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嘉宾简介
    • Q1:中国在危机中的突围策略有哪些方向?怎么做才能实现科技强国这个目标?
    • Q2:现在国家推出的新基建的科技含量如何?会有哪些新的内容?
    • Q3:新基建的发展前景如何,对行业有什么影响?
    • Q4: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式开放后,对国内的金融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 Q5:如果疫情使得全球产业链断裂,对中国产业链会受到多大影响?芯片产业的最新动向会受到哪些影响?
    • Q6:这次疫情过后,供应链金融是否会成为金融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切入点?
    • Q7:从企业家视角出发,现阶段要做什么样的选择和调整?如果是个人,出路在哪里?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疫情和芯片将如何塑造世界格局?(下)【芯友会第17期】

2020/05/11
202
阅读需 17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金融市场一直颇受全世界的关注,与发展并存的是危机,几十年来从未间断。2020 年初的疫情让全世界处在一种动荡不安的局面中,截止今日,疫情的拐点还没有到来,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仍在持续,中国在这一轮的危机中意图要实现突围,要实现科技强国,到目前为止,发展策略仍在摸索中。

自从中国加入 WTO 之后,国内的市场放开了,外国的券商、保险金融机构都来中国发展生意。“外来”对手的到来,会更有利于国内市场的繁荣,还是会带来一些危机和风险?

芯片揭秘为您详细解读现如今金融市场的真实状况,分析经济危机到来的可能性。

本期讨论方向:

我国新基建的发展前景

全球供应链金融

疫情对产业的影响

产业内的个人发展方向

芯片产业的最新动向

嘉宾简介

Q1:中国在危机中的突围策略有哪些方向?怎么做才能实现科技强国这个目标?

谢志峰:

美国的国家制度和中国的国家制度完全不一样,虽然美国也在逐渐改进,向社会主义国家制度靠近,但是区别还是很大。中国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国家,由国家来主导经济。

当全世界碰到疫情这样重大的危机,西方国家虽然在刺激经济,但是从私营企业的角度来说是紧缩的,给人一种很谨慎的,需要“备粮过冬”的感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科技领域的整体投资在缩减。

中国正在发展新基建,要大力发展科技。在发展过程中,有一阶段的赶超类似等距离赶超,我们追赶得很快,别人跑得也很快。现在的国际情况是,别人在放慢脚步,我们反而加速往前走,这中间差距会以更快的速度在缩小。

张可亮:

两年前,中国每年的 GDP 增长速度为 10%,这两年处于换挡期,增长速度为 6%,美国的 GDP 增长速度为 2%~3%,欧洲、日本处于长时间的停滞阶段,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我们的发展步伐在加速。我国目前的 GDP 体量只有美国 GDP 体量的 60%,位居全球第二。不过我国的工业制造能力是全球第一,美国大多数是服务业和金融业创造的产值。

Q2:现在国家推出的新基建的科技含量如何?会有哪些新的内容?

谢志峰:

现在的新基建和以前所说的基建有着本质区别。现在的新基建主要是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 5G 的建设、人工智能的应用、智能制造的发展等。这些领域的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未来都非常重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时,我们在 5G 和大数据物联网时代的应用领域是可以赶超其他各国的,不过核心技术这方面还是会有一定的差距。

张可亮:

新基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国处于投入期阶段,为增加就业打好基础。中国这 20 多年来,一直在讲“转方式,调结构”,想从一个低端制造业的大国,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转变。新基建就是做这个事情的。

中国的新基建或许会改变全球的格局,在此之前,全球的格局分了四个层次,在最顶端的只有美国,美国拥有全球的军事霸权以及金融霸权。它可以打白条,用一美元买到它想要的任何东西。第二层是欧洲的欧盟国家和日本,它们相当于一个企业里的管理者、高级管理者,它们的分工是做管理和研发。它们生产的高新技术机床、检测仪器的毛利特别高。

中国处于第三层,我们 2001 年加入了 WTO,相当于争取到打工的机会。所有的产品都在中国生产,当然所有的污染,所有的环保问题也都随之而来。生产出来产品运往欧美进行销售。亚非拉的家处于最底层,属于原材料、矿产的供给国,也就是卖老本,它们没有任何生产制造能力。这个体系运转了 10 年后,欧美国家突然发现中国不想一直处于打工的位置,它把欧美的高新技术也学会了,人民币也开始想冲击美元体系。这个时候欧美是非常警惕的。为什么一直对我国进行高新技术的封锁?因为欧美想让我国一直处于打工者的位置,不想让中国的产业升级。在贸易战的时候,我国制定了 2025 计划,美国要求取消。

我国应该感谢像谢院长这样的精英,他们带着技术艰苦奋斗了二三十年,就是为了让中国突破低端制造业。

现在趋势已经发生了改变,我国积累了资金和人才,就是为了实现产业的升级。当我们实现了这个超越之后,世界格局会发生变化,中国变成管理者,那谁来从事生产?全球的未来应该怎么发展?这个大家都没想好对策,欧美也不想接受这个事实。

Q3:新基建的发展前景如何,对行业有什么影响?

