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1.生物识别技术的特性
由于人体特征具有人体所固有的不可复制的独一性,这一生物密钥无法复制,失窃或被遗忘,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定,安全、可靠、准确。而常见的口令、IC卡、条纹码、磁卡或钥匙则存在着丢失、遗忘、复制及被盗用诸多不利因素。因此采用生物"钥匙",您可以不必携带大串的钥匙,也不用费心去记或更换密码。而系统管理员更不必因忘记密码而束手无策。生物识别技术产品均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很容易配合电脑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自动化管理。
2.生物识别技术种类
目前最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有六种: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语音(声纹)识别、掌纹识别、静脉识别。
3.生物识别技术应用范围
1、签证应用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这里的生物特征通常具有独一的(与他人不同)、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遗传性或终身不变等特点,包括了指纹识别、静脉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面部识别、DNA识别等。其中,指纹识别、静脉识别、虹膜识别、面部识别广为安防领域应用。最新消息,为了顺应形势发展需要,中国将应用生物识别技术适时引入生物签证。生物技术在签证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签证颁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提升了签证的防伪性能。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要在确保维护国家和公民安全的同时,做好保障正常人员出入境工作,签证载体和可识别信息的技术变革势在必行。
2、打卡应用
“打卡”应用是利用了生物识别的虹膜识别技术。据统计,该技术现今已在矿山安全生产、监狱犯人管理、银行金库门禁等众多领域实现应用。只要将双眼对准屏幕,机器就记下了虹膜特征密码,就完成了注册环节;在此后的识别环节,带眼睛的人员便可无需再摘下眼镜,只要对准屏幕一瞅,不到一秒,机器就完成了比对识别,身份信息与“打卡”时间立即显示在屏幕上。
这一虹膜识别技术,现今已经在中国煤矿工人考勤、监狱犯人管理、银行金库门禁、边境安检通关、军队安保系统、考生身份验证等领域实现应用。而中科院自主研发的虹膜识别产品则已被20多个省市的近百万用户注册使用,每天完成几十亿次虹膜比对,占据了国内虹膜识别市场70%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