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云,变与不变
    • 走向终端:云服务的暗涌与趋势
    • 云的第三次延展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换一个角度,看华为云的变化,云产业的更迭

2021/04/27
235
阅读需 16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从1月底到4月初,云计算产业最大的新闻,很可能就是华为云一系列极其迅速的架构调整。伴随华为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兼任华为Cloud BU总裁,大批媒体和网友都表示“看不明白”“强势吃瓜”,继而演化出了多种多样的分析和猜想。但这些猜想的角度却格外统一,基本集中在组织架构、人员任用、收入满意度等几个企业经营的维度。

当然这些角度多少都有各自的道理,但也许我们还是应该看到这样几个事实:华为是一家技术为本的公司;云计算是目前ICT市场中变化最快的技术领域;从国内到国际,云计算主流厂商在近几年都在经历架构、战略、方向上的大幅度变化,华为对云计算的调整并非孤例。

这几件事或许提醒我们,对于华为云的变化,也许可以从技术的角度去寻找一些答案。

至少面对汹涌澎湃的云计算市场,我们不能把一切因果都推给企业内部的人事问题。

4月25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Cloud)上,华为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华为Cloud BU总裁张平安首次以新身份在开发者大会亮相。在主题演讲中,他首先分享了这么一个观点:华为终端云服务其实是华为的互联网业务,目前已经服务全球超过7.3亿用户,旗下已拥有几十个应用,有七款应用拥有超过1亿的月活用户,积累了丰富的终端经验。同时,终端云是华为云最大的客户。未来,华为云会与终端云形成紧密结合,会做出令客户最喜欢的首选的基础设施云。

这段话蕴含了两点技术与产业层面的关键信息。首先,作为华为云的用户,终端云就是华为云服务互联网、移动客户的范本和标的,二者的成长经验有助于更好服务客户;其次,生长出优质应用与开发生态的终端云,本身也具有服务企业用户的能力输出基础,可以与华为云提供的服务平台互为延展,各自补充,给客户带来更多价值。

从这个判断角度出发,也许我们可以重新找到一个入口来理解华为云近期的架构调整,乃至整个云产业频繁的产业波动——端云一体化,正在成为云计算产业的最新机会。

这是一个华为乃至整个云计算产业,都在捕捉和布局的机会。

云,变与不变

如果我们回想一下云计算产业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国内外各大云计算厂商,都在相对频繁地调整组织架构与商业形态、技术路线。究其原因,在于云计算是一个相当简单的技术方向,却可以成为各种技术体系和产业数字化需求的底座。

归根结底,云计算的初衷非常统一,即用虚拟化资源来代替实体IT设备,用软件来承载早先必须由硬件完成的任务,把分割的IT系统进行统一。

最早这种思路仅仅是用于服务器计算,但很快业内人士与开发者发现,各种应用、服务与技术平台都可以由类似思路来实现。于是云计算的技术模型与商业模式开启了高速变化。

因为基础架构简单,但衍生出的技术、服务、商业模式却千变万化,云计算产业很难固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产业形态和组织架构中。类似的例子有2018年前后,国内外几大云厂商都改名为智能云与云智能,并随之进行了重大架构调整。这就是为了适应智能技术纳入云计算版图后的组织呈现,并弱化以云主机、云数据库为主的传统商业模式。

回到华为云的架构调整。在相关消息中,我们可以得知张平安兼任华为云BU总裁,目标之一在于统筹华为云与华为终端云体系,推进端、云一体化战略。

而这个战略方向其实与上面所说云计算的本质高度契合。当云计算发展到今天,面向终端的云服务也要向开发者提供大量企业级支撑与服务;而传统的SaaS、IaaS市场用户,也纷纷展现出对终端应用、服务体系布局的需求。而如果云与终端云始终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这些需求与供给则很可能呈现割裂状态。但云计算的出发点之一,就是将割裂的IT系统、企业需求进行统一。

只有体系打通、平台一致、服务整合,云计算的集中式软件架构才能呈现出效果最大化的特征。今年分析师大会中,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强调,华为目前的战略方向在于加强产业韧性,发挥软件产业本身应该具有的能力特质。

