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真正全面屏:屏显&拍照效果都要好
    • 新材料、AI 算法:只为搞定这块透视屏
    • 量产上市?成本、良品率、用户体验关一个都不能少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屏下摄像头,实现这一全面屏终极方案有多难?

2020/05/07
266
阅读需 9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为了实现真正全面屏,手机厂商们到底能有多拼?

在奔向全面屏的征途里,导航键、听筒、传感器指纹识别模组等都被成功解决,隐藏在边框或屏幕底。唯独前置摄像头,成为全面屏征途的最后一块终极障碍。

这场由 iPhone X 刘海屏开启的提升屏占比的军备竞赛,让我们见识了智能手机厂商丰富的动手能力。水滴屏、挖孔屏等在屏幕上动刀的解决方案,又屡屡挑战我们的审美极限。

还能不能还我们一块完整的屏幕了?

当然目前最好的折中解决方案,就是把前置摄像头单独拿出来,做成各种机械式升降摄像头。复古滑盖式、弹出式、战斧式……厂商们的创造力多到你难以想象,为了安顿好这颗前置摄像头,真是令工程师们头秃不已啊。

且不说机械升级存在故障率高、增重增厚、易积灰、防水差等等问题,只说和面部解锁搭配起来使用,就能断定这确实是一项倒退的反潮流工业设计。

而屏下摄像头,正在被业界看作是实现“真正全面屏”的终极解决方案。

事实上,关心手机科技的人们或许都知道,去年 6 月,OPPO 和小米几乎同时公布了自家的屏下摄像头解决方案,同时还有 vivo、魅族、华为也相继公布了屏下摄像头的相关技术。

那人们不禁要问,我们是不是很快就要用上这块真正意义的全面屏了?

也许是的。但我们也要知道,从工程样机到量产销售,从闻价默泪的高端旗舰再到喜大普奔的千元机型,中间可能还隔着重重的技术成本难关。

至于多难,我们还得细品。

真正全面屏:屏显&拍照效果都要好

 “屏下摄像头”技术,简单来说把摄像头埋到屏幕下,而这块屏幕能够实现“看是一面屏,拍是透光镜”的效果。

这才是终结广大机友审美焦虑的完美解决方案,也是各家大厂工程师们下一次能拿得出手的真正黑科技了。

那么,我们的手机如果想用上这样的透视全面屏,需要面临哪些难题呢?

首先,自然是技术成熟度上,这款屏幕要达成的同时满足“又能透光、又能显示”的效果的平衡。不启动前置摄像头时,显示屏完全正常工作,摄像头区域的屏幕与其他地方没有色差;而启动前置摄像头时,这块显示屏区域又能够具有很好的透光性,保证拍摄效果和质量。

另外,要考虑制作工艺和成本控制,就要考虑这块屏幕如果投入批量生产的良品率。如果良品率过低,将直接影响这一材料的应用范围和最终价格。

从目前市面上公布的“屏下摄像头”解决方案里,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两种主要思路。

新材料、AI 算法:只为搞定这块透视屏

严格来说,屏下摄像头早已在手机上得到应用。一些手机的屏下指纹识别,就是利用了屏下摄像头的技术,只不过是在塞下一颗可以拍摄指纹的黑白摄像头和图像传感器。但受到屏幕材料透光率的限制,即使直接换成高清摄像头,也不可能完成我们平常体验到的自拍和视频通话的效果。

那么,新屏幕材料研发和新的软件技术方案,成为各大厂商的主要途径。但从每家提供的技术方案来看,解决思路又各有侧重。

1、小米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流。

从小米公布的技术方案看,他们在前置摄像头区域采用了一块定制的透明屏幕。通过在这块 OLED 面板上做到屏幕阴极、阳极的透明化处理,可以做到在中间发光层(显示层)不发光时,呈现非常好的通透性。

