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制造业中的占比仅为12%
    • 半导体是新时代的“石油”,集中在亚洲并不安全
    • 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必须要有所布局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英特尔CEO:亚洲占据75%芯片产能仍在大力补贴,欧洲芯片法案已实施,美国不能等了

2022/03/25
426
阅读需 12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3月24日消息,为了推动总额达520亿美元芯片制造补助的“芯片法案”(CHIPS Act)尽快落实,美国参议院商务委员会将于美国东部时间3月23日上午10点举办听证会,英特尔CEO基辛格(Pat Gelsinger)、美光CEO Sanjay Mehrotra、泛林集团(Lam Research)CEO Tim Archer等半导体产业龙头大厂的CEO出席了该听证会作证,呼吁国会快速通过这个支持芯片美国制造的法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作证前,基辛格特别在当地时间23日早上时段上了财经电视频道CNBC及福斯财经新闻(Fox Business),畅谈了为何美国需要要拿回半导体产业的领导权,以及为何英特尔需要获得国会“芯片法案”的支援。

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制造业中的占比仅为12%

虽然像英特尔、美光等半导体制造大厂的总部设在美国,但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的从事半导体制造。例如,英特尔除了在美国经营晶圆厂外,还在以色列、爱尔兰和中国大陆拥有晶圆厂。近期英特尔还宣布了在德国建晶圆厂。而美光同样也有在美国以外设立多座晶圆厂生产芯片。整体来说,美国本土的半导体制造业并不强。

根据SIA的数据显示,2019年之时,中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制造产能占到了全球产能的20%份额,紧随其后的韩国则拥有19%的份额,日本占17%、中国大陆占16%、美国占13%、欧洲占9%,剩下的6%产能则主要在新加坡、以色列和世界其他地区。2020年,中国台湾和韩国的半导体产能占比已分别提升至22%和21%,日本和中国大陆均降至了15%。

在1990年之时,美国曾是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半导体制造产能占比高达37%,而2020年这一占比已经降至了12%。这主要是由于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不断将半导体制造进行外包和外迁造成的。

△1990-2021年和2030年美国半导体制造业产能占全球产能的百分比预测

在采访当中,基辛格也表示:“从当前世局来看,像半导体这么重要的东西,我们过分仰赖世界上的少数地方供应。在1990年代,欧洲及美国生产了全球80%的半导体;如今欧美只剩下20%,美国更只占12%,亚洲则是占了接近80%。(实际为75%)”

基辛格认为,美国接下来不仅必须“死守”10%的底线,更应该大幅拉升,恢复美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影响力。

半导体是新时代的“石油”,集中在亚洲并不安全

在此前美国推出的“100天供应链综合评估报告”中,就有指出,半导体对于美国的国家安全、经济竞争力和日常生活至关重要。这些微小的芯片对包括能源、医疗保健、农业、消费电子、制造业、国防和运输业等几乎每一个领域都至关重要。

基辛格在采访中也表示:“在过去的五十年里,石油储量决定了地缘政治关系。而在数字化的未来,晶圆厂(Fab)被建在哪里会变得更重要。”

基辛格还举例表示,“尽管俄乌冲突并不是任何半导体供应链的核心,但它加强了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以及围绕建立地理平衡(美国、欧洲和亚洲)供应链的紧迫性。所有的数码产品都需要半导体支持,我们必须把晶圆厂建在我们想要的地方。”

“就像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说过的,我们现在正在一个转折点,如果现在不投资这个产业,看到它重建,我们就会走下坡。如果美国的半导体生产占比掉到10%以下很多,美国可能就再也拉不回来了,将被迫长期依赖亚洲等地缘政治不稳定的地方,所以我们现在就需要行动!”基辛格说到。

在基辛格的领导下,英特尔正积极推动其半导体制造的地域多元化,特别是加强美国本土的半导体制造能力。

自去年以来,英特尔宣布了一系列的关于半导体制造的大规模投资,其中美国正是投资的重点。

比如去年宣布投资20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两座晶圆厂之后,今年英特尔又宣布将在美国俄亥俄州投资200亿美元建设两座新的晶圆厂,计划于今年开建,2025年投产。

亚洲在大力补贴,欧洲版“芯片法案”已实施,美国不能等了!

