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宣称做工业互联网平台,这种自认为的“撩客”手段是否有用?

2019/07/15
42
阅读需 59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最近,两家知名研究机构 IDC 和 Gartner 几乎同时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格局图——IDC 的名为 MarketScape 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商分析图,Gartner 的名为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图,加之研究机构 Forrester 在此前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Wave Leader 版图。横向对比这 3 张图,会产生一些有趣发现。
 
最近,两家知名研究机构 IDC 和 Gartner 几乎同时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格局图。
 
IDC 的名为 MarketScape 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商分析图,Gartner 的名为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图,加之研究机构 Forrester 在此前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Wave Leader 版图。横向对比这 3 张图,会产生一些有趣发现。
 
而且作为上篇文章《物联网平台没有的商业模式,数据中台就有吗?No!》的延续,本文还想继续谈谈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出路。
 
所以在今天的文章中,你将看到:
 
IDC、Gartner 和 Forrester 分别给工业互联网平台绘制了怎样的版图?
 
宣称做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撩客”手段吗?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体系分析。
 
01
同样的市场,不一样的版图
首先亮出这 3 家研究机构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别绘制的格局分析图。
 
 
 
对于同样的市场,不同机构给出的研究报告内容有些出入,是很正常的事情。
 
作为研究报告的读者,我并不认为这些报告之间存在绝对正确或者绝对偏误,也不认为哪一份报告比另外两份更好。
 
3 家机构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样的事物,使用相近的输入生成了不同的输出。这些结论迫使我们进一步思考:
 
他们如何定义工业互联网平台?
 
他们的方法有何不同?他们在跟谁对话?
 
我们自己又如何看待报告中输出的不同结论?
 
拥抱报告输出的差异,让它增进你的思考,比评价每份报告的优劣更有价值。
 
从定义上来看,Gartner 所说的“工业”是指宽泛的资产密集型行业,不仅限于传统工业机器设备。IDC 则将多种物联网平台进行了划分,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其中的一个子集。
 
Gartner: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指一组集成的软件能力,对那些资产密集型的行业,提高对工厂、技术设施和设备的控制优化、运营可视化和决策辅助。
 
IDC:物联网平台可分为连接管理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两类。报告中涉及的工业物联网平台,代表了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的一个子集,专业致力于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从工业设备和系统采集到的数据。
 
Forrester:工业物联网软件平台是用于连接和管理工业环境中智能设备和基础设施的软件解决方案。
 
从入围企业的硬性条件来看:
 
Gartner:入选的平台要求至少有 20 个付费客户和 10 万个连接节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必须能够以独立提供的方式进行销售,不得有附加条件去购买伴生设备或者软件,不能要求必须与既有的企业软硬件相捆绑。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能够私有化部署。
IDC:入选者在 2018 年必须至少获得 1000 万美元的物联网平台性收入,且其中至少 20%来自制造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必须能够支持在美洲、欧洲和亚太等地区的全球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提供至少两个、应用持续半年以上的制造业典型客户。
Forrester:重点考核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力、关键工业用例、对工业数据和工业协议的原生支持等指标。
 
近距离观察每份研究报告的输出,也许和这些研究机构所擅长的调研领域有关,其中或多或少都有重视 IT 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痕迹。
 
 
 
Gartner 的魔力象限从整体上看略显犀利,“挑战者”象限和“领导者”象限空空荡荡,这真实的反映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仍处于发展初期的不争事实。
 
即使有 3 家企业因为布局广泛、目标清晰而挤入了“远见卓识者”象限,但却在实际落地和执行层面未能拿到高分,其它所有玩家则都被放入了“利基市场玩家”象限,让左下角显得有些拥挤。
 
曾被业内广泛看好的西门子、施耐德、ABB、博世等企业纷纷落选,Gartner 不得不给出一份简单说明:Gartner 认为不能私有化部署的,都不能称为工业互联网平台。
 
也就是说,在 Gartner 的思维中,只有可以将自己的整套东西授权出去,让别人能够基于此封装形成自己的开发者平台,才是真正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IDC 和 Forrester 的版图则相对“温和”,也更具有相似性。排名靠前的企业以 IT 领域为主,都包括微软、IBM、SAP 和 PTC。同时,西门子、施耐德、日立、博世等公司并没有被彻底的隔绝在外。
 
说起平台,大家常常希望复制当年亚马逊 AWS(Amazon Web Services)的成功故事。
 
在 2010 年,谷歌前 CEO 埃里克·施密特曾说,“突然间,到处都是亚马逊。”他说至少在两年前他就发现,每家他见过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好像都告诉他他们正在亚马逊的服务器上建设自己的系统。“如果每一家利润快速增长的公司都建立在你的平台之上,巨大的收益将随之而来。”
 
