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工艺再获突破。
    • 从 0.18 微米到 N+1
    • N+1 流片意味着什么?
    • 与台积电、三星的距离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N+1来了,中芯国际离台积电还有多远?

2020/10/21
521
阅读需 1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工艺再获突破。

日前,一站式 IP 和定制芯片企业芯动科技官方宣布,已完成了全球首个基于中芯国际 FinFET N+1 先进工艺的芯片流片和测试,所有 IP 全自主国产,功能一次测试通过。

芯动科技表示,自 2019 年始,芯动科技在中芯国际 N+1 工艺尚待成熟的情况下,团队全程攻坚克难,投入数千万元设计优化,率先完成 NTO 流片。基于 N+1 制程的首款芯片经过数月多轮测试迭代,助力中芯国际突破 N+1 工艺良率瓶颈。

从 0.18 微米到 N+1

作为中国大陆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的制程工艺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历经 20 年,其制程工艺从 0.18 微米技术节点发展至如今的 N+1 工艺。
 

2000 年,中芯国际在上海浦东开工建设,2001 年其上海 8 英寸生产基地建设完成;2002 年,中芯国际实现 0.18 微米制程的全面技术认证和量产;2003 年,中芯国际实现 0.35 微米 -0.13 微米制程的技术认证和量产,这标志着其完成技术的初步积累;接着,中芯国际分别于 2006 年、2009 年、2011 年实现 90 纳米、65/55 纳米、45/40 纳米制程的量产升级。

在 2011 年 40 纳米量产之后,中芯国际继续向 28 纳米制程进发。2015 年,中芯国际 28 纳米制程工艺正式量产,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实现 28 纳米量产的企业。随后,中芯国际开始攻坚 14 纳米制程工艺。然而,随着摩尔定律持续发展,资本投入大幅提升叠加技术难度增加,技术升级节奏放缓,中芯国际在 14 纳米制程工艺研发上步履缓慢。

2017 年 10 月,中芯国际延揽三星及台积电前高管梁孟松来担任联席首席执行官,以进一步加速 14 纳米制程工艺的研发进程。2019 年第四季度,中芯国际终于迎来了 14 纳米制程工艺量产,这无论对中芯国际还是整个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而言都是一个喜讯。

(图:中芯国际关键技术节点量产时间,截图于中芯国际招股书)

在 14 纳米制程工艺量产的同时,中芯国际亦披露,其第二代 FinFET N+1 制程工艺已进入了客户导入阶段。如今,中芯国际低调通过客户芯动科技官方新闻稿证实 N+1 制程工艺成功流片,算是其制程工艺的又一大突破,业界相信其正式量产指日可待。

N+1 流片意味着什么?

据中芯国际招股书介绍,N+1 第一次采用了 SAQP 形成 fin,SADP 形成 dummy gate,以达到更小 pitch 的需求。相比于前代技术,单位面积的晶体管密度大幅提升,同时提供不同的 Vt 选择,满足不同市场应用的需求。

此前,梁孟松亦曾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披露,中芯国际 N+1 制程工艺与 14 纳米制程工艺相比,性能提升 20%、功耗降低 57%、逻辑面积缩小 63%、SoC 面积减少 55%。梁孟松还指出,在功率和稳定性方面,N+1 制程工艺和 7 纳米制程工艺非常相似,区别在于性能及成本方面,N+1 制程工艺的提升幅度为 20%,市场基准的性能提升幅度为 35%。

那么,中芯国际 N+1 制程工艺流片意味着什么?市场调研机构 TrendForce 集邦咨询指出,在半导体晶圆代工领域中,流片仅是试生产,这次 N+1 制程工艺流片即芯动科技设计完电路以后先委托中芯国际进行小规模生产(一般是数片到数十片),以供测试用,因此到可大量量产仍有一段努力空间。

成功流片后,目前依然得视生产此芯片时的各环节(薄膜沉积、蚀刻、光刻、清洗、研磨等)产线良率,若能逐步提升,就可接续进行小量量产,以及观察后续在其他 N+1 设计芯片上的生产良率。

一般而言,单一产品试产完会需要测试评估,再到小量量产通常需要 2 个季度,即 2021 年第二季度中芯国际有机会能小量量产此产品;而从小量量产到可大量量产就需视制程技术与相关产品的经验。