按照这个逻辑,想要尽可能发挥软件优势需要做两件事:一方面是让软件相关的架构更灵活,尽量以软件产业的技术规律、商业模式来推动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将软件相关的体系打通,将发展性优势集中到一起,把关于云计算本质的核心能力加强。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华为需要推动终端云与云BU的统筹发展。

在开发者大会中可以看到,华为云与终端云的云云协同已经开始推进。比如在开发者这个相对重合度较高的领域,推动了帐号体验统一、开发体验统一和应用分发运营体验统一。

云计算市场中历来都是实现方式与产业架构高速变化,但软件虚拟化、集成化、弹性化的整体目标不变。

当云计算与终端市场紧密贴合时,这个逻辑依旧未作更改。

甚至我们可以看到,云与终端的合流已经暗暗成为大势所趋。

走向终端:云服务的暗涌与趋势

从基础计算形态上看,无论是to B还是to C行业,都在经历同样的变化:计算相关硬件越来越集约、精简,用于交互的终端硬件却愈发多样、繁多。

这个趋势更进一步来看,就是传统云服务的企业受众开始不断需求加强终端侧的布局与服务体验;而传统终端侧的开发者、产业形态和应用形态,开始需要更多来自云服务的技术与平台支撑。这个趋势构成了云计算发展历史上的又一场大变局。

这样来说或许还是有点绕,我们不如来看几个案例,感受一下云计算市场中“走向终端“四个字的暗流汹涌。

1、今年2月1日,微软开放预购了旗下的HoloLens 2工业版。作为目前微软旗下最具想象力、给与资源投入最多的VR终端产品,HoloLens 2的定位却并非传统的VR一体机,而是面向工业场景、设计场景的生产力工具。HoloLens 2的更多价值,也并不来自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终端应用,而是微软智能云带来的企业智能化、数字化领域。这些云计算、AI能力在进入企业时需要一个全新的硬件形态作为交互,而微软在终端侧的设备优势与云侧的计算和智能优势恰好在HoloLens 2中完成了交融。

2、今天金融、医疗、教育行业上云已经成为了云计算市场的核心,但这些行业具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其服务对象是大众。而移动端的云服务、应用开发服务,甚至产品触达服务是他们的刚性需求。以金融行业为例,往往既需要金融云提供的云安全、云存储、云计算,以及相关的技术框架服务,又需要搭建基于移动端,面向用户的APP等通道。这两大需求都需要云服务的支持,但传统云计算体系却难以满足其对终端云的服务需求。

3、在移动端应用AI技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其中“智能推荐”是APP加强个性化体验、提升广告推广效率的关键手段。而精准的推荐模型需要大规模机器学习能力的支持,这是云计算体系给开发者带来AI能力支援的关键一项。今年,AWS开始持续发力相关技术,重点推动电商、移动游戏、程序化广告中的AI能力,而这些场景都与终端紧密相关。

不难看出,为企业云用户提供终端相关的服务,将终端能力带到企业用户中,以及推动云计算、AI、大数据等技术与移动互联网产业更紧密结合,是近期云计算市场的核心动向之一。

从云拥抱终端,走向云、端一体,虽然不像AI、云原生一样是云计算市场的最热词汇。但就像几年前讨论云计算+AI显得超前,结果今天成为必需品一样,云、端一体是今天暗涌,明天的必需品。

过去,亚马逊最初是从企业IT服务与电商业务的两端,向中间发展生成了AWS;谷歌云是从基础技术底座与互联网业务的两端,向中间发展出了主打智能能力的谷歌云与谷歌大脑。

那么一方面拥有云业务完善底座和全国第二市场份额的华为云,另一方面是拥有7.3亿用户和HMS开放生态的终端云,二者向中间合拢,是不是能诞生一个超越已有云计算产业边界,带来更有效服务模式的云业务呢?