张可亮:

中国的新基建没有这次疫情也会继续,这次疫情反而是一个契机。以前补贴 2025 计划,美国反对,现在因为疫情,它可能没有反对的理由。以前它说我们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我们用财政补贴来补,现在我们成立了大基金,和美国一样用基金的形式,用金融市场的手段来支持科技产业的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就是第一生产关系。

美国厉害在哪?它不是完全只玩金融这一方面,它是华尔街加硅谷,两手都是硬的。华尔街拿到钱,支持硅谷的产业创新,研发出全球最新的一些科研成果,所以最牛的生产力从硅谷产生,华尔街源源不断地给硅谷投钱,哪怕硅谷一年亏损 200 亿,依然会投钱支持它,促使它打造出最先进的科技能力,所以美国的科技生产力是全球第一的。它可以只做研发和设计,然后把其他的产业链外包给其他国家来做。

我们国家想要超越的话,首先科技实力要有,其次金融体系要跟得上。之前我国虽然每年拿出大量的科研经费来支持研发,但是效果不佳,资本市场的改革除了要改变资本市场的结构,让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上市。另外也要改变中国的科研体系,让更多的科研技术成果在上市公司、挂牌企业里产生,然后直接市场化,得到正反馈:只要产生出好的技术,就会有更多的社会资金会投给你。我们学美国就要把这两个方向都学过来,不能只学其中一样。

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从九十年代开始,但那时候不支持创新,企业需要有 3000 万净利润的上市门槛,需要证监会来审核。有些研发可能需要 5-10 年的投入,还没有来得及出成果,企业已经活不下去了,何谈上市?中国在科创板推出来之后,才允许未盈利的企业上市。很多医药制药企业,一年可能亏个 4-5 个亿,甚至没有营业收入,依然能上市,因为市场愿意给它估值,知道它的研发方向是对的,愿意陪它一起烧钱,这样研发才有持续动力,它才会产生一种赚钱效应。

中国资本市场有了科创板,就出现了新三板的精选层,允许未盈利的企业上市。我国以前落后在对金融体制的管制太厉害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金融抑制的状态,金融牢牢地被国家政权控制。

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也在处于一个金融深化的过程,在不断的放权。这个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就是金融,就是资本。把它配置到哪里,哪个行业就会发展。如果我国以后更多依赖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愿意把钱配置给高新技术企业。只有资本市场发达,我们的产业结构才能够升级。最近一两年科技股的行情非常好。

Q4: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式开放后,对国内的金融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张可亮:

这是更加自信的一种表现。之前一直没有放开,因为国家知道我们在金融行业处于落后位置,我们承受不了冲击。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尤其是快速的推出了资本市场的改革,包括券商体系以及银行体系,在我们积累了应对金融风险的经验。放开虽然也是美国的强烈要求,同时也是迎接挑战的一个机会。

外国的金融机构进来后,国内的金融机构在初期会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压力也会转化成动力。中国的券商体系里,大部分的券商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服务能力,都做的得不到位,因为没有压力下的动力。外国的金融机构进来以后,国内的会发现原来人家是这么做的,我们如果不好好做就会被落下。同时外来者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包括人员之间的交往。有些人会跳槽过到外资机构学到了新的技术之后,可能又会跳槽回来本土机构当年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民族产业并没有垮掉,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我们反而迅速崛起。

Q5:如果疫情使得全球产业链断裂,对中国产业链会受到多大影响?芯片产业的最新动向会受到哪些影响?

