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运营商物联网“迷局”:从连接到价值

2022/05/31
491
阅读需 11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崔亮亮)在目前三大运营商移动用户接近天花板背景下,数字化行业市场成为运营商新蓝海,数字化转型业务被称为运营商“第二条增长曲线”。其中,除了行业云、IDC、专线市场外,物联网业务也表现出了不俗的业绩。

 

据三大运营商发布2021年业绩,中国电信2021年物联网收入28.59亿元,同比增31.8%;中国联通物联网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43%;中国移动物联网业务营收则达到114亿元,同比增21.3%。三大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均实现较大增长,并成为公司战略的重要一极。

 

从亿到万亿

 

从物联网行业前景来看,随着物联网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物联网行业有望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根据ABI Research公司2021年Q3预测数据,预计到2026年物联网连接数量将达到231亿。而据爱立信2021年11月的“Ericsson Mobility Report”预测,2027年使用蜂窝通信的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将超50亿。其中,2G、3G逐步退出,而NB-IoT、Cat-M和4G、5G覆盖范围将持续增大。

 

在我国,物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行业建设力度逐渐加大。从政策规划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愿景目标中明确提出,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网接入能力。2021年9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同时,将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物联网操作系统等作为物联网新基建技术突破创新关键方向。

 

一系列政策的推出,意味着国家将不断加大对通信产业、物联网行业的政策支持,各类物联网场景应用也会进一步提升,随之对相关企业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数据,预计2025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能够超过80亿个。

 

这其中,运营商起着主力军的作用。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2年4月,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5.6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59亿个,物联网收入同比增长24.5%。

 

 

从增值业务到基础业务

 

我国物联网行业中,三大运营商收入规模较大,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已成立物联网业务专业子公司,打造自有核心能力,并将物联网作为战略发展重点,持续加码物联网建设力度。

 

中国电信2021年物联网连接数达2.98亿,同比增60.17%。2021年中国电信对外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分布式物联网操作系统CTWing IoT OS(中国电信分布式物联网操作系统)。截至2021年11月,CTWing IoT OS已服务近3亿物联网用户,管理超8000万物联网智能终端,并推动中国电信成为全球首个5G NB-IoT用户破亿的运营商,服务物联网开发者近8万,汇聚物联网应用近6万。

 

中国联通2021年物联网连接数达3.08亿个,同比增43%。中国联通加快以平台为核心的自主创新引领,雁飞智连平台(CMP)承载连接数突破1.6亿个,成为连接业务的主力承载平台。雁飞格物平台(DMP)自2021年4月商用以来快速接入近百万个设备数,超过200个物模型、180个Open API,成为联通物联网向“连接+非连接”融合应用转型的枢纽级平台。发布国内首款低成本的轻量化雁飞5G模组,联合展锐完成全球首个基于R16的eMBB+uRLLC+IIoT端到端验证,积极推动5G IoT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移动2021年物联网连接数10.49亿个,较上年增加1.76亿个。OneNET-中国移动物联网开放平台是由中国移动打造的PaaS物联网开放平台。平台能够帮助开发者轻松实现设备接入与设备连接,提供综合性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展现。

 

据工信部数据,在应用场景上,运营商蜂窝物联网应用于智慧公共事业领域较多,占比达22.4%,其次是智能制造和智慧交通,占比分别为18.1%、15.6%。

 

从增值业务到基础业务,物联网在运营商业务布局已经发生重要变迁。比如,在中国联通厘定的五大主责主业,“大连接”深化了物联网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联通今年首次打破沿用25年的个人用户披露策略,在“泛在智联”维度中增加了物联网终端连接累计到达数,显示了运营商由人的连接到物的连接“第二增长曲线”新价值导向。在最新4月“大联接”用户数中,中国联通物联网终端连接已累计到3.2亿个,当月净增742万个。

 

从优势到能力

 

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快速发展,成为助推运营商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那么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最大优势是什么?联通数科物联网事业部物联网创新中心负责人闵爱佳认为有三点。

 

 

首先,运营商具有强大的服务保障体系。物联网的部署实现,是一个长期、可持续、不断迭代的过程,比如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服务,需要在城市规划初期就根据未来功能规划,而这一漫长的过程需要运营商这样强大的、稳定的服务保障体系进行支撑。

 

其次,运营商是可信数据服务的提供者,中国联通立足“数字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的新定位,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将通过运营商高效、可靠、安全的数据运营服务能力,实现海量物联网数据的应用和价值提升,而这正是物联网本身的价值所在。

 

最后,物联网是碎片化市场,涉及到网络、模组、终端,及各类应用,如何打造出高可用的物联网服务,只有能够聚合产业链龙头企业,才能真正形成好的物联网服务产品,而运营商通过多年的产品打造及生态运营经验,积累了丰富经验及生态影响力。

 

在中国电信天翼物联物联网研究中心行业研究专家郭浩看来,中国电信物联网发展的优势主要在于:首先,中国电信贯彻“云改数转”战略,推动云网深度融合,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投入巨大。物联网作为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的重要一极,连续多年大力投入,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产品与解决方案能力,并仍在不断进行技术突破和创新升级。

