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01. 群雄逐鹿 5G 专网
    • 02、铁人三项:边+网+用
    • 03、谁将是赢家?
    •  ---- 最后划个重点 ----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5G to B启程,行业专网开路,运营商、云服务商、行业企业…谁将是赢家?【物女心经】

2020/12/28
140
阅读需 19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想要融入 to B 行业市场,5G 得靠专网开路。5G to B 的大幕已经开启,如此巨大的市场必然会吸引各类企业的垂涎,其中有可能诞生新的独角兽。在移动通讯设备商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具备与 to B 最终用户的直接接触界面,拥有更强的对于场景化网络的把握能力。因此这篇文章的主角将是牵引 5G 专网服务的多股势力,我们将尝试探讨他们各自的进展和优势。

你好,这是我在【物女心经】专栏写的第 210 篇文章。

5G 是史上第一个为 to B 而生的 G。

想要融入 to B 行业市场,5G 得靠专网开路。

5G 专网是许多工业企业越来越感兴趣的一种部署选择。简单来说,专网是指专供特定群体使用的移动网络,且在该网络上运行的所有设备都是封闭网络社区的一部分。

根据 GSMA Intelligence 的预测,在 2023 年至 2025 年期间,25%至 40%的中小型企业将使用专网所提供的服务。

ABI Research 的最新研究认为,各类企业部署专网的需求,到 2030 年将创造出超过 600 亿美元的市场。

如今,5G to B 的大幕已经开启,如此巨大的市场必然会吸引各类企业的垂涎,其中有可能诞生新的独角兽。

典型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为了布局 5G 行业专网和增强物联网平台,爱立信近期完成了 10 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并购,以 11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4.4 亿元)并购 Cradlepoint。

在爱立信等移动通讯设备商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具备与 to B 最终用户的直接接触界面,拥有更强的对于场景化网络的把握能力。

因此这篇文章的主角将是牵引 5G 专网服务的多股势力,我们将尝试探讨他们各自的进展和优势。

01. 群雄逐鹿 5G 专网

按照不同企业的出身和所处行业,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划分为三股势力。

1. 最为显而易见的一股势力是三大运营商,他们率先对 5G 行业专网进行了布局。

运营商们的思路相对一致,即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优势,推动云网融合,积极与合作伙伴合作部署 5G 专网。

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发布了专网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发布了 5G 专网“优享、专享、尊享”三类服务模式,能力涵盖了超级上行、边缘计算及网络服务。

中国电信发布了“致远、比邻、比翼”三类 5G 专网服务模式,并将 5G 专网与云网结合,拓展 5G 专网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

中国联通发布了“5G 虚拟专网、5G 混合专网及 5G 独立专网”三种 5G 专网产品,命名直接,一目了然。

2. 另一股势力是云服务商。其中很多来自互联网企业,在 5G 时代他们以云服务商的角色重新定位。

这股势力在 4G 时代就已非常活跃,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将运营商们逐步“管道化”。

AWS、微软、Google、阿里等公司均已推出了边缘计算或核心网解决方案,凭借云服务的优势逐步下沉,将云能力进一步渗透到行业的最后一米。

早在 2018 年 6 月,百度与中国联通就成立了“5G+AI 联合实验室”,双方联合开展 5G 试验,现在已经落地了多个应用。

2020 年 9 月,阿里巴巴则携手浙江联通,完成了宁波舟山港的 5G 轻量化独立核心网全覆盖,帮助全球最大港口升级毫秒级智能理货等 5G 场景。

腾讯也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在多地展开了 5G 外场试点工作。

虽然互联网企业有云化能力,有些也在卖核心网,但其实 5G 投资中 70%以上都是接入网。为了弥补这块短板,很多企业,比如微软等就开启了并购之旅。

出身于 IT 企业的云服务商,新华三、浪潮等也纳入此类,因为他们都以云服务见长。

3. 第三股势力原本已经淡出于通信领域,却又借着工业互联网的机遇逐渐走上台前,并逐步占据了牵引服务的位置。

他们最初以最终用户的身份出现,逐渐培育出平台型的服务能力,面向行业用户对外赋能。

你肯定猜到了,第三股势力来自行业巨头。

目前他们的身份是 5G 专网应用的对象,并不对外提供 5G 服务。

不过现在处于 5G 发展初期,想象力不妨多一些,万一“变身”成真了呢。

回顾“隔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历程,可能会对 5G 专网的发展路径有所借鉴。

比如工信部评选的十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脱胎于行业企业的平台包括海尔 COSMOPlat、树根互联根云、航天云网 INDICS、富士康 BEACON、徐工信息汉云,占据行业半壁江山。

最新公布的 2020 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上述平台仍然霸榜。

5G 时代,行业企业也跃跃欲试的开展了各种专网示范。

海尔、格力、振华重工、宝钢等公司都开展了 5G 专网的试点部署。

他们凭借对于垂直行业的深耕,理解行业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和痛点,将自身能力进行提炼和输出。