但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很难让这样的故事重演。
 
在工业领域,一家企业在物理世界的积累,直接决定了它在数字世界的实力。因为工业的任何一个设备或系统,完成从物理世界转换到数字世界的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关联知识和 know-how。也就是说,一家在工业领域缺少足够积累或基础的企业,想要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它的投入和风险将是巨大的,难以作为标杆。
 
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传统工业巨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因为某些限制条件没有被纳入象限,实在是令人觉得费解。
 
在硬性指标方面,IT 巨头的物联网平台无疑具有先发优势。报告既然普遍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处于初始阶段,如果仍用过去的平台型销售额或者连接数,来判断一个新生事物的将来,未免有失偏颇。
 
值得一提,Forrester 在最近的研究中还发现,86%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多平台战略,并不计划只用一个物联网平台。这或许说明一方面最终用户不愿意被平台方绑定;另一方面现有的物联网平台都不能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
 
02
别再 YY 工业互联网平台“撩客”
也许是为了赶风口,也许是为了融资金,也许就是为了显得有学问…越来越多的企业声称自己在做工业互联网平台。
 
研华科技的董事长刘克振曾经提到,他遇到一些企业,明明只做了一个物联网项目,或者搭建了一个物联网应用,硬说自己是物联网平台。
 
还有不少圈中好友对我说:“选择淘金还是卖水,这不是个问题。现阶段的问题是,大家其实在卖水,却偏要说在做平台,把客户都吓跑了。”
 
在这里有另外一份名不见经传的白皮书,标题是《工业数字化的曙光(The Dawn of Digital Industries)》,由西门子联合研究机构 Frost & Sullivan 完成,我推荐阅读。
 
 
 
这份白皮书比较客观的分析了工业数字化当前的现状,以及真正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所需要经历的步骤。
 
先有数字化,后有智能化和平台化,这是普遍共识。
 
那么现阶段,工业是否实现了数字化呢?
 
大部分还没有。坦白来说,工业数字化的基础并不扎实。
 
也许有人会持反对意见:工业现场中已经大量使用了传感器数据采集硬件,部署了工业以太网等通讯网络,实施了 SCADA、MES、ERP 等软件系统,每天产生 GB,甚至是 TB 量级的工业现场数据,这些不就是工业数字化吗?还真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
 
此处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工业数字化,到底数字化什么?
 
工业数字化,第一步,也是最有价值的步骤是实现数字孪生
 
还记得我曾经提到的鲍莫尔成本病吗?工业互联网对于工业企业的最大意义之一,是打通自身的生产制造与周边配套环节,提升“停滞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工业互联网的真正重心,恰恰在生产制造环节之外。
 
治病的首要原则是给别人留有对症下药的入口。只有自己工厂能够调用和读懂的数据,由于和单个企业耦合过紧,并没有太大价值,关键是完成交互边界的数字化和相对解耦。
 
建立可供外部理解的数字孪生,让工厂的数据可以通过 API 接口来交互,更高效的获得工厂所需的服务。
 
接下来的步骤是增强产品功能和改善服务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为最终产品配备数字化接口,提供更多的可视化界面和用户交互能力,提升产品体验。接着,根据升级后的产品功能,配备相应的配套服务,这时往往牵扯到商业模式的变化。
 
完成这一步骤的最典型的案例是,航空发动机的知名制造商罗尔斯·罗伊斯(RR)。这家企业使用工业数字化将整条复杂的供应链编织在了一起。
 
看得见的成效是,不仅产品上市时间缩短了 50%以上,而且 RR 还转变了商业模式,从单纯的飞机发动机一次性销售模式,变为产品即服务模式,即向航空公司提供飞机的驱动能力。
 
 
 
看不见的努力有很多。
 
首先 RR 将原本供应链中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紧密耦合关系进行了相对解耦。
 
通过产品线本身的数字孪生和公司之间交互边界的数字化,让世界各地的供应商都能有效、准确、及时的提供并跟踪大部分组件的动向。
 
其次,为了向各种航空公司提供最优服务,RR 使用第三方的大数据工具,整理和分发发动机健康监测数据,并且积极提升自身团队的响应和服务能力。
 
对于大部分的设备制造商来说,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的工作,不仅需要建立强大的服务团队,还需要借助更为广泛的第三方力量来实现。
 
最后的一个步骤,才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平台。
 
 
 
 
由于这张图非常清晰和重要,我们不妨再看一次。
 
倍速甚至十倍速的指数型增长,不太可能存在于物理世界,较大概率是在数字世界发生。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带来指数级的增长,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
 