必须提前布局,才能推动变化,这是云市场的惯例,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解释华为关于云的一系列架构调整。

看向更远的未来,手机、电视、车、工厂、水表电箱都是终端,而它们需要云的能力接入,智能的准确进驻。云计算C端与B端的分界线必将一步步被消除,技术底座、企业用户、开发者生态,将呈现愈发强烈的一致性。

而消除技术边界,提供一致性体验与服务恰恰是华为最擅长的,全面协同的体系化优势历来是华为成功的关键。面向端云协同的确定性需求,张平安认为,华为通过云、网、边、端的产业布局和协同优势, 可以帮助互联网企业提供打通从生产、部署到消费全环节的使能平台,实现云、网、边、端的数据流动和互通,为客户和伙伴带来效率和价值。

由此所产生的华为云的大变化,只是云与端时代变局的冰山一角。

云的第三次延展

让我们最后再来聊一个核心问题:云计算是一个固定市场吗?

很多人在讨论云计算时,都喜欢分析各家份额是多少、营收是多少,国内国外企业占比各是多少。订单和份额对于企业来说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看看云计算产业的拓展的核心,会发现真正的变化始终来自于谁创造了产业增量,谁适配了云的延展。

过去,我们很难想象一家大型国企上公有云,也很难想象机器视觉、移动分发这样的能力成为云计算市场的重要需求。随着云计算本身容纳技术与包含体系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供需可以基于云来满足,也就把越来越多的用户纳入了云计算地图。

这种捕捉未来的能力,始终是云计算市场的核心。

从2006年,亚马逊推出基于云端的存储和简单队列服务以来,公有云市场在十五年间变迁。技术体系、商业模式、用户构成经历了多次变化。每一次边际效应减弱,都是下一次产业延展的开始。云、端一体化,可以说是最有可能成为云计算产业第三次延展的机会。

第一次延展,是在云计算单纯作为虚拟服务器的价值减弱时,多种云服务模式开始出现。IaaS、SaaS、PaaS的交付方式快速出现,基于云开始满足企业的多样性IT需求。

第二次延展,是在云计算作为信息化服务平台的价值减弱时,AI开始成为云计算的关键变量。当云成为AI的最佳出口时,基于云满足企业智能化需求逐渐成为核心场景需求。

而我们接下来将见到的,很有可能是云计算的第三次延展。即云计算在吸纳企业IT场景与需求的同时,也成为企业延展业务、沟通用户、建立自身终端体系的能力输送带。当云成为企业与用户终端、智能化生产终端、管理终端之间的桥梁,云计算也就完成了新的价值跃迁。

面向这个机遇,华为至少有三张差异化牌可以打。一是华为的全栈全产业链技术优势,可以给云业务带来更广泛的技术协同效果;二是华为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经验,可以不断凝结为新的云业务增长空间;三就是华为终端云的消费者服务、互联网领域经验,也可以集成到华为云中,形成新的服务能力、技术底座与商业增长空间。

长期来看,B端与C端应该是商业逻辑的不同,但技术底座、开发体验和边界延展性,应该不断趋向统一融合。在这个过程里,云计算企业走向终端场景、服务与商业形态是不可避免的,一如终端厂商、互联网厂商将持续加强云端的技术能力与平台搭建。

大部分主流云厂商都已经注意到了这点,只是或许每个阶段企业都有不同的牌可以出。

这一轮,恰好云计算变革中,华为出牌的时候。

在智能时代的必然趋势里,在云与端的两侧,恰好各有一座华为搭建的梯子。让两座梯子相通,也就并不是一件特别令人吃惊的事了。

所有符合变化趋势的,即使在迅速、剧烈、奇特,都是合理的——这才是云的底色。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KSZ9031RNXVB-VAO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Ethernet Transceiver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暂无数据 查看
AD9364BBCZREEL 1 Analog Devices Inc 1 x 1 RF Agile Transceiver
暂无数据 查看
BCM53125MKMMLG 1 Broadcom Limited GIGIBIT ETHERNET SWITCH
$135.6 查看
华为

华为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华为约有19.7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成为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础;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通过AI重新定义体验,让消费者在家居、出行、办公、影音娱乐、运动健康等全场景获得极致的个性化智慧体验。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华为约有19.7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成为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础;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通过AI重新定义体验,让消费者在家居、出行、办公、影音娱乐、运动健康等全场景获得极致的个性化智慧体验。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你的困惑,来自于无路贴近未知。我们在技术、思想、传播的异界,贩来极限脑量下的T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