数据,包括车辆自身数据,以及车载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数据,进行车辆智能化的训练提升,都需要将车辆的“隐私”数据上传至云端。一辆满街跑的数据采集器,必然引发汽车数据安全的考量,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滴滴事件,引起这么大轰动的原因。

趋势八:一体式压铸带来的革命性颠覆

其实2020年的时候,特斯拉就曾经凭借一体式压铸轰动过一次,马斯克曾介绍,特斯拉Model Y的后地板总成,将抛弃传统的焊接,采用一体式压铸。

通过巨型压铸机,可以将70多个零件整合成为一个坚固完整的部件,增强了结构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成本和重量(总成重量降低30%,制造成本因此下降40%),提升续航里程。一体式压铸效果肯定很好,但也同时给汽车制造业带来极大震动,这意味着整车制造工艺和模式,会被颠覆性变革。传统的整车制造“单件冲压,焊接总成”的模式,将不复存在。

但这只是特斯拉的理想状态,根据今年对特斯拉Model Y的拆解发现,并没有真正实现像马斯克所说的,后地板总成一体式压铸,但结构件的数量大大减少了。

 

一体式压铸面临的压力也不小,巨型压铸机的使用,材料需要提升,工艺更加复杂,相关的产业配套并不成熟……但特斯拉总算迈出了第一步,未来在整车车身制造中,一体式压铸的覆盖范围肯定会越来越广。 

趋势九:智能座舱带来的驾驶新体验

地平线老板余凯,买了辆荣威iMAX8,成为首批VIP客户,还拍了段视频,介绍了关于荣威iMAX8的智能座舱功能,用语音控制车舱内部功能。

不知道荣威iMAX8的智能座舱控制器芯片,是不是用的地平线征程系列。

智能座舱不仅仅是娱乐功能。还包括汽车驾驶舒适性和便捷性等相关功能,比如汽车网联所必须的T-BOX,抬头显示HUD,电子后视镜,无线充电,语音控制指令等等。 

 

趋势十:燃料电池系统在争议中成长

关于燃料电池,特别是氢燃料电池,业界的普遍争议很大,喜欢它的甘之若饴,不喜欢它的弃之若履。 氢燃料电池确实有诸多的瓶颈,除了制氢、储氢等环节,应用端的氢电池堆技术还存在催化剂、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碳质等面临亟待解决的难题。 但氢能也是“双碳”概念之一,这也许是支撑产业和投资界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从政策方案上看,氢燃料电池率先突破的,应该也是商用车领域。

作者简介:步日欣

创道咨询创始人,北京邮电大学创业导师、经管学院特聘导师、天津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顾问。电子工程本科、计算机硕士学位,具有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通过CFA LII考试,先后就职于亚信咨询、中科院赛新资本、东旭金控集团等,拥有IT研发、咨询、投融资十五年以上经验,关注投资领域为半导体、物联网、信创、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LSM6DSOXTR 1 STMicroelectronics iNEMO inertial module with Machine Learning Core, Finite State Machine and advanced Digital Functions. Ultra-low power for battery operated IoT, Gaming, Wearable and Personal Electronics.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6.71 查看
L6235PD 1 STMicroelectronics DMOS driver for 3-phase brushless DC motor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10.71 查看
ADG1413YRUZ 1 Rochester Electronics LLC QUAD 1-CHANNEL, SGL POLE SGL THROW SWITCH, PDSO16, ROHS COMPLIANT, MO-153AB, TSSOP-16
$7.19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公众号科创之道主笔,标准的EE、CS专业理工男。从事研发、咨询、投资工作15年,主要关注领域为半导体、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目前专注于风险投资和企业服务领域,平时喜欢把一些工作上的感悟随手记下来,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融合IT产业和投融资行业知识,为跨行业沟通搭建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