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紫光集团重整完成!鸿海旗下工业富联豪掷53亿元参与,背后原因揭秘!

2022/07/15
1437
阅读需 2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7月13日晚间,紫光集团发布了关于法院裁定确认《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的公告。7月13日,管理人收到北京一中院送达的(2021)京01破128号之五《民事裁定书》。根据《民事裁定书》,北京一中院裁定确认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并终结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重整程序。

而在此之前的7月11日,紫光集团已经完成了公司股权及新任董事、监事、总经理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部退出,战略投资人“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广芯控股”)承接紫光集团的100%股权,紫光集团股权顺利完成交割。

至此,各界关注的紫光集团司法重整案,取得了圆满成功。同时,也标志着新紫光集团即将扬帆启航,进入到全新发展阶段。

7月13日当天,智广芯控股董事长、紫光集团董事长李滨通过紫光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致紫光集团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在这封公开信当中,李滨针对紫光集团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积极推进解决目前的债务和资金问题;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激励机制(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等。

此外,李滨还特别提到,紫光集团有着很好的行业布局,各个实体企业也都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但是不仅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反而走向破产重整。究其原因,除了资金错配之外,还缺乏产业协同和产业链建设。

紫光集团的产业布局:缺乏协同,且未形成产业链

在国内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大背景之下,自2013年开始,紫光集团就开启了疯狂的半导体投资和并购之旅。据不完全统计,2013-2019年,紫光集团就投资或收购了超过20家不同类型的芯片公司,其中就包括展讯、锐迪科、华三通信(现在的新华三)、长江存储、紫光联盛等知名企业。

截至破产重整之前,紫光集团旗下的核心半导体相关资产主要包括:由紫光集团控股的紫光展锐(通信芯片)、紫光股份(包括旗下的新华三)、紫光国微(安全芯片)、紫光联盛(智能安全芯片微连接器RFID嵌体及天线)、紫光同创(FPGA)、西安紫光国芯(DRAM),以及紫光集团参股的长江存储(NAND Flash)等众多半导体相关企业。

但是,紫光集团这些年来,一直在持续投资、收购的路上狂奔,却并未对于旗下已有的诸多半导体企业进行有效的打通,形成应有的协同效应。比如,将展讯和锐迪科的强行合并,在当时不仅未形成合力,反而导致了内部的动荡与人才流失。与此同时,紫光集团的半导体产业布局也并未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更多的还是布局在了芯片设计、存储制造领域,半导体封装仅有较少涉及(长江存储控股的紫光宏茂微,原为南茂科技全资子公司),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等众多环节则并未涉及。

李滨在公开信中也指出,“集团内的企业都是各自为战,没有资源共享、协同管理,没有发挥出合力”。同时,“集团下属企业众多、体系庞大,却没有进行完整的产业链布局,部分关键环节存在明显的短板。”

智路建广的产业链布局完善,可为紫光集团补足短板

相对于紫光集团原有的存在短板的半导体产业链布局来说,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旗下则拥有着非常广泛且相关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布局。芯智讯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2016年,智路资本及建广资产联合主导了对恩智浦旗下的安世半导体收购。该笔交易金额高达2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亿元),最终于次年2月完成交割。随后,A股上市公司闻泰科技陆续耗资300多亿完成了对于安世半导体的整体收购。

2018年,智路资本还与建广资产、大唐电信、联芯科技、高通等成立合资公司瓴盛科技。

2019年10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基金二期”)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41.5亿元。建广资产作为27位创始股东之一,参与了组建大基金二期。

2019年11月,智路资本还斥资3645万美元与ams AG成立了MEMS传感器合资公司睿感(济南)传感器。

2020年6月,从事半导体封装设备及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香港上市公司ASMPT将其封装材料业务剥离,成立独立运营的新公司AAMI(先进封装材料国际有限公司)。建广资产组建专项基金,联合智路资本,共同完成对标的公司的控股性收购。

2020年7月,智路资本与全球最大后端封装设备供应商ASM PACIFIC共同出资2亿美元成立了合资企业,该合资企业由智路资本控股。该合资公司将专注于为存储器、模拟芯片、微控制器和汽车芯片等提供引线框架。

2020年7月,建广资产投资了河南东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东微电子”),该公司主要从事超高纯溅射靶材以及微电子芯片生产所需其他耗材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020年7月28日,智路资本收购了西门子将旗下高端核心元器件制造企业——Huba Control(以下简称瑞士富巴)。根据协议,交易完成后,智路资本将拥有瑞士富巴的实际控制权。