此前,中芯国际曾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披露,N+1 制程工艺有望于 2020 年底小批量试产。若 N+1 制程工艺真正实现量产,TrendForce 集邦咨询表示,相信量产后会对中国大陆广大的内需有所帮助,之后吸引国际客户下单。

与台积电、三星的距离

纵观全球先进制程竞争格局,联电已宣布未来经营策略将着重在成熟制程,不再投资 12 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格芯亦于 2018 年宣布暂缓 7 纳米制程工艺研发,并将资源转而投入成熟制程服务上,如今仍在持续投资研发先进制程的晶圆代工厂商仅剩下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以及中芯国际。

虽然中芯国际 N+1 制程工艺距离量产仍需时间,但我们不妨先将其与台积电、三星等厂商的先进制程做一下对比。按照中芯国际的说法,N+1 制程工艺和台积电的 7 纳米制程工艺非常相似,但却也不是 7 纳米制程工艺;亦有消息称,N+1 制程工艺可对标台积电 8 纳米制程工艺,但台积电并无正式量产 8 纳米制程工艺。

因此,TrendForce 集邦咨询认为,从现有对外量产的 10 纳米制程工艺与 7 纳米制程工艺来观察,中芯国际的 N+2 制程工艺才有机会对应到台积电的 7 纳米制程工艺,保守来看 N+1 制程工艺应该只能对应到台积电的 10 纳米制程工艺,与三星 10 纳米制程工艺相近。

目前,全球最先进的量产制程工艺已来到 7 纳米至 5 纳米,主要厂商为台积电和三星,英特尔因着重晶体管密度设计及自家产品研发,宣布其 7 纳米制程将递延半年至 2022 年推出。

台积电方面,7 纳米制程工艺已成为营收主力。根据其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台积电 7 纳米制程工艺营收占比 35%;此外,台积电的 5 纳米制程工艺已在今年第二季度规模量产 Apple A14 芯片,第三季财报显示其 5 纳米制程工艺已贡献 8%的营收占比。

据悉,目前台积电 4 纳米制程工艺正在进行试产。台积电此前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4 纳米制程工艺是 5 纳米制程工艺的延伸,将兼容 5 纳米制程工艺的设计规则,但相较 5 纳米工艺更有性价比优势,计划在 2022 年大规模量产。3 纳米制程工艺则预计将于 2021 年风险试产、2022 年下半年量产。

三星方面,其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5 纳米制程工艺已于今年第二季度量产,预计下半年开始拓展客户并正式投入大量生产。据悉,三星 5 纳米制程工艺自第三季度起将进一步扩大产能。

由此可见,即便中芯国际的 N+1 制程工艺实现量产,其与台积电、三星依然存在明显代差;此外,相较于台积电先进制程已成为营收主力,中芯国际的主要收入来源仍为成熟制程,目前 28 纳米及以下制程工艺收入占比仍非常小。
 

无论如何,N+1 制程工艺成功流片都是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研发上取得的阶段性突破,从去年 14 纳米制程工艺量产到现在 N+1 制程工艺流片,可见其正在加速制程升级,业界期待 N+1 制程工艺早日实现量产。不过,在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方面,中芯国际仍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正所谓道阻且长,但我们相信行之将至。

在国际环境激变,加之疫情冲击下,全球存储产业有哪些宏观变化与细分市场动态?企业应如何把握结构性机会并在市场中实现突围?

11 月 12 日,TrendForce 集邦咨询将在深圳举办“后疫情时代——2021 存储产业趋势峰会”,届时,产业链重量级嘉宾以及集邦咨询内存和闪存核心分析师,将围绕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SN74LVC1G17DCKRG4 1 Texas Instruments Single 1.65-V to 5.5-V buffer with Schmitt-Trigger inputs 5-SC70 -40 to 125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36 查看
74LVX3245MTCX 1 Texas Instruments LV/LV-A/LVX/H SERIES, 8-BIT TRANSCEIVER, TRUE OUTPUT, PDSO24, 4.40 MM, PLASTIC, TSSOP-24
$1.38 查看
74HC594DB,112 1 Nexperia 74HC594; 74HCT594 - 8-bit shift register with output register@en-us SSOP1 16-Pin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2.48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DRAMeXchange(全球半导体观察)官方订阅号,专注于半导体晶圆代工、IC设计、IC封测、DRAM、NAND Flash、SSD、移动装置、PC相关零组件等产业,致力于提供半导体产业资讯、行情报价、市场趋势、产业数据、研究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