谢志峰:

影响要分为短期和长期。

短期就是疫情对全球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公司都有影响的,我们必须得熬过去。面对疫情,大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需要互相帮忙,一起来解决。

长期的问题就是指美国断供,比如去年发生的华为事件。未来是一个论持久战,是人祸,需要自己解决问题。我们每个公司、每个国家都要做好短期长期的准备,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发展历程中,会有很多困难,需要提倡奋斗精神。现在是奋斗的时候,不是享受的时候。

最新动态包括供应链的动向、科技的动向,芯片产业有两大趋势,第一个是整体的国产替代。不光是芯片这个产品的替代,而是从原材料、从备和软件全方位的国产替代。第二个趋势是人工智能的高地,以前是全世界都在发展这一块,现在只剩下中美两国在竞争。人工智能芯片是这一领域的重中之重,目前美国仍然处于领先的低位,但是在应用方面,中国绝对占上风,因为社会体制不同。

这两个大趋势都造成了我们中国的国产芯片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芯片在国内的应用大幅度提高,再加上 5G 和大数据时代来临,前景是比较乐观的。因为疫情,短期内全世界都处于停顿的状态,疫情之后会有爆发性的反弹。

张可亮:

我们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前的分工太单一,导致了许多情况的发生。以后可能各个国家高中低端的制造业都会有。比如疫情就让欧盟意识到,它们也要发展一些低端的制造业。最终会形成一个合理的完美的分工,这叫政治上的保障。

产业链确实需要全球合作,需要一个更好的全球政治环境,才能够做好这样的一个分工体系。中国集中了全球最优秀的产业链,在这次疫情中表现出色,欧美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也会发生一些转变。

美国的这些政策是负荷,也是一种策略,被他们用作一个谈判的筹码,看中国在哪些方面可能做一些让步。

Q6:这次疫情过后,供应链金融是否会成为金融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切入点?

张可亮:

我们国家的金融发展相对滞后额原因就是它并不市场化,大部分是被管制的。

现在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对金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也在逐步的解锁,融资租赁,还有供应链金融等政策就被国家放开了政策。

疫情是一个加速期,为了让经济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完善金融方面。中国的经济没有问题,问题是出在金融体系上。以前的中小企业为什么不敢给它放贷款?一是金融机构的问题,二是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它不公开、不透明,又没有抵押物。但是通过挂牌新三板,通过券商、会计师、律师的合作,可以把公司的财务和风险都梳理清楚,形成一个公开透明的治理规范,银行体系就可以给它贷款。金融业也必须要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客户为宗旨。

Q7:从企业家视角出发,现阶段要做什么样的选择和调整?如果是个人,出路在哪里?

谢志峰: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要开源节流,要攒足够的资金,不能够太激进,把钱用在刀口上。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要看年龄,年纪偏大的要保守发展。现在对年轻人来说是个好机会,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机会都会更多。各个领域都有机遇,现在的科技领域,很多小企业要倒闭了,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收购欧美地区性价比非常好的企业。在中国因为科创版的原因,很多科技企业价格高昂。而在国外你可以找到非常便宜的企业来收购,包括中国台湾地区。

今天中国的创业环境比美国创业环境好太多,中国政府给了很多政策,即使创业失败,还有回旋余地的。

张可亮:

中国的企业家要首先转变观念,在前二三十年做生意的时候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手段,但是接下来做生意的方式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的企业家一定要敞开心怀,一定要不能再做夫妻店、兄弟店。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多跟研发人员、跟管理人员合作。建议企业家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股权,做到企业股权多元化。未来每个人要创造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一定要跟政府搞好关系,政府接下来对企业家的态度会非常好,因为已经认识到企业家才是这个社会最值得珍贵的财富。我们国家接下来会有理论创新,对企业家会重新定位。

与政府和员工合作愉快,就可以登陆资本市场。因为有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可以选择分阶段融资,跟志同道合的人做小公司,做起来之后把公司卖给大公司,或者卖给上下游。整个资源的流淌会让未来的中国更加合理化。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ATTINY85-20SUR 1 Atmel Corporation RISC Microcontroller, 8-Bit, FLASH, AVR RISC CPU, 20MHz, CMOS, PDSO8, 0.208 INCH, GREEN, EIAJ, PLASTIC, SOIC-8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1.43 查看
ATXMEGA256A3U-AU 1 Atmel Corporation RISC Microcontroller, 16-Bit, FLASH, AVR RISC CPU, 32MHz, CMOS, PQFP64, 14 X 14 MM, 1 MM THICKNESS, 0.80 MM PITCH, GREEN, PLASTIC, MS-026AEB, TQFP-64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6.75 查看
FT232RL 1 FTDI Chip Serial I/O Controller, CMOS, PDSO28, 5.30 X 10.20 MM, 0.65 MM PITCH, GREEN, SSOP-28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10.08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芯片揭秘》是由艾新教育&茄子烩精心策划的一档科技新媒体栏目。栏目由茄子烩CEO曹幻实女士担任主持人,谢志峰博士担任主讲人,特邀半导体产业内从业者、参与者、见证者,通过对话展示嘉宾观点、解读行业发展趋势,呈现产业人最真实的心声,打造独一无二的产业人自己的发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