也就是,这块屏幕在不自拍的时候正常显示画面,而在自拍启动后,手机自动将这块玻璃转换成不发光形态,从而让前置摄像头更好的透过玻璃进行成像操作。

其实,早在 2018 年 11 月,vivo 也申请了类似专利,在屏下摄像头区域采用透光率更高、结构更薄的 PMOLED 屏幕,其它部分则使用正常的 AMOLED 屏幕。而魅族也早在 18 年初,就传出要在新机上采用高透明性的石墨烯屏,作为前置摄像头上的全面屏材料。但直到今天也没有任何踪迹,可见新材料在规模应用上的困难。

2、OPPO 为代表的算法技术流。

在 2018 年 6 月,OPPO 已经申请了包括“电子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等一系列屏下摄像头相关发明专利。

首先,OPPO 的“透视全景屏”仍然采用一整块 OLED 面板,不会出现屏幕拼接问题,只是在屏下摄像头的区域,采用一种透光率更高的“透明材料”进行覆盖,增加进光空间。同时,也对对摄像头组件进行定制化升级,提高感光率。

其次,就是通过 AI 算法,增加对光线、色彩、模糊光源等显示效果即时修复和增强,来提高拍摄成像的整体质量。

当然,领跑智能手机技术前沿的华为,自然也不会缺席。从去年曝出的华为一项名为“移动终端及显示方法”的屏下摄像头专利技术来看,华为有可能从屏幕材料和算法优化上都有相关技术突破。专利显示,华为的透明屏技术拥有多种显示设计方式,可以应用在 LCD、OLED,甚至曲面等多种屏幕上。

从这些厂商积极释放出的技术信号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各家想要抢先实现“全面屏”的领先焦虑。但从去年至今,仍然没有一款旗舰机型采用这一技术,可以想见“真全面屏”的普及之路,还充满种种阻碍因素。

量产上市?成本、良品率、用户体验关一个都不能少

尽管从各家公布的技术方案,甚至还有工程样机的展示效果来看,这项技术似乎马上就要应用到我们的下一部手机上了。但正如我们上面所言,每家厂商还需要跨越成本之海、良品率之壑,才能抵达量产上市的终点。

在新屏幕材料的生产上,存在着跟三星等屏幕供应商的成本博弈,新材料价格、订货量、良品率都决定着这一屏幕在终端上的最终成本。而手机厂商如果贸然采用,除了要承担一笔不菲的开模成本,还有可能成为第一批新技术的试验品,接受那些极客用户的显微镜般的细致评测。一旦出现各种问题,这批新机很有可能再无铺量机会。

另外,屏下摄像头的应用还涉及到产品上市后用户的实际体验。如果拍照效果、屏幕显示效果、使用寿命,无法达到用户预期,很可能这一技术就会成为该厂商得不偿失的损失了。

在中国智能手机的竞争环境下,从来不缺乏激进的技术玩家。也许可能很多大佬,至今想起 2017 年被苹果率先采用刘海屏引领全面屏风潮时候,都会感到心有不甘。

那么,这次在“屏下摄像头”技术应用上,我国安卓厂商阵营里是否会出现第一个“尝鲜者”呢?

有媒体报道,目前已有某厂透露要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的起步价在 6000 元以上的旗舰机型中应用屏下摄像头技术,力争“真正全面屏”的第一把交椅。

当然,实际的体验肯定要等新机上市,我们才能看到。但是从这一定价就能看到,全面屏的采用确实增加了不少整机的“技术附加值”。

其中的压力,冷暖自知。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PAM8904EJPR 1 Diodes Incorporated Consumer Circuit,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7.1 查看
TPA3221DDV 1 Texas Instruments 100-W stereo, 200-W mono, 7- to 32-V supply, analog input Class-D audio amplifier w/ low idle 44-HTSSOP -40 to 85
$41.84 查看
SI4707-B20-GM 1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Audio Single Chip Receiver,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9.02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你的困惑,来自于无路贴近未知。我们在技术、思想、传播的异界,贩来极限脑量下的T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