当然,还有其他的势力入场,包括文初提到的通讯设备商,以及初创型科技公司、政府等。

尤其通讯设备商的能力不容小觑。他们具备提供 5G 专网设备和服务的资源、能力和经验。比如诺基亚现在就把 5G 专网作为核心的 5G 产品,在全球拿下了多个合同。

不过,涉及到新领域、新生态、新方案,包含多方合作的事情,往往都不会很简单。

02、铁人三项:边+网+用

传统意义上,网络服务是为了提供一种连接服务,这种连接服务能够将用户端的需求和服务端的能力连接起来,这也是移动通信网络一直以来的主要服务定位。

但是这个服务定位,在 5G 时代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首先,5G 云网用一体化的趋势,让通信服务变成一种连接与计算、应用叠加的综合性服务。

其次,5G to B 赋能千行百业,就要让 5G 有能力实现“周密”性的服务。

各行各业对于 5G 高可靠、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诉求不同,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最近从 5G 到 5.5G 的迈进,就是 5G 满足各式各样行业需求的一次探索。

因此,从技术角度看,我们可以简单粗暴的将 5G 行业专网服务,延展为 3 个层面:“边+网+用”。

5G 行业专网的落地,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连接服务:提供网络部署能力,实现从物理设备到数字信息的转换,并通过通信网络将信息进行整合与传输。

计算服务:提供数据分析和存储能力,构建分布式计算网络,将一些与企业服务相关的内容进行本地化部署。并按照企业需求,将其它算力服务部署在边缘云和公有云的计算中心。需要说明的是,5G 专网需要计算能力下沉,MEC 边缘云是其中的关键。

应用服务:提供行业应用和服务的能力,这是真正体现 5G 价值的部分,难点在于见效周期长、需求千差万别,难以进行规模化复制。

根据《5G 确定性网络产业白皮书》中的分析,to B 行业市场中的价值分布,大部分在于连接之上的计算、平台与应用。

无人机行业为例,连接部分的市场空间占比为 11%。而其所支撑的数据收集、数据管理、安全存储和分析服务等,这些连接之上的计算、平台与应用,价值空间占比达到 53%。

在 5G 行业专网还没有形成稳定格局的形势下,运营商、云服务商、行业巨头都有牵引和构建服务的机会。

当然,由于前期积淀的能力不同,他们的优势各有差异。

1. 在现阶段,运营商仍旧是主角,他们擅长提供连接服务。

运营商拥有频谱资源优势,且公网规模大、覆盖广,拥有大量的边缘站点资源,以及几十年专业的网络设计、规划、建设、运维和优化经验。因此,运营商可充分利用这些网络优势,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的具体需求,为企业快速量身打造 5G 行业专网。

因此运营商在构建 5G 行业专网时的思路是在连接服务中逐渐加入计算和应用服务的内容,促进落地实践。

针对不同的 5G 专网部署模式,运营商的优势又各有差异。

比如,智慧城市、车联网、媒体娱乐等行业,其用户遍布全网,独立部署成本非常高,需依赖 5G 公网的广覆盖优势,可采用与 5G 公网完全共享的部署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行业用户可充分利用运营商的资源和专业能力,大幅节省部署成本,提升部署效率和质量,避免重复投资浪费。

对于港口码头、工业园区、高精制造等场景,要求数据不出园区,以及网络低时延,可采用与 5G 公网部分共享,或者采用独立部署的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运营商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群雄逐鹿的变数较大。

2. 云服务商的优势在于云能力。

云服务商们可以将其云基础设施、云应用、API 等,扩展到运营商的边缘数据中心,从而帮助运营商快速部署 5G 行业专网,丰富应用,壮大生态。

虽然 MEC 边缘云和公有云存在巨大区别——公有云是中心式的大规模的云,通常由少量的大资源去构成,而边缘计算通常是由大量的小节点组成。但在 MEC 方面,云服务商仍然具备一定优势。

在这个合作过程中,运营商拥有网络优势,与云服务商也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但仍有可能难逃“被管道化”的宿命。

因为在工厂、港口、矿山等封闭区域自建自用,不向公众提供服务的 5G 专网,政策上并没有太多制约。

尤其是在独立部署的模式下,企业不用依赖运营商的 5G 公网,可以自己采购网络设备,并与云服务商们直接合作,部署独立 5G 专网。

从海外的发展来看,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为了刺激 5G 专网的发展,已为垂直行业分配了 5G 专网频谱。

未来存在 5G NR 引入未授权频谱的趋势,企业甚至可以不用依赖运营商的频谱资源,而完全跳过运营商与云服务商合作部署 5G 专网。

ABI Research 报告就曾预测,未来采用专网频段和非授权频谱的 5G 专网的支出将不断攀升,并于 2036 年将首次超过运营商的授权频谱 5G 专网。

不过,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相似的故事有可能继续上演,但却换了主角。

这一次,面对我们提到的第三股势力:行业企业,云服务商们也可能难以逃脱“被管道化”的陷阱。

云服务商过去的成功模式大致是先做好产品,再通过规模化的复制提升营收,达到资本市场的预期。

当云服务商面向行业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时,一个产品包打天下的逻辑不再奏效,逻辑变成云服务商需要不厌其烦的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不断的定制再定制。