然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立需要在数字孪生、产品功能完善和服务生态繁荣的前提条件下顺理成章的推进和实现。工业有其自身节奏和规律,心急和烧钱不一定管用。
 
只有当每家公司在整个生态中找准自身定位,承担相应的责任、享受应得的成果时,工业互联网平台自然水到渠成。
 
03
工业互联网缺少专业的服务商
要想真正推进工业智能化和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不如先扎扎实实的做好工业数字化。
 
工业数字化,一是增加设备自身的传感器数量,形成工业数据有效的长期积累;二是完成交互边界的数字化和相对解耦,建立可供外部理解的数字孪生。
 
为什么工业数字化最常见的例子是飞机发动机?因为传感器足够多,数字孪生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
 
在推进工业数字化的同时,另一个的重心是丰富工业互联网生态圈。
 
在上篇文章中,我曾经提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需要通过生态体现。
 
既然工业互联网的真正重心在生产制造环节之外,那么相比于供应端、生产端,工业互联网平台更容易在销售端、服务端创造价值。
 
为什么工业互联网平台最常见的例子也是来自于飞机发动机?因为整条产业链虽然从生产端来看很复杂,但从服务端来看,主要客户是各大航空公司,归属地清晰、聚集度高,中间所需的服务环节明确、清爽。
 
对于工业中普遍存在的大量中小型客户,如何有效的触及,这就需要数量庞大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伙伴各司其职。
 
工业互联网现阶段的问题是,平台太多,中间商太少。
 
中间商不知从何时变成了相对贬义。很多人都认为去掉中间商能够降低成本,这在某些场合或许正确,但是这个思路并不适合工业。去掉工业环节的中间商也许可以降低金钱成本,但是这是靠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效率损失换来的。
 
工业有其专业性细分,缺少专业的中间商,企业要付出更高的选型成本。中间商的存在和竞争更有益于合理化的产品价格,减少供应商随意出价。工业追求风险最小化,中间商要持续经营,必然以此为首要原则去创造价值。对出厂后的机器设备提供运维服务,也需要借助中间商的力量。
 
因此工业中间商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
 
虽然工业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但工业互联网正在对其进行重构。中间商会因为平台的发展更加专业化,分工更精细,成为专业的服务商。
 
过去的工业供应链是环环紧密相扣的链条状结构,各种能力往往都包裹在工业巨头内部,专有、独享。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演进,环节与环节之间逐步解耦,交互界面变得更加清晰,催生更多的新型角色进入生态体系,比如咨询服务商、数据采集服务商、金融服务商、ISV 独立软件开发商、算法开发商、设备运营商等(当中,尤其是 SaaS 层生态的构建最为重要,这在上篇文章中已有论述)。
 
这些新生力量将逐步构建工业互联网的网状、松耦合生态圈。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将各种能力从传统企业中剥离,交给第三方形成规模化复制能力,扩展生态、持续裂变的过程。
 
在工业互联网生态裂变的过程中,传统工业企业占有明显优势,因为他们既拥有行业 know-how,又明晰各个环节的方法论。在未来延续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愿意转变思维模式,对外赋能,扶持合作伙伴发展。
 
IT 和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很多能力从始至终就在“体外”,合作伙伴的加入与原有业务不会形成竞争关系。但是如何积累工业 know-how 和专业素养,避免“劣币驱除良币”,吸引到高质量的合作伙伴加入生态圈,又成为不小的难题。
 
毕竟没有繁荣的生态伙伴作为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指数级增长也就无从谈起。
 
最后,衷心感谢好友黄鱼君在成文过程中对我的大力支持。预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将会联合写作若干文章,对工业互联网生态进行深度解读。
 
本文小结:
1. 对于同样的市场,各家机构给出的研究报告内容有些出入,是很正常的事情。拥抱报告输出的差异,让它增进你的思考,比评价每份报告的优劣更有价值。
 
2.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立需要在数字孪生、产品功能完善和服务生态繁荣的前提条件下,顺理成章的推进和实现。从目前情况来看,数字孪生,这一工业数字化首要步骤的基础尚不扎实。
 
3.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将各种能力从传统企业中剥离,交给第三方形成规模化复制能力,扩展生态、持续裂变的过程。工业中承担各种角色的专业服务商数量不足,也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掣肘之一。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BCM5241A1KMLG 1 Broadcom Limited Ethernet Transceiver, PACKAGE
$1.66 查看
DP83822IRHBR 1 Texas Instruments Low-power, robust 10/100-Mbps Ethernet PHY transceiver with 16-kV ESD 32-VQFN -40 to 85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5.64 查看
KSZ9893RNXI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Ethernet Transceiver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10.79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