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动作频频,尤其是5月20日、21日及27日接连发布三次公告,公司股东一系列减持及股份转让动态。
5月20日,纳芯微率先发布公告,宣告了股东减持计划时间届满暨减持股份的结果。此次减持涉及苏州国润瑞祺创业投资企业(简称“国润瑞祺”)、深圳市慧悦成长投资基金企业(简称“慧悦成长”)、苏州华业致远一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简称“苏州华业”)及其一致行动人长沙华业高创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企业(简称“长沙华业”)。
减持计划实施前,国润瑞祺持有公司股份2,015,372股,占比1.41%;慧悦成长持有3,684,711股,占比2.59%;苏州华业持有1,085,602股,占比0.76%;长沙华业持有890,580股,占比0.62%。这些股份来源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以及通过公司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取得,并已于2023年4月24日起上市流通。
在减持过程中,国润瑞祺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712,462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712,000股,合计减持1,424,462股,减持价格区间为136.26-185.50元/股,总金额达227,843,079.47元,减持比例接近1%;慧悦成长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1,425,284股,减持价格区间为159.14-201.47元/股,总金额为250,301,641.38元,达到原计划上限;苏州华业及长沙华业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291,288股,减持价格区间为189.29-194.98元/股,总金额为55,781,999.04元,减持比例为0.20%,未达原计划的1%。这一轮减持计划的顺利完成,已然对公司股权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不过从市场表现来看,当时股价并未出现剧烈波动。
然而,减持的步伐并未就此停歇。5月21日,纳芯微紧接着发布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计划的主角为苏州纳芯壹号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苏州纳芯贰号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苏州纳芯叁号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称“出让方”)。这三家企业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合计持有公司5.14%的股权。它们委托中信证券组织实施询价转让所持公司485.18万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40%,减持原因同样是自身资金需求。
5月27日披露的股东询价转让结果报告书进一步明确了转让详情。经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后,确定本次询价转让价格为163.15元/股。参与报价的机构投资者家数为7家,涵盖基金管理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私募基金管理人、保险公司等,合计有效认购股份数量为6,250,000股,有效认购倍数为1.29倍,拟转让股份已获全额认购。最终确定受让方为6家机构投资者,受让股份总数为4,851,800股。此次权益变动后,转让方与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由34.76%减少至31.11%,权益比例变动触及1%的整数倍。
综合这三次公告,从时间线来看,前一批股东减持计划刚结束,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就迅速开启询价转让计划,减持动作的紧密安排难免引发市场诸多猜测。
从公司自身经营状况来看,纳芯微业绩表现起伏不定。2022年上市首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3.7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成绩亮眼;但2023年营业收入下降21.52%,归母净利润亏损3.05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虽增长49.53%,但归母净利润仍亏损4.03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97.82%,但归母净利润依旧亏损5133.83万元。
或许正是在业绩波动的背景下,股东们试图通过减持和转让股份,来应对资金需求或规避潜在风险。而新的机构投资者通过询价转让入局,未来是否能为纳芯微带来新的资本活力与发展机遇,助力公司改善业绩,也成为半导体行业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