面对五花八门的客户需求,为了提取最大公约数,云服务商们原本计划做大做强云计算中的下面两层 IaaS 和 PaaS,将最上层的 SaaS 交给生态伙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存在规模化优势的 IaaS 层面,云服务商建立了一定优势,而在 PaaS 层面,云服务商的算盘不一定奏效。

3. 行业企业的优势在于应用落地能力和行业 know-how。

缺乏行业应用的 5G 专网,并没有生命力。

5G 专网为行业应用的开发创造了条件,行业企业最了解所处领域的痛点、数字化发展程度、各种场景的优先级。

而且站在行业企业的视角,应用构建的逻辑与云服务商有不小的差异,甚至存在本质区别。

从行业角度看,应用位于上游,平台位于下游,平台的需求由应用创造和牵引。边缘云位于“核心”,公有云位于“远方”,终端的计算请求需要在边缘侧得到快速服务响应。

行业企业的视角更利于提升应用的成熟度,并由此牵引,补齐 IT、CT 能力的短板。

行业企业的进化能力堪称一流。

上面提到过,隔壁的工业互联网赛道中,云服务商们在行业企业面前,并无明显的竞争优势,大家处于并驾齐驱的位置。

产业链而言,过去同一个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更多的是竞争。但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产业价值链变身为价值网,资源向头部企业汇聚,企业之间的关系也逐步由竞争走向竞合,行业企业的优势愈发显著。

03、谁将是赢家?

5G 专网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提供云网用一体化的服务。在这个服务最终形成稳定的格局之前,参与的各方很难划定明确的服务边界。

同时,5G 所带来的产业变局,导致各个参与方的角色有可能被重新定位。过去链条中一环套一环的模式,可能重构为错综复杂的网络交织在一起,难分彼此。

有的参与方为了顺应新形势,甚至身兼多种角色,有时候是技术提供商,有时是系统集成商,有时是代理渠道,“马甲”按需而变。

因此各方的服务边界不是走向进一步清晰,而是走向更加模糊和微妙。

现阶段,各方都以搁置竞争,加强合作的心态开展 5G 业务。

无论是洋山港的 5G 智慧港口应用示范项目、海尔发布的全球首个智能+5G 互联工厂,还是钢铁制造行业的 5G 专网业务应用,都有多股势力参与其中。

所谓,敌友竞合,边走边看。

从更广的视野来看,专网一直是物联网连接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在 5G 之前,专网就已得到广泛使用,比如 WiFi 和 Zigbee 等短距离技术,目前约占所有连接比重的 70%,相对较新的是由广域网技术支撑的专网。

在专网领域,5G 势必与 WiFi、Zigbee、蓝牙等技术相遇。

从整体判断,据市场预测在 2020 年全球 5G 专网市场规模达到 9.2 亿美元,2020 年至 2027 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38%,5G 专网网络在全球都有较好应用前景。

按照行业划分,根据《5G to B 核心网建设白皮书》中的分析,工业制造、智慧电网、媒体娱乐、车联网、智慧城市和智慧教育等垂直行业都存在较为明确的连接需求。

无论谁是赢家,都逃不出产业的发展规律。

根据 Transforma Insights 的分析,随着时间的流逝,专网的使用量将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成熟产品将会问世,与此同时,不同环境中的部署方式将逐渐趋同,合同规模将逐步缩小。

专网产品价格的持续降低,是走向规模商用的前提之一。

与其他方案有所不同,用户希望 5G 专网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工厂与港口的需求差异巨大,商场和医院也大不相同,因此这些增值服务的需求将导致市场按照垂直行业或者特定功能进行划分,关注整体规模毫无意义。

向前望去,2021 年将是属于 5G 专网的一年。

 ---- 最后划个重点 ----

第一,5G 专网是许多工业企业越来越感兴趣的一种部署选择,参与其中的三股主要势力包括:运营商、云服务商和行业企业。

第二,5G 行业专网的落地,需要做好三件事情:连接服务、计算服务和应用服务。

第三,5G 所带来的产业变局,导致各个参与方的角色有可能被重新定位。各方的服务边界不是走向进一步清晰,而是走向更加模糊和微妙。

第四,无论谁是赢家,都逃不出产业的发展规律:产品化程度更高、服务价值更高、合同金额更低。

如果你对 5G 的发展趋势感兴趣,请关注物联网智库即将在 2021 年 1 月 7 日发布的《中国 5G 产业全景图谱及报告》。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KSZ8873MMLI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DATACOM, LAN SWITCHING CIRCUIT, PQFP64
$15.24 查看
PE4312C-Z 1 Peregrine Semiconductor Corp SPECIALTY TELECOM CIRCUIT, QCC20, QFN-20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9.21 查看
SN65HVD234D 1 Texas Instruments 3.3 V CAN Transceiver with Sleep Mode 8-SOIC -40 to 125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3.95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