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01  城市探寻发展新动能:技术聚变、商业裂变
    • 02  面对未来复杂性,城市大脑需成长为“智能体”
    • 03  实践在路上,“智能体”构筑创新发展新动能
    • 观察:智能体成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架构“样板”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洞察2021年,智慧城市发展新动能将是“智能体”,为何?

2021/01/21
297
阅读需 14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1 月 18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2020 年中国 GDP 首破 100 万亿元!该“成绩单”立即引来众多外媒的围观和热议。很多外媒预测,2021 年中国 GDP 会有更好增长表现。

但我们是靠什么增长的,未来该靠什么继续增长?2021 年伊始,中国各大城市纷纷复盘并发布新规划,其中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市民等成抢眼的发力点。作为经济发展领头羊的深圳、上海等大型城市连发新政,加码智慧城市,意图推动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

比如近日,深圳市政府印发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内容包括深圳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笔者发现,该《意见》是首次将“智能体”概念写入政府官方文件,先行先试意义重大。

但业界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智慧城市的成功到底需要什么?如何从单点智能走向全场景智慧?我们看到,智能体是满足智慧城市发展需求的参考架构,目标是帮助各城市政企由“点、线”智能走向“面、体”智慧,把云、计算、AI 等多种单点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走向一体化协同。

在 2020 年,笔者见证了华为智能体的发布和发展。短短几个月时间,在政务领域,华为基于服务的超 600 个政务云项目,联合 9 省市发布城市智能体。那么,“智能体”到底凭什么广受欢迎?在变幻莫测的 2021 年,智能体还将给各地智慧城市带来什么价值?

01  城市探寻发展新动能:技术聚变、商业裂变

经常去深圳这座创新频繁的城市出差,大家会发现深圳出行有多个独特之处。

一是在深圳乘坐出租车、滴滴专车等,落座后排也要系安全带,否则司机就可能会被智能拍摄罚款。二是开车在路边停车时,只要安装相关 APP,依靠 IoT 设备和摄像头,就可以智能计算停车时间并扣费。三是深圳机场实现刷脸通行,走遍机场,乘客携身份证,无需人工盖章,也可一路通畅过安检。

以上深圳的场景体验,让人们实实在在感受到智慧城市所带来的好处。而据笔者了解,深圳的智能体验,与去年 9 月深圳市政府与华为联合发布的鹏城智能体关系甚大。智能体还支撑了深圳政务服务“秒批秒报”、1000P 级云脑算力的鹏城实验室等。

对此,在华为近期举办的“因变而聚,因聚而变”2021 媒体沙龙上,华为中国区云与计算业务部专家表示,城市的发展,其根本目标是实现新生活、新发展和新治理,即让每个人感受到新生活、让每个企业得到新发展、让城市得到新治理。

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发展新动能。但是现实中许多人会感受到,自己所在城市还没有那么智慧。比如在疫情期间,我们就看到居委会等很多部门个人信息并不联通,导致市民可能被多次重复调查出行信息,也需要多次重复填写上报信息。

对此差距,国家早已经意识到,所以正在大力推动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发展。我国制定的十四规划和 2025 年远景目标给出建议: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0 年,我国发改委、住建部、工信部、交通部等各大部委,都发布了加快城市中政企数字化的相关文件。21 个省市(含地市)发布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面向 2021 年,各地政府动作频频。比如在近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 2021 年第 16 号文,加大新基建以及数据中心的建设。

这些都说明,今年在新技术应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地城市一定有非常多投入和进展。那么,城市能够依靠怎样的创新技术,用什么模式打造全场景智慧?

在 2020 年 11 月,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鲁勇表示,智慧城市建设重在实干,要在坚持以人为本、以用为本的方向下,做好“三全”能力:一是智慧应用覆盖更多业务场景,能打造“全”场景智慧;二是多技术融合交互,能实现“全”要素聚合协同;三是智慧城市统筹规划、持续投入,能提供“全”周期运营管理。

我国新基建计划中的信息基础设施里面,指出多技术融合中的三个最核心技术是 5G、云和 AI。因为这三个技术会发生类似“核反应”的技术聚变,进入到场景中发生技术溢出,以商业裂变给各行业带来价值。

可见,5G、云和 AI 为三要素的新基建,将助力数字世界加速形成。而经济节点数字化转型,使能数据要素可信流动,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形成。

的确,数据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重视,因为数据成为了如同电和水一样的生产资料。这些数据有没有最好的被利用,同时还能被规范的管理,这也是未来要解决的问题。《全球产业愿景 2025》报告显示,到 2025 年企业将会利用 86%的数据,但今天所利用的数据只有不到 30%,甚至更低。

总结来说,各种各样的技术聚变,让千行百业的商业裂变,可以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重构,加速城市智能化进程。

02  面对未来复杂性,城市大脑需成长为“智能体”

处于 ICT 科技圈的我们会发现,创新技术与行业应用之间并非一片坦途,还存在巨大鸿沟。

2020 年笔者走过多个城市,参观了智能交通、城市管理等智慧城市应用场景,看到在将新技术应用到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人员常常遭遇混乱、复杂的各类问题,要承担不少不确定性的风险。

华为中国区副总裁、中国区战略 MKT 部部长曹泽军表示,交通、能源等千行百业各有特点,对智能技术需求是碎片化的,要实现数字化的最高性价比,需要有一个统一标准。但目前没有一种标准能够一统江湖。

