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片电容是一种电容材质。贴片电容全称为:多层(积层,叠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MLCC),也称为贴片电容,片容。贴片电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英寸单位来表示,一种是毫米单位来表示。接下来,详细为你说下“陶瓷贴片电容有哪些优势 陶瓷贴片电容的发展历史”
一、陶瓷贴片电容有哪些优势
1、利用贴片陶瓷电容器介质层的薄层化和多层叠层技术,使电容值大为扩大;
2、极高的精确度,在进行自动装配时有高度的准确性;
4、因仅有陶瓷和金属构成,故即便在高温,低温环境下亦无渐衰的现象出现,具有较强可靠性与稳定性;
5、低集散电容的特性可完成接近理论值的电路设计;
6、残留诱导系数小,确保上佳的频率特性;
7、因电解电容器领域也获得了电容,故使用寿命延长,更造于具有高可靠性的电源;
8、由于ESR低,频率特性良好,故较适合于高频,高密度类型的电源。
二、陶瓷贴片电容的发展历史
以陶瓷为介质的电容器简称为陶瓷电容,大部分的陶瓷电容是片式的,也有圆形、管形等形状。多层陶瓷贴片电容对半导体设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了它,这些使用最先进的微细加工技术制造的微处理器、DSP、微型计算机、FPGA等的半导体设备就可能无法正常运行。
目前,陶瓷贴片电容的市场规模在各式电容器中是最大的。据2012年的数据对比,日本的出口多层陶瓷电容是7655亿个,铝电解电容却只有109亿个,数量差距悬殊。虽然现在陶瓷贴片电容在电容市场上占据第一的位置,但是刚推出的时候在市场上也是遇到了瓶颈的。一个美国的企业构思出多层陶瓷电容的创意,在1961年的阿波罗计划登月工程推进中,出于需要大电容量的小型电容器就此产生。通过在介质上形成电极并进行多个叠加,实现了在小体积内充满大电容的电容器。
这样看来,陶瓷贴片电容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小型化和大容量化的进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