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次和工程师们闲聊的时候,大家提起目前大多国内电子企业的员工平均年龄可能30岁都不到,究其原因,国内电子产业的崛起和腾飞,尤其是大批创业企业涌现并创造成功的案例,也就是这十几年的事儿,这是个年轻的充满激情的行业。
但可是,是的,我们要转折了,正因为年轻,存在的问题多多也就不可避免。相信这十几年来,死掉的公司绝对比活下来的多出数倍,这也符合二八定律,而这种大浪淘沙和新陈代谢仍在不断上演,并不是过去式。
成功者永远光鲜,但我们相信,失败者的教训对后来者更有警醒和借鉴的意义。
为此,我们邀请你,每一个电子产业的参与者也是观察者,和我们分享你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的那些混不下去的已经或者即将倒掉的电子公司的故事,摆事实、讲道理,从每一个独特的你的视角看这些悲催的公司所以陷入困境的背后主因和病源,希望借此为更多的从业者揭示这个产业存在的一些病症,以儆效尤。
欢迎投稿至gaoyang@eefocus.com 也欢迎通过QQ:9058958和我联系。
征稿规则:
必须为原创,且从未在其他互联网和平面媒体中发表过;
题材,紧扣主题,议论文、记叙文,任君选择;
字数,相信2000字以上对你来说应该也不是什么问题,以内容详实为准;
当然,如果能配上一些应景的图片,我们肯定更加欢迎;
时间,此次征稿的截止日期为6月25日。
关于稿费:
文章通过编辑审核,一经录用,作者即可得到200元的稿费,由此与非网也将获得文章的网络独发权,作者不得将文章内容在其他互联网媒体发表。
对于作者:
我们希望你能附上简单的自我介绍,真名、网名、笔名,皆可;
如果能附上高大上的近身照片一张,那就完美了!
当然所做的这些都是希望能让网友更好的认识作者本人,如果你有隐私方面的顾虑不便公开,我们也表示理解。
摘要:这次工作经历,或者说经历公司在创业初期的痛苦挣扎。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得差不多,但是技术领导的信心太过膨胀,加之周围的人或者对技术一无所知,全 凭一人之言。外部环境,了解工程技术的人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也没有提出尖锐的反对意见,甚至极不负责的大加赞赏……
摘要: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价值链的竞争,是一个链条所有资源与能力的竞争,如果我在周围的圈子里是最差的,那么靠着兄弟们的强壮,随随便便一拉帮,随便照顾点业务,也能把我这带成一个不错的公司。以上的判断既然不是出于嫉妒,那判断的依据来源是什么?答案是规律,最基本的商业规律……
摘要:这篇内容可能有点离题,因为我要说的是一个本来混不下去的公司起死回生的事儿,这也是一家特殊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以XW公司来代指,而不直呼其名……
与非网原创系列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