面对未来复杂性,城市该如何跨越技术与行业的鸿沟?答案是城市需要从数字大脑升级到包含大脑、神经、五官和四肢等的“中枢”,并最后成长为完全闭环、自生长的“智能体”。

此前鲁勇曾表示,智慧城市“下一跳”是城市智能体,要把城市与数字技术当成一个整体来谋篇布局,建设“眼、脑、手、脉”齐备的智能协同系统。

的确,要想实现全场景的智慧、通过全局技术融合打造智慧体验,我们就不能只有脑,还需要强大的神经中枢,才能足够智慧。从智慧城市体系和大局看,除了中枢之外,城市需要无处不在的感知,需要获取价值数据,让数据联接流转起来。这样的体系就构成了一个类似人身体的“智能体”。

据笔者了解,“智能体”最初是华为在 2020 年 9 月发布,定位是城市政企智能升级技术参考架构。华为云与计算 BG 总裁侯金龙当时介绍,智能体由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智慧应用四层组成。其中,智能交互相当于是智能体的“五官”和“手脚”,智能联接是智能体的“躯干”,智能中枢是智能体的“大脑”和决策系统,智慧应用则是智能体的价值体现,以上四层有机构成了云网边端协同的一体化智能系统。

而谈及智能体带来的产业价值,曹泽军说,“智能体”给业界提供了一个统一思路、一个可行路径,可以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该架构下集合全社会力量,实现共享共建,就能创造一个新奇迹。

03  实践在路上,“智能体”构筑创新发展新动能

让笔者惊讶的是,华为在 2020 年发布的智能体参考架构,并非是新事物,而是已经在多个企业、多个城市得到部署验证。

首先,在企业层面,华为这家公司自己的实践极具代表性。华为拥有 20 多万员工,业务种类多样,遍及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 190 多个集中仓,其供应链流程极为复杂。这么多仓库,如何处理、流转、报关等?如何实现全场景智能协同,优化流程?

华为选择在供应商、运输、清关等 11 个流程的超 200 个场景,引入 AI 技术,实现 99%的报关识别,做到路径优化。统计显示,华为智能体实践,一年帮助华为节省了 70 多亿人民币成本,让订单履行周期降低 76%。

在笔者看来,华为是总部在深圳的一家高科技公司,华为的智能体实践,能够给深圳,乃至其他城市不同行业带去价值。

此外,要实现各行业、各企业全场景智慧,除了技术,还需要注重发展开放和标准。华为正在与伙伴积极发展开放生态与搭建更完善的标准,让数字化转型这张蓝图绘到底。

其次,在城市层面,笔者注意到,深圳的鹏城智能体在 2020 年 9 月发布,开局就受到多个城市青睐。短短 3 个月时间,成都、福州、南昌、长春、哈尔滨和江门等城市,均已落地智能体,为业界树立标杆。

比如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高度重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华为智能体支撑上海智慧城市发展,通过云、5G/F5G、AI 等技术,助力上海建成以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为特征的智慧城市。

在 12 月 22 日,在由中国市长协会指导、中国智慧城市百人会举办的第二届智慧城市科学发展大会上,华为城市智能体荣获“2020 中国智慧城市年度特别贡献奖”唯一大奖。

最后,在行业层面,除了城市之外,还有多个智能体行业应用发展起来。我们看到,交通智能体、港口智能体等陆续发布,从行业角度推动智能升级。比如交通智能体,通过了 SDC、全息路口、云等,为交通管理提供“最亮双眼”、“最强大脑”和“最快双手”的系统化的方案。

观察:智能体成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架构“样板”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元年,在接下来五年中,智慧城市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权威数据显示,目前超过 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均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同频共振”。

智慧城市在建设中需要“感、传、知、用”全面发展,实现通过感知力获得数据,通过传输力让数据运转,通过智慧大脑挖掘数据价值,通过智慧应用让价值得以体现。

面向新阶段,华为城市智能体从理论体系搭建到实践落地取得诸多进展。发布以来,深圳、福州等多地落地城市智能体。可见,城市智能体成为引领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技术架构共识。

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刘佳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共建鹏城智能体方面,深圳与华为提出了未来 5 年的发展目标,力争到 2025 年,将深圳打造为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的城市典范。

可以预见,2021 年,会有更多城市和行业会携手华为打造城市智能体,更全面地引入创新技术构建智慧城市和全场景智慧场景,提升行业和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价值。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FDLL4148 1 onsemi High Conductance Fast Diode, 2500-REEL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11 查看
TFM201610GHM-2R2MTAA 1 TDK Corporation of America General Purpose Inductor,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74 查看
2N7002PS,115 1 Nexperia 2N7002PS - 60 V, 320 mA dual N-channel Trench MOSFET@en-us TSSOP 6-Pin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19 查看
华为

华为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华为约有19.7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成为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础;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通过AI重新定义体验,让消费者在家居、出行、办公、影音娱乐、运动健康等全场景获得极致的个性化智慧体验。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华为约有19.7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成为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础;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通过AI重新定义体验,让消费者在家居、出行、办公、影音娱乐、运动健康等全场景获得极致的个性化智慧体验。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黄海峰,科技媒体人,通信世界原副主编。北京邮电大学毕业,从事ICT领域研究和报道11年。关注5G、IoT、终端、AI、云等领域的融合发展。聚焦知名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商、终端企业、IT企业等。运营“黄海峰的通信生活”(hhfine)微信公众帐号以及“海峰看科技”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