2020年9月,在相关部委指导下,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中关村融信金融信息化产业联盟、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在京完成了通信产业投资基金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基金一期规模100亿元人民币。

2020年11月, 建广资产作为第一大股东联合某上市公司收购了德国ficonTEC公司 80% 的股权。ficonTEC公司是全球光电子及半导体自动化封装和测试领域最领先的设备制造商之一,此次收购是实现了在半导体领域、光电子、光通信领域核心装备的研发、制造的重要战略布局。

2021年11月,智路资本宣布收购全球排名前四的半导体载具供应商——ePAK。半导体导体载具材料具有极高的技术要求,国内目前没有成熟的半导体载具供应商,本次收购具有补齐国内载具短板,确保产业链安全可控的战略性意义。

2021年12月1日,智路资本以1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3亿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封测厂商日月光投控在大陆的四座封测厂。2021年12月16日成功完成项目交割,原四座工厂将更名日月新集团继续开展业务。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智路资本与建广资产的半导体投资布局横跨了半导体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半导体封测、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传感器等众多领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全产业链布局。

据统计,目前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投资管理的企业集群拥有十多座半导体工厂及研发中心,分布在全球多个国家,其中包含晶圆厂、封测厂、先进设备研发中心和先进材料研发中心。相关企业群员工超过3万人,年销售额达人民币数百亿元、利润人民币数十亿元。

随着智路建广联合体(智广芯控股)成功接手紫光集团,后续智路建广旗下相关半导体资产将有望与紫光集团进一步整合,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有望打造出一个更为强大的中国半导体产业集团。

李滨也表示:“智路建广控股的企业和紫光集团现有业务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为集团补足部分产业链上的短板。如半导体封测、材料、设备、晶圆制造、软件等几个方面,智路建广的布局可以为集团企业提供不同程度的供应链保障。”

除了以上介绍的半导体相关布局之外,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过去数年内还主导了多起大型汽车电子移动通信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智能科技领域的控股型并购投资。这些股东方的资源也有利于后续紫光集团在市场端的开拓。

引入工业富联等投资者,开拓新市场

细看智广芯控股的股权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其主要股东分别为:建广广铭(德州〕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2186%)、晟粤(广州)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0364%)、芜湖智美安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3.6188%)、河北联合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9.1075%)、珠海智广华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9.1075%)、芜湖芯厚云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8.5597%)、重庆两江建广广银私劳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7.1038%)、北京智投汇亦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5.5100%)、北京智广昌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4.9180%)、交汇智路助力(苏州)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8197%)。

通过对于以上智广芯股东的股权穿透来看,在实际出资结构中,广东国资(含广州国资和珠海国资)、湖北国资、河北国资等地方国有资本的出资占据绝大多数,成为新紫光集团的出资主体和受益主体。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智广芯的股东之一,是以广州国资方投资60亿元为主参与设立的晟粤(广州)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晟粤的出资人之一为兴微(广州)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实际是由鸿海集团旗下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业富联”)出资比例达99.9898%,认缴资金高达98亿元人民币。据悉,兴微(广州)产业投资作为被动财务投资者,通过晟粤对智广芯的实际出资额约为53亿元,间接拥有紫光集团约9.78%的股权份额。

据芯智讯了解,工业富联这98亿元人民币的认缴金额,只是工业富联对于兴微(广州)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注册资金的认缴金额,而并非是对于紫光集团的投资金额。兴微(广州)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为投向多个项目的通用基金,由智路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并非仅作为投资紫光集团的专项基金。所以,这里一些媒体出现了误读。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商工业富联,及其母公司鸿海集团,近年来持续推进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

在2018年前后,鸿海集团就已设立半导体事业部(S事业群),拥有一支上百人团队,由刘扬伟担任总经理。随后,鸿海集团就开始陆续整合旗下的半导体企业,包括半导体设备厂商京鼎精密、半导体模块封测厂商讯芯科技、LCD驱动器IC设计企业天钰科技、半导体和LED制造设备厂商沛鑫能源以及IC设计公司虹晶科技等。

随后,鸿海集团通过旗下的工业富联陆续参与了珠海、济南和南京等地的芯片制造计划。2020年7月,总投资600亿的青岛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青岛新核芯科技公司)正式开建。

2021年6月,鸿海集团开始进军晶圆制造领域,通过子公司取得马来西亚上市公司DNeX约5.03%股权。2022年5月,鸿海集团又宣布其子公司BIH与DNeX签订合作备忘录(MOU),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马来西亚兴建与营运一座12吋晶圆厂,月产能规划4万片,锁定28/40nm成熟制程。