 

其次是深入洞察,快速交付,持续服务能力。中国电信在To B、To G领域的长期积累,形成了对各行业的深刻理解和良好的客户资源与客户关系。中国电信各省份公司政企团队与集成体系等单位多年来在行业中扎根,这是中国电信能够发展好物联网业务的底气。

 

从连接到价值

 

虽然运营商拥有着强大的网络根基、系统的服务体系和贯穿生态的能力。但从目前物联网产业环境来看,还面临诸多困境。

 

从大环境而言,传感器芯片依然是产业短板。物联网产业面临国际贸易、市场波动风险,伴随疫情影响,部分核心零部件供应紧缺、周期变化、价格波动等风险仍存。此外,物联网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快,行业发展迅速,对相关软硬件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日益增高。

 

从运营商角度来看,物联网连接规模还需继续扩大,物联网连接产生的价值仍未充分挖掘,即“连接不够”和“价值不够”是突出问题。

 

从数量基数上看,物的连接比人的连接有着前景更为广阔的市场。然而截至今年4月末,据工信部数据,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5.6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包括移动电话用户和蜂窝物联网终端)的比重为48.4%,从数量规模上看比移动电话用户还少1.03亿户。从收入规模上来看则差距更为显著,以中国移动为例,9.6亿移动用户在2021年带来了5549亿元的业务收入,而10.5亿物联网智能连接带给中国移动的收入仅有114亿元。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物联网收入占总营收比分别为,1.83%和1.34%,而中国电信只有0.66%。可见运营商物联网业务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独立电信观察家老解认为,物联网收入远低于移动服务收入,这是由物联网业务的特性所决定的。以NB-IoT为代表的低功耗广域网(LPWA)技术支持海量连接、有深度覆盖能力、功耗低,适合于传感、计量、监控等物联网应用,因此对于传输速率要求较低(<200kbps)的智能抄表、智能停车、物流监控、智慧农林牧渔业等都是其主要市场。这类应用占到物联网全部应用的60%左右,虽然范围广泛但却分布在多个垂直行业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而且这些应用市场又具有设备数目巨大但数据量小的显著特点,因此呈碎片化分布的极小数据量的传输将使运营商传统的流量经营手段在物联网业务上很难复制。

 

野村综研咨询顾问闵海兰认为,运营商物联网业务优势核心仍然是网络。运营商通过建设网络基础设施(4G、5G、NB-IoT网络)承载物联网业务。同时,也一直积极探索承担从端到端的所有业务。但是从现实来看,真正做好的还是传输这个环节的工作。

 

然而,如果在物联网业务上仅仅提供连接服务,运营商的直接收益非常有限。根据麦肯锡数据,未来物联网产业链中设备层、连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价值占比分别为 21:10:34:35,网络连接层在物联网总体收入中占比最低。

 

为此,老解认为,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运营商要将物联网作为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就需要借助连接的传统优势,更多地在平台层和应用层发力。

 

对于运营商而言,重点打造和运营物联网管理平台,通过与云业务和企业专网业务的整合,形成合力在垂直行业不断进行业务积累,整合业务数据,开发创新应用,才有可能在物联网业务上获得长足发展。

 

闵海兰亦认为,在网络上承载的业务是拉动用户采购和使用网络的直接动因。运营商在这一方面虽然很积极,但在需求侧并没有一个大规模普及的杀手级应用来推动。传感和网络只是业务的必要因素并非充分条件。

 

当前物联网业务有陷入纯管道化,价格战导向的趋势。闵海兰认为,运营商并不缺少数字科技基因,现在运营商采取了专业公司和创业孵化两个路径来达成业务专注度,是一个解决之道。通过创建产业联盟,以专业公司集成各方力量,给予联盟生态最大的支持,这将是运营商对于物联网生态最大的贡献,从而也获得生态收益。

 

《通信产业报》全媒体总编辑辛鹏骏表示,物联网业务是运营商实践“规模经济”、“价值经营”的最佳战场。扩大连接、提升价值是当下运营商物联网业务突破的两个重点。而破局的关键,则是连接之上的应用服务能力。连接或会同质化,但应用价值“上不封顶”。

 

如果说运营商面向人的连接服务(固网和移动业务)已经走进同质化竞争和天花板市场,或已是“左手换右手”游戏,那么,物联网的连接市场,则还只是刚刚开始,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市场,如果你不想“同质化”,你就一定不会“同质化”。

来源:通信产业网
作者:崔亮亮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88E1512-A0-NNP2C000 1 Marvell Technology Group Ltd Ethernet Transceiver, QFN-56
暂无数据 查看
AD9364BBCZREEL 1 Analog Devices Inc 1 x 1 RF Agile Transceiver
暂无数据 查看
TJA1043T,118 1 NXP Semiconductors TJA1043 - High-speed CAN transceiver SOIC 14-Pin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2.43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