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机:离单反远得很
    • 续航:只是充的更快
    • 外观:死磕色彩和后盖
    • 芯片和系统:按部就班的升级
    • 写在最后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五大层面详解智能手机创新天花板

2020/07/05
185
阅读需 1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苹果失去创新已不是什么新观点,前段时间新发布的 iOS 14 也有不少人戏谑是“掏空安卓”。事实上,真有点为难苹果了,近几年智能手机领域的跃进式创新几乎绝迹,更多的还是微创新,或者只是技术常规迭代。
 
有人可能会说折叠屏技术算是很大的创新,比如三星 Fold 系列、华为 mate X 系列、柔派系列。这些机子虽有一定的市场,但从普及范围、实用价值来看,折叠屏技术目前的表现很一般。或者是今年突然被炒起来的屏幕高刷,最高甚至有 144Hz,其实也只是技术迭代,而非创新。
 
5G 算吗?恐怕也不能算,5G 就是智能手机在硬件层面的一次常规迭代,它一年多来的表现,或者说给使用者本身带来的惊喜程度,远不如 3G 到 4G 的跨越。毕竟很多专家认为 5G 的出现其实更多的是服务于 B 端产业链的大升级,它其实是通信技术的升级,而非智能手机的升级。
 
智能手机真的已经碰到创新的天花板了吗?我们可以分别从相机、续航、外观、芯片、系统共五个方面去简单探讨一下。

相机:离单反远得很

前两年华为 P 系列开始发力手机的相机系统,于是带起了一股潮流,各家都绞尽脑汁想把相机做强,做出特色。去年,先是华为在 P30 Pro 上搭载了 5 倍光变和 50 倍数码变焦,随后小米 cc9 Pro 首次搭载了一亿像素。今年,三星 S20 Ultra 祭出了 100 倍数码变焦,华为 p40 pro+则直接拿出了 10 倍光变。
 
从产品看,大家做相机的思路差异不小,比如小米想把像素做多,华为想把距离做远。于是,厂商之间也时不时就相机的正确方向大打口水仗和公关战,火药味从来就没有消失过。
 
10 倍光变也好,一亿像素也罢,从后续产品的测评来看,很多数码博主和专业摄影师对此都有不小的争议。一个能够拷问灵魂的问题是:这些秀技术的极致功能,有多大的用?
 
答案是只对少数人有用,或者说,在绝大多数场景下都用不到。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只有 S20 Ultra 和 P40 Pro+这些顶配机型上才搭载了这些功能,且价格不菲,尝鲜者不多。
 
好消息是,目前一两千以上手机相机平均素质,基本已经可以覆盖一般人日常生活的大多数场景需求。偶尔能让我们短暂兴奋的相机提升,基本都是对极限场景的针对开发。
 
如果从某些标准来看,比如防抖性能、调色水平、夜拍能力等,近年手机相机的综合能力却有不小提升,甚至可以拍月亮、看日食,拍摄上限也被提高了。但还是那个问题:又小又薄的手机何时能打败单反或无反相机?这可能需要多次跃进式创新的叠加。

航:只是充的更快

近两年,安卓手机们在手机续航上的进步也非常明显,主要在于电池容量和充电速度两方面。
 
电池容量这块,即使是千元机,容量普遍都可以达到 3000 毫安左右了,中高端机型则一般在 4000 毫安左右,一般情况下一天一充没有什么压力。今天,大多数人在选择手机时,对电池容量的大小已经没有那么敏感了,因为充电技术的快速迭代,一定程度上让容量不再那么重要。
 
今年也是快充高速迭代的一年。从几家主要厂商的旗舰机来看,有线快充或是有线超级快充已经是标配,一般都在 40W-65W 左右,比如小米 10 pro 系列的 50W 闪充、vivo X50 Pro+系列的 44W 闪充,甚至是 OPPO Reno4 Pro 系列的 65W 超级闪充。
 
无线方面,充电技术的进化也很快。比如小米 10 pro 系列已支持 30W 无线闪充、华为 P40 Pro 系列支持 27W 无线超级快充。
 
即使是 4000 毫安及以上电池容量手机,快充技术的进步也已经可以将其充满时间缩短到 30 多分钟。某种程度上,现在的快充技术,已经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用户对续航和电池容量的忧虑,即便是重度用户,半天耗掉了 80%的电,也能在很短时间内补回来。
 