2021年8月,鸿海集团还斥资5.8亿元收购了旺宏在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园区旺宏电子的6吋晶圆一厂,计划用来开发与生产第三代半导体,特别是电动车使用的SiC功率元件。

2022年5月,鸿海集团还宣布与被动元件大厂国巨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国瀚半导体(XSemi),初期锁定功率与类比元件开发及销售,主要迎合电动车等三大产业未来的庞大需求。

根据官方的数据显示,鸿海集团去年在半导体项目营收规模约新台币700亿元(约合人民币157.85亿元)左右,预期今年业绩目标朝向年成长10%至20%迈进,2023年集团目标在半导体营收要超过新台币1000亿元(约合人民币225.7亿元)。但是这与鸿海集团自身半导体需求相比仍是极低。目前鸿海集团(包括工业富联在内的旗下企业)半导体年采购额已超过60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33.14亿元),占全球半导体采购市场规模比重超过10%。

鸿海集团在半导体领域的深度布局则主要是为其主攻的“电动车、数字医疗、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领域所服务。除了半导体之外,人工智能、新一代通讯技术,均为鸿海集团发力的三大新技术领域。

比如,在电动汽车领域,鸿海集团与裕隆集团在2020年就共同发布MIH EV开放式电动车平台,截至今年3月初,已经约有2200 家公司加入。

而鸿海集团此举正是看中了紫光集团旗下产业在半导体、人工智能、新一代通讯技术领域的技术优势。比如紫光集团旗下的紫光展锐是目前全球为数不多的智能手机芯片供应商及5G通信技术供应商,同时在人工智能及物联网领域,展锐也有较多布局;长江存储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NAND Flash制造商。

可以说,借力借智紫光集团在产业领域的经验,不仅可以帮助鸿海集团及旗下的工业富联进一步完善自身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布局(比如之前未曾涉及的通信芯片、FPGA芯片、DRAM、存储芯片制造等领域),同时也有利于鸿海集团旗下半导体企业与紫光集团等智路建广投资的半导体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合作,帮助鸿海集团实现在“电动车、数字医疗、机器人”领域的竞争优势。

此外,近年来半导体供应链持续紧张,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以及其他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开始出现“割裂”,鸿海集团通过工业富联财务投资紫光集团,将有助于其加强自身在大陆的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性。

对于紫光集团来说,此番合作,一方面有助于旗下紫光集团企业与工业富联乃至鸿海集团旗下相关企业之间合作,弥补自身在半导体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则有助于紫光集团将市场拓展到工业富联以及鸿海集团有覆盖的新的市场。

紫光集团董事长李滨在公开信中也指出,“在市场客户方面,紫光集团可以通过拉通营销体系,同时利用股东方已有的资源优势帮助集团的部分企业进入原来市场占有率不高的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集团在消费电子、移动通信和物联网领域的优势地位。”

成立三大总部,助力紫光集团高效发展

为了适应紫光集团作为智能科技领域领军产业集团的发展需要,李滨还宣布,“紫光集团会设立三个总部,支持产业公司的高效发展,分别是业务总部、赋能总部和管理总部。业务总部将把集团的核心业务划分为几个板块,从发展战略、投融资、产业协同等多个角度帮助集团的实体企业实现稳健成长;赋能总部将设立产能建设、科研创新和国际合作三个中心,把各子公司急需,但又没有足够资金和人才独立完成的产业链建设,以及部分前沿技术开发等工作进行资源整合,加大力度统一投入;管理总部将为集团控股的各产业公司提供财务、人力、法务、信息化等中后台的服务支持。”

“各主要产业子公司的核心班子成员也将一起参与到集团总体战略规划和产业协同工作中,今后的激励和授权也会向一线的业务、市场、研发、生产等部门倾斜。希望大家能够形成合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让新紫光焕发出更大的活力,释放出更多潜力。”李滨在公开信中总结说到。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08-50-0106 1 Molex Wire Terminal, ROHS AND REACH COMPLIANT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05 查看
TMK325B7226KMHP 1 TAIYO YUDEN Capacitor, Ceramic, Chip, General Purpose, 22uF, 25V, ±10%, X7R, 1210 (3225 mm), 0.098"T, -55º ~ +125ºC, 7" Reel/4mm pitch/1K per reel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9 查看
MCR72-8TG 1 onsemi Sensitive Gate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 SCR, TO-220 3 LEAD STANDARD, 50-TUBE
$1.06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