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与非专题 | 作者专栏 | 新品发布 | 电路方案 |与非社区 | datasheet | 博客空间 | 精彩活动 | 原厂资料 | 厂商专区 | 技术文档 | 行业热点 | 电子百科
CPU芯片和操作系统是计算机领域最基础的核心技术,而中国在这方面受制于人,常被称为“缺芯少魂”。81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虽然芯片行业已形成垄断局面,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就没有机会,中国可以效法开源软件的成功经验,推动开源芯片的研究,“开源芯片对中国和世界而言都是一种机遇”。
与非网11月16日讯,我国网信领域技术为什么容易被卡脖子?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主观原因是长期的重硬轻软思想以及“穿马甲”问题严重。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做客安徽卫视《品格》节目,谈论了中兴、华为事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节目中称,中兴事件的短板是芯片,华为的短板是软件,但是手机应用程序,中国世界第一。
7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领衔的“自主可控的国产操作系统及国产芯片研发应用项目”等15个中外院士团队项目现场签约落户昆山
12月23日,在第十二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倪光南发表《科技人员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主题演讲。
“中兴事件”让大家感受到芯片的重要性。我们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核心技术,形象的说就是“缺心少魂”。
“为什么经历过失败、非议,还要坚持?”7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日前被媒体问道。
倪光南,1939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61年于东南大学毕业后到中科院计算所工作。
“2018年倪院士已经79岁,还在为了中国自主可控的芯片与操作系统奔走呼吁。”在近日刷屏的《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一文中,曾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助手的梁宁写道。
一生致力于发展国产芯片和软件的中科院院士倪光南24日向媒体回应当年方舟CPU失败事件时否认方舟全面溃败,他表示,企业失败不等于技术失败。
近日,中兴美国被禁事件持续发酵,各种观点各种反思充斥其中,中国通信产业究竟成绩斐然还是一无是处?拨开层层迷雾,回归通信产业本身,我们该如何站在技术与产业的角度,审视此次事件以及背后折射的产业现实,记者采访九位专家,呈现业内外大咖的观点与洞见。
倪光南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所)最早“下海”的一批科学家,他见证了中国大型机、汉字信息处理、微机、软件和“中国芯”的所有过程。倪光南的经历如同一部中国的IT业发展简史。
11月2日凌晨消息,在“2015中国手机创新周暨中国手机设计与创客创新大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表示,和苹果谷歌相比,中国手机目前的短板在于操作系统,依赖于谷歌开发的android系统除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外,知识产权风险也会导致其很难走出国门。
“中国每年用于进口芯片的花费为2000多亿美元,已超过进口石油的花费。中国企业将互相扶持,致力于自主创新安全可控,尽快改变这一局面。”中国一家信息技术企业负责人说。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老师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再次提出国产操作系统这个老生常谈,却始终无果(真正的市场化)的话题,称10月份有望推出支持应用商店的桌面操作系统,并在1—2年内完成对XP的替代,3—5年内从桌面PC扩展到移动端。
8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目前,微软涉嫌三方面问题,一是信息安全;二是搭售;三是强买强卖。”倪光南透露,国家工商总局此次调查微软的关键原因是搭售。
9月22日消息,近日,在2009中国自由软件日的高校普及活动中,一向积极主张开源软件的中科院院士倪光南再度呼吁道,如果中国的软件业不采用开源软件或者不在开源软件基础上发展,那么只会永远在用windows,中国在操作系统方面永远不可能有自主的操作系统。
展望未来,随着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采用龙芯和Linux操作系统这种电脑,一定会大量的推广,不一定是所有的地方,但是在很多地方的应用是能满足的。
研报|2020年度AI芯片及项目落地现状
6 小时前 预计 4 分钟阅读完
英特尔财报传达2023年重要技术路线
6 小时前 预计 9 分钟阅读完
MCUBootFlasher v3.0发布,为真实的产线操作场景而生
10 小时前 预计 5 分钟阅读完
联发科推出天玑1200,新一年的头道“5G甜点”究竟滋味如何?
11 小时前 预计 17 分钟阅读完
冒烟、自燃、爆炸频发,硬核无线BMS要火了
1 天前 预计 14 分钟阅读完
2021年桌上型显示器面板供过于求风险高!
1 天前 预计 3 分钟阅读完
华为智慧屏布局再落一子,S系列开启全面智慧生活
1 天前 预计 9 分钟阅读完
DevOps到底是什么意思?
1 天前 预计 18 分钟阅读完
还在为提高软件开发效率犯愁?Mendix来中国了
2 天前 预计 8 分钟阅读完
便宜实惠性能不俗,这些4G手机值得推荐
共有 53 篇文章
共有 2239 篇文章
共有 139 篇文章
共有 343 篇文章
共有 49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