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 制造业场景或率先实现商业化
    • 四方面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人形机器人或迎来量产元年

05/24 10:30
1096
阅读需 11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作为未来产业的前沿领域,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新赛道。据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美元。人形机器人蕴藏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着全球资本、顶尖人才和领军企业的投入布局。

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当前,人形机器人正经历从概念验证到应用落地的技术拐点,无论是核心硬件,还是智能软件,都取得了标志性突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市场空间看,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千亿美元级别的蓝海市场。据GGII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左右。高盛预测则更为乐观,认为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展望,长期来看人形机器人需求量可能达100亿台。综合各方数据,未来10~2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美元,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未来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

人形机器人市场渗透率正在大幅提升,首当其冲的是制造业和家庭服务等领域。据长城证券测算,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在制造和家庭服务领域的销量将达1318 万台,2025—2035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8.2%;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市场规模将达110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8.6%。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未来10~15年成为新一代智能终端的主流形态之一。

从投融资情况看,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投融资动作频频,呈现出积极活跃的态势。大模型的突破性进展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华为、小米、腾讯、三星、特斯拉等国内外科技龙头企业纷纷入局,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加大投入力度。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底,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投资事件数量已经达到139起,投资金额高达844.62亿元。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不仅有通用、英伟达等行业龙头企业,也有IDG、红杉、真格、五源等国内外知名机构,以及国内地方政府产业基金的身影。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资热度还将进一步升温,将有更多资本涌入,助推行业加速发展。

制造业场景或率先实现商业化

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ChatGPT等大模型快速成熟应用,为人形机器人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内核。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大模型赋能人形机器人使之成为具身智能关键载体。具身智能意味着智能系统或机器具备与环境(物理世界)实时互动的能力,通过感知和交互实现。大模型赋能人形机器人正是“具身智能”当前的落点,以ChatGPT为代表的语言大模型能够模拟近似人类的自然语言交流,而多模态大模型则能让人形机器人通过“视觉”与环境进行交互。这些大模型赋予了人形机器人一个通识大脑,从而能够顺畅地和外界对话,还可以增加对任务的理解、拆分和逻辑推理等“决策”能力。OpenAI在去年10月正式上线GPT-4V这一新版本,在GPT-4的基础上增加了语音与图像处理功能。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语音与GPT-4V进行交互,并且GPT-4V能够对图像进行推理和分析。根据微软团队对GPT4V的详细评测,具有多模态输入的GPT-4V在面对动态环境时可以很好地与环境交互。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2024年或将迎接量产元年。在政策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扩产的情况下,人形机器人迈入量产元年。预计2030年人形机器人全球需求量约177万台。我国在人形机器人市场占据先发优势,不仅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同时也是人形机器人最大的潜在市场之一,我国新一代年轻人在技术革新中不断受益,更愿意接受和拥抱前沿技术,这在无形中降低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阻力,并加速了其迭代优化的过程,为其形成强大的顶端优势创造了条件。预测2024年会成为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元年”。

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制造业场景中率先实现商业化探索。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落地主要取决于机器人的工作准确率和工作效率。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由To B走向To C,第一步先面向环境相对单纯、风险可控,并且成本和收益容易衡量和对比的工业制造场景,人形机器人将取代工人从事重复性工作,并比传统工业机器人更加柔性和通用。例如,Agility公司人形机器人Digit目前已用于亚马逊工厂,帮助亚马逊仓库员工拾取和移动空手提箱等重复性工作。

此外,特斯拉Optimus、智元“远征A1”、1X“NEO”等机器人也均提出应用规划,未来将优先应用于工厂制造,例如从事移动搬运、零部件装配等工作,计划逐步走进家庭,提供清洁整理、老人陪伴等服务。长远来看,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丰富,包括家庭保姆、医疗手术、教育娱乐、灾难救援、太空探索等。

四方面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人形机器人作为智能科技和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发展前景广阔。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人形机器人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无论在核心技术、商业化进程还是伦理监管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实现跨越式新发展,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打造新质生产力,赛迪智库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战略引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发展路线图,明确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重点布局机器人感知、交互、控制、执行等前沿关键技术,突破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难题。支持龙头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力度,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行业排头兵。在区域布局上,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在开放合作上,加强国际产业链协同,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聚焦关键技术,突破创新发展瓶颈。以相关重大项目等为抓手,针对性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基础前沿理论、共性关键技术、工程化应用的全链条突破。在感知方面,以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为重点,突破复杂场景下人形机器人对环境的智能感知与理解。在交互方面,以多模态人机共融为导向,突破人形机器人与人的自然交互。在控制方面,以运动规划、多指灵巧操作为重点,突破人形机器人全身实时协同控制。在执行方面,重点开展高功率密度驱动、高性能伺服控制智能化柔性执行等前沿技术攻关。

优化创新生态,打造产业发展高地。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创制、融合应用等全流程培育创新主体,壮大产业发展力量。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攻坚突破,鼓励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激发高校创新活力。在关键环节布局方面,实施核心零部件产业化工程,突破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瓶颈制约。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集中区,支持建设机器人专用零部件产业园,引导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配套齐全的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在创新资源共享方面,鼓励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推动建立机器人大数据中心,提供大规模训练数据支撑。在融合应用带动方面,发挥应用牵引作用,推动人形机器人向重点领域广泛渗透。在工业制造领域,支持人机协作、智能装配等新场景应用。

加强标准法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在标准规范方面,加快完善人形机器人通用技术标准体系,明确分类规则、功能规范、接口协议、测试规程等,引导产品有序研发。开展前瞻性、基础性标准研究,提升标准的系统性、协调性。在法律监管方面,明晰人形机器人研发应用的行为规范,界定人形机器人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边界,厘清不同主体的安全责任。构建机器人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严格监管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使用、报废回收等关键环节,防范系统性风险。

作者丨赛迪智库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编辑丨吴丽琳美编丨马利亚监制丨连晓东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ATMEGA328P-MU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IC MCU 8BIT 32KB FLASH 32VQFN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2.5 查看
MC9S12XEP100MAG 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16-bit MCU, S12X core, 1MB Flash, 50MHz, -40/+125degC, QFP 144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29.4 查看
CP2102N-A02-GQFN24R 1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USB Bus Controller, CMOS, QFN-24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2.59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