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包智杰【 南京宏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
    • 王娜【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战略发展副总裁 】
    • 唐世弋【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开发部经理 】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芯友会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的限制因素是什么?【第9期】

2020/04/13
284
阅读需 1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国内半导体设备产业逐年呈现几何式增长。长期依赖进口材料、进口设备的现状逐渐被打破,本土厂商一直在努力探索,努力发展自身的技术能力,寻找发展机遇。现如今,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发生了变化,带来了挑战,也为半导体原材料的国产替代带来了机遇。

国产替代的现状和未来,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

本期话题:

Q1:目前中国的装备业在国产替代方面有什么限制因素?

Q2:在未来,国产设备是否有过剩的可能性?

包智杰

南京宏泰总经理

1、相比较整个半导体行业的设计、封装、制造等因素,国内各方面均比较落后,人才、品牌、技术等,都是很大的制约因素。

2、半导体领域,我们的市场国产化率才 5%~6%,越往高处走,设备国产化率越接近零。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存在过剩的情况。

1、对于比较先进的制程,客户的首要任务还是自己的量产,技术能力要达标,首先要先建 mini line,用直接复制的方式来保证技术实现,第二步才可能更多的考虑国产替代。

2、这几年每年设备的全球容量在 500~600 亿美元,中国 100 多亿美元。大陆是 45 亿人民币,这里面差很多。我们要积极的思考,努力积累技术,跟客户深度合作。

王娜

北方华创

战略发展

副总裁

唐世弋

上海微电子

市场开发部

经理

整个半导体产业的设备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高技术和高投入,做大型设备前期资本的投入是巨大的,回收周期非常长。还有各种测试、迭代优化。消耗的时间非常多。

我们现在国产化率还很低,所以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这个空间肯定更多的来自于高端装备,对于一些低端的,或者一些很容易实现的领域也许会产生过剩。

包智杰【 南京宏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

Q1:目前中国的装备业在国产替代方面有什么限制因素?

半导体设备是一个整体的系统,里面有硬件、有软件、有机械,非常复杂。设备上产线后通常是 24 小时运行。会涉及到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长期精度的一致性。

半导体设备发展,需要长时间积累和产品迭代,过程中要有很多试错的机会,通过时间消化客户反馈的问题并改进。相比较整个半导体行业的设计、封装、制造等因素,国内比较落后,人才、品牌、技术都是很大的制约因素。 

虽然中国半导体最近七八年发展的相对比较快,但是以前落后的很多,给设备业就很难提供试错机会,很难有机会给客户去使用。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包括国家层面支持,机会会越来越多,整个国产替代的进程会加快。 

Q2:在未来,国产设备是否有过剩的可能性?

设备业应该不太会过剩,特别是在半导体领域,我们的市场国产化率才 5%~6%,我们的测试设备也大概不到 8%,一年可能也就生产几百台。短期内不太会有过剩的情况。

越往高的走,设备国产化率越接近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存在过剩的情况。 

 

王娜【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战略发展副总裁 】

Q1:目前中国的装备业在国产替代方面有什么限制因素?

2018 年,国产半导体企业销售额 109 亿元,集成电路 45 亿,自给率 5%左右。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发展速度会呈现指数型的增长。

光伏产业:2008 年左右光伏产业的进口的设备也很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国产设备。 

LED 产业:2010 年,LED 领域的集成电路刻蚀机完全没有国产!PECVD、MOCVD,还有 sputter 或者当时用蒸镀的方式做电极的设备都没有国产。我们在进入 LED 设备领域之前,国外厂商价格很高,我们进去之后,他们立降 20%。 

