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多谐振荡电路原理分析

2021/09/03 作者:短腿老头
136
阅读需 3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多谐振荡器是一种能产生矩形波的自激振荡器,也称矩形波发生器。在接通电源后,不需要外加脉冲就能自动产生矩形脉冲。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多谐振荡电路原理分析

1.多谐振荡电路原理分析

在脉冲技术中,经常需要一个脉冲源,以满足数码的运算、信息的传递和系统的测试等用途的需要。多谐振荡器就是脉冲源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它的输出波形近似于方波,所以也称之为方波发生器。由于方波是由许许多多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所组成,因此取得了“多谐”的称呼。

Q1导通后,扬声器就有电流流过,使它发声,同时电容C1开始充电,充电电流回路为:Q2发射极→基极→C1→Q1集电极→发射极→电源负极。因为Q1已经饱和导通,所以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近似短路,电容C1充电的过程很短暂。此时电容C1充电的电压为左正右负。

当开关S1闭合时,电流通过Q2的发射极→基极→R1→Q1的基极→发射极→电源负极。这样使Q2开始导通,Q2的集电极输出的电流使Q1迅速饱和导通。注意:流过Q2基极的电流是一个很小的电流,Q2导通后,发射极-集电极的电流是个稍大的电流,这才是Q1导通的关键所在。

电容C1左正右负的电压使Q2的发射结反偏,Q2关断。这时电源的电压通过扬声器加上电容C1两端的电压一起加到R1和Q1的基极,这个电压开始时是电源电压2倍,因为R1阻值很大,电容两端的电压又因放电而不断减少,使Q1从开始的饱和退到放大区,随着电容的电压减小,它的基极电流也在减小,最后使Q1截止。

电容放电结束后,C1左端电压又回到初始值。使Q2又开始导通,又进入下一个过程,电路就如此循环工作下去。

整个互补性自激多谐音频振荡器的振荡过程就是如此,振荡频率取决于电阻R1,C1的数值;R1与C1的乘积越大,电容C1放电时间越长,振荡频率越低,反之振荡频率会变高。

多谐振荡电路原理分析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