在当地时间3月23日上午的美国参议院商务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基辛格在作证时强调,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以及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补贴半导体产业。他说,由于政府扶持,这三个地区如今成为了全球芯片制造中心,生产了全球大约80%(实际是75%)的芯片。

美光CEO Sanjay Mehrotra也表示,“中国大陆正在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支持他们的半导体产业,因此美国以‘芯片法案’、提供投资税负抵减,(对于发展美国本土芯片制造业来说)非常重要。”

此外,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官网也正式公布了酝酿已久的《欧洲芯片法案》(A Chips Act for Europe)。根据该法案,欧盟将投入超过450亿欧元公共和私有资金,用于支持欧盟的芯片制造、试点项目和初创企业,以提升欧洲在全球芯片制造市场的份额,降低对于亚洲及美国的依赖。

随着近期“欧洲芯片法案”的正式实施,也直接促使了英特尔在欧洲半导体投资项目的决策速度。

英特尔在本月正式宣布了330亿欧元的欧洲投资项目,将投资170亿欧元在德国马德堡建造两个新晶圆厂,还将投资约120亿欧元,将爱尔兰莱克斯利普的一家工厂的制造空间扩大一倍。据悉该两项投资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补贴。

此外英特尔还在与意大利政府就一个45亿欧元的后端制造设施项目进行谈判。根据最新的消息显示,意大利政府将为该投资项目提供高达40%的补贴。

在3月23日的电视台采访当中,基辛格表示,“欧洲的进展让我们非常鼓舞。在某些地方,其实他们走得(比美国)更前面。欧洲的芯片法案启动的时间比美国参议院开始研拟芯片法案还晚了一年,但现在它们已经通过了,所以我今天想讲的,就是(美国芯片法案)不能再拖了。”

事实上,早在2021年6月8日,美国参议院就以68赞成、32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U.S.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或USICA),授权拨款约1900亿美元,用以提升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基础和先进技术实力。另外还将拨款540亿美元专门用于增加半导体、微芯片和电信设备的生产。

随后在今年2月4日,美国众议院以222票支持、210票反对通过了《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该法案授权拨款近3000亿美元用于研发,其中包括520亿美元用于补贴半导体制造以及汽车和电脑用关键部件的研究。还将在未来六年内投入450亿美元,以缓解加剧短缺的供应链问题。

接下来,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还需要就双方的《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和《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进行谈判,推出获得双方认可的折中版本,该折中版本将在参众两院获得通过后才能送交白宫,由总统拜登签署后,才能正式生效。

但近几个月来,美国参众两院始终在就如何将各自不同版本的“芯片法案”推出一个折中版本而争论不休。据美国媒体报道称,最终方案不太可能在 5 月底之前敲定。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芯片企业在美国的投资进度。

基辛格强调:“我们已经把我们的芯片摆在桌面上,帮助美国重新夺回在工艺技术和制造方面的领导地位。(除了投资200亿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建的两座晶圆厂之外)我们计划今年在俄亥俄州的晶圆厂能破土动工,但这存在许多挑战,国会需要在那之前就“芯片法案”找到一条前进道路。我希望能够更快取得进展。”不要让英特尔与美国输在全球半导体制造本地化的浪潮下。

“美国及欧洲的芯片法案的实施,将得以让(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新平衡。”基辛格说到。

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必须要有所布局

据日经亚洲报导,在当地时间3月23日上午的这场参议院的听证会上,多数议员同意应该快速通过“芯片法案”立法。不过之前担任过佛罗里达州州长的共和党籍参议员Rick Scott质疑,英特尔在中国大陆也有很大投资。

Rick Scott质疑基辛格称:“与中国做生意的任何人都有风险。你们沒有从美国政府手上拿到补助,为什么不会想说,‘我得现在离开(中国)’?”

基辛格回答称,“身为业界领导者,必须在中国大陆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有所布局,但会小心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

资料显示,中国大陆目前是英特尔最大的净营收来源。该公司2021会计年度营收为747亿美元,同比增长2%。其中,来自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达2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而同时期,美国市场的营收只有141亿美元,且同比还下滑了14.9%。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50079-8100 1 Molex Wire Terminal, LEAD FREE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17 查看
XEB1203 1 Okaya Electric America Inc RC Network,
暂无数据 查看
ULN2803A 1 Motorola Mobility LLC 0.5A, 50V, 8 CHANNEL, NPN, Si, POWER TRANSISTOR, PLASTIC, CASE 707, DIP-18
$2.58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