几年的时间,我国在 LED 产业已经能够实现国产化替代。虽然 LED 芯片光伏电池的制程都比较短,但历程是一样的,下一个就是集成电路,周期会更长一些。

光伏和 LED 能够快速实现国产化是因为技术要求没有那么高,另外竞争激烈,对成本的卡控非常严格,这一点在集成电路的体现没有那么明显。

集成电路:先进的制程甚至要 2000 道工艺。我们 qualify 了 1~2 道,影响不大,客户的评估积极性不高。北方华创的刻蚀机、PVD、炉管、清洗机,评估的周期都不会太短。从 PRS 工艺调试完成,到 STR 小批量的验证,这个制程在前道那还得等整个流程全都结束,到 CP 已经很久了,接下来还有 MSTR 进行量产性的验证,所以周期很长,对于 FAB 来说,没有那么大的积极性。

一直支持国产设备的 user 都是好样的。

对于比较先进的制程,客户的首要任务还是自己的量产,技术能力要达标,要先建 mini line,用直接复制的方式来保证技术实现,第二步才可能更多的考虑国产替代。

新设备通常在量产性需要长期的积累,这方面也会制约客户对国产设备的采购。

Q2:在未来,国产设备是否有过剩的可能性?

不论是设备商,还是芯片生产产能,哪一个都不会过剩,尤其是设备商的空间会更大。 

芯片生产:5GAI 主要的需求还在中国大陆,贸易战和疫情都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即便现在生产线的建设遍地开花,我们也会发现即使他们全都成功了,但好像依然没有满足国内的需求。

设备:5%~6%的国产化率依然让人触目惊心。美国半导体设备材料行业协会给出数据,这几年每年设备的全球容量都大概在 500~600 亿美元,中国 100 多亿美元。大陆是 45 亿人民币,这里面差很多。离过剩还很远,我们要积极的思考,寻找到那些被卡的地方,努力积累技术,跟客户深度合作。我觉得前景非常美好。

唐世弋【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开发部经理 】

Q1:目前中国的装备业在国产替代方面有什么限制因素?

整个半导体产业的设备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高技术和高投入,做大型设备前期资本的投入是巨大的,回收周期非常长。一台设备从开始研发到成品,最快要三年,到了客户那边,还有各种测试,还要迭代优化。消耗的时间非常多。

ASML 是一个长期进行高投入的公司,现在在半导体业排名前 10,每年的研发费用是营收的 15%左右。1997 年 ASML 加入一个 EUV 组织,多年积累的技术使它快速提升。这样使得后来的 ASML 能够一直在半导体光刻机的前道芯片的行业保持着垄断地位。

我们现也正在努力的把我们的设备到产线上去推广,也确实遇到了工艺适应性、可靠性等问题。后面还会有一些迭代。主要在于长期持续的投入,正视我们跟国际的差距。 

Q2:在未来,国产设备是否有过剩的可能性?

我们现在国产化率还很低,所以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这个空间肯定更多的来自于高端装备,对于一些低端的,或者一些很容易实现的领域也许会产生过剩,像我们现在的 FAB 厂建线,或者比如光伏或者 LED 建线也会有这种情况。可能某些高端芯片还不能满足需求,但是如果重复建设一些低附加值的产线,肯定还是会过剩。 

所以很难用过剩或者不过剩简单的衡量,还是要看某一个领域具体的情况。但我觉得高端领域一定是缺的。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SN74LVC1G125DBVR 1 Texas Instruments Single 1.65-V to 5.5-V buffer with 3-state outputs 5-SOT-23 -40 to 125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12 查看
NC7SP125P5X 1 onsemi TinyLogic ULP Buffer with 3-STATE Output, 3000-REEL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27 查看
CDCV304PWRG4 1 Texas Instruments General purpose and PCI-X 1:4 LVCMOS clock buffer 8-TSSOP -40 to 85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3.4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芯片揭秘》是由艾新教育&茄子烩精心策划的一档科技新媒体栏目。栏目由茄子烩CEO曹幻实女士担任主持人,谢志峰博士担任主讲人,特邀半导体产业内从业者、参与者、见证者,通过对话展示嘉宾观点、解读行业发展趋势,呈现产业人最真实的心声,打造独一无二的产业人自己的发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