虽然手机电池材料方面已经多年没有进步,最近声量比较大的石墨烯电池也还未有厂商真正搭载商用,但充电技术的迭代已经让大部分用户不会对续航有什么抱怨。短期看,续航的优化还是在于快充技术和能耗,和电池有关的大革新依然很难出现。

外观:死磕色彩和后盖

触屏机的出现,应该是手机史上最大的革新之一,触摸屏的出现,不仅在外观上为手机创造了更多可能,还改变了人与手机的交互方式,一定程度上给后来的手机软件发展留出了巨大的空间。
 
前两年,大家在手机外观上的焦点还是全面屏,看谁屏占比高。有的厂商做出了双面屏方案,比如 Nubia X,有的则做出了弹出式摄像头,比如 OPPO Find X。现在,情势再变,旗舰机的发布会上,很难再看到某个厂商对屏占比大书特书。
 
从今年发布的各价位段机子来看,外观方面的博弈最激烈的还是配色和材质。华为 P40 系列的冰霜银、Nova 7 系列的“7 号色”、OPPO Find X2 Pro 系列的竹青色、一加 8 Pro 的蓝调色。材质方面,塑料、玻璃后盖之外,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尝试陶瓷、素皮等材质的后盖。
 
外观方面最不拘一格的更多还是游戏手机,比如黑鲨 3、红魔 5G,设计方面走的是与游戏贴合的流速线条设计风格,为了给用户营造一种炫酷、极速的视觉印象。
 
外观方面,屏占比越来越低(摄像头位置多变)、配色越来越稀有应该是未来的两大主流发展趋势。尽管有了第二块屏幕的实践,但智能手机的外观已经基本定型,即使是折叠手机,其实也未在外观上有很大的变化。

芯片和系统:按部就班的升级

得益于摩尔定律手机芯片的性能过去数十年来一直在稳定提升。现在,出于 5G 升级需求,各大芯片厂商对 5G 能力的整合也让芯片在综合性能上实现了不小的进步。去年,高通海思联发科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 5G 芯片,要么用于自家手机搭载,要么是为了抢占厂商用户。
 
目前来看,5G 芯片的出现只是让手机有了 5G 能力,主要体现在上传和下载速度上。芯片性能的提升逻辑,比如能耗的下降或算力的提升,还是与 4G 时代相仿,取决于各家的 AI 能力和芯片设计能力。
 
而且目前 5G 芯片诞生不久,在 5G 体验上依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稳定性、双卡双待等等,随着 5G 基站的不断普及,这个情况会逐渐改善。
 
系统应该是手机最具备创新可能的地方,近两年不管是安卓也好,IOS 也罢,更多的还是在交互、隐私、流畅性等方面进行创新。安卓系统层面,各家厂商都做了自己的定制版本,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比如华为 EMUI、小米 MIUI、魅族 Flyme、一加氢 OS 等。
 
系统体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IOS 系统的流畅性和 UI 设计一直是模范,但 EMUI、MIUI 等也在以不同方式的追赶,甚至是超越。但目前来看,IOS 创新乏力或许已经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了,即系统层面的创新确实存在很大的瓶颈。

写在最后

5G 元年,厂商新机发布时间极为紧凑,抢占市场没有错,但若是仔细掂量其中大部分机子,恐怕会发现只是现存方案的不同组合,鲜有真正让人为之振奋的创新。某种程度上,这也怪不得他们,供应链和实验室没有的东西,怎么可能会出现在终端上。即便如此,也不可否认微创新在效率和体验上对手机所作出的贡献。5G 更快了,但也许慢一点,会有更多时间看清未来。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ADAU1451WBCPZ-RL 1 Analog Devices Inc SigmaDSP Digital Audio Processor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10.58 查看
ADV7282AWBCPZ-M 1 Analog Devices Inc 10-Bit, 4x Oversampled SDTV Video Decoder with Differential Inputs
$19.34 查看
SLG46826V 1 Dialog Semiconductor GmbH Consumer Circuit,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1.38 查看
苹果

苹果

Discover the innovative world of Apple and shop everything iPhone, iPad, Apple Watch, Mac, and Apple TV, plus explore accessories, entertainment, and expert device support.

Discover the innovative world of Apple and shop everything iPhone, iPad, Apple Watch, Mac, and Apple TV, plus explore accessories, entertainment, and expert device support.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多家公司创始人。FT中文网,福布斯等全球知名媒体专栏作者,出版了《O2O冷思考》《新零售实战》等书籍。曾先后四次从事团购、购物分享、社交、媒体等领域创业,目前公司旗下业务涵盖新媒体、金融科技、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