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不只是东方好莱坞 也曾是半导体重镇
    • 命运的齿轮转空了?
    • 土壤不再适合半导体生长?
    • 这一次,能成?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硅谷”梦碎20年后,香港又要造芯片了

05/27 11:40
1209
阅读需 11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香港也要造芯片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近日,香港特区立法会已经批准拨款 28.4 亿港元,设立一个专注于开发半导体的研究中心——香港微电子研发院。据报道,该研究中心将落地元朗创新园,容纳两条第三代半导体的试验生产线,并允许初创公司、中小企业在将产品商业化之前完成运行测试

此前各种动作和线索都表明,香港要在半导体行业大干一场。

去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首次宣布了半导体相关举措。而近期被批准的“新工业化加速计划”,同样覆盖了先进制造和新能源科技,整个计划将投入100亿港元。

这次,香港能抓住这来之不易的产业东风吗?

不只是东方好莱坞 也曾是半导体重镇

谈及香港,大多数人对其印象还停留在消散多时的东方好莱坞,故事性颇多的“四大家族”,亦或是举足轻重的亚洲金融中心。极少会有人将半导体产业与香港挂钩,毕竟这个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香港当前的底色和风格似乎并不搭。

事实上,香港是全球最早发展半导体行业的地区之一,早过中国台湾、新加坡,众多海外半导体大厂曾一度争先奔赴香港建设海外工厂。只不过,随着香港后来经济结构的变化,半导体等电子产业逐渐式微,金融、地产、旅游成为经济支柱。

全球集成电路历史开端于上世纪50年代末,而香港与国际半导体大厂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发生于1962年。这一年,美国仙童半导体在香港恒业街租下一家胶鞋厂,在那里建造了其在美国以外的第一家芯片生产基地。

仙童选择香港的理由很简单。一方面,香港是个“自由港”,在税率、关税、进口等方面存在优势;另一方面,当时晶体管的组装等环节较为依赖心细手巧的女工,而当时香港劳动力时薪仅美国工人的十分之一,且更能吃苦耐劳。

在香港,仙童不仅可以实现降本增效,还可以摆脱美国工会对生产的干扰。1963年,工厂正式投入运营。颇能吃苦耐劳的香港工人通过日以继夜的“三班倒”,在产量超预期的情况下还完美保证了质量,这让仙童非常满意。

仙童半导体在香港的成功,友商们都看在眼里,都好奇香港有着什么魅力。在了解一番之后,包括德州仪器、摩托罗拉、NEC等半导体公司都在此地建造海外工厂。到1970年,香港电子厂的数量达到230家,雇佣工人达3.8万人

产业往往都有聚集效应。随着一众大厂在香港设立生产基地、封装厂,电子厂商也越来越多,很多跨国零部件商同样看到了商机,纷纷前来香港设立销售部门,专门负责当地的分销采购。当时,内地的电子元器件供应主要都是经由香港向国外进口。

70年代的香港,房地产尚未起飞,制造业和工业才是这颗东方明珠的底色,工业出口占总出口比重曾一度在80%以上。承接住来自美国、日本等地的产业转移,为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奠定了基础。

命运的齿轮转空了?

香港和半导体故事有着一个完美的开头,后续过程却称不上合格。

80年代,摩托罗拉等巨头相继在香港设立研发中心,万力半导体便是前者旗下的香港半导体公司,曾在港开设了3 座半导体测试及封装厂。另外,香港电子产业通过引进海外技术设备,兴建了兴华、爱卡、华科三家生产集成电路的工厂。

1989年,香港电子生产厂达到2009家,出口值达到558.18亿港元。

若是按照这个节奏发展,香港在今天必然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半导体重镇,即便无法比肩中国台湾,也不会弱于新加坡。但遗憾的是,2002年,前文提到的万力半导体宣布将大部分产线迁往天津。时至今日,香港在全球半导体领域并没有太多声量,也没有出现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企业

所以,命运的齿轮转了个寂寞?问题在于地租飙涨、人才紧缺、当地政府对半导体的重视不够。

90年代,香港房地产业逐渐进入黄金时代,食得红利的房地产商们站上时代潮头,“四大家族”的说法逐渐兴起。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带动地租的疯涨,尤其是在土地资源受限严重的香港。而且,香港也无法给半导体企业提供充满诱惑力的税收优惠、土地政策和补贴。

此外,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生产制造端的机械化、自动化越来越突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少,对高素质工程师的需求则与日俱增。在那个年代,香港的年轻人更加乐意与追求扮演明星、律师、医生、商人等社会角色,而非穿着制服在工厂里闷头干活。

最后,半导体行业非常特殊。查理芒格曾有过总结,“在半导体行业,你必须压上你赚到每一分钱。对于每一代新产品,你都要投入你以前赚到的所有钱。如果你想留在游戏里,你就必须压上你的全部。”

对逐利的商人来说,半导体并不是一门“好生意”。

摩尔定律的指引下,半导体行业可谓是吞金兽,产业的发展远非普通企业可以带动,需要政府的扶持与指引。

彼时的香港更加崇尚市场经济,尽可能不干预市场调节。而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政府则是另外的做法,他们将诸多资源倾斜给半导体产业。也正因此,日本半导体产业曾一度让美国巨头胆颤,韩国涌现出三星、海力士等巨头,中国台湾则有新竹科学产业园及台积电,新加坡在当前全球产业链也有着重要地位。

土壤不再适合半导体生长?

香港不乏有识之士,他们曾经尝试帮助香港重回半导体主流牌桌,但很遗憾,努力以失败告终。

1998年,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其施政报告中提到,“香港‘要成为在发展及应用资讯科技方面的全球首要城市,尤其是在电子商业和软件发展上处于领导地位’。”

次年,数码港计划出炉,意在打造“香港硅谷”。IBM、甲骨文、爱立信诺基亚等公司都对此有着不小的兴趣。可惜,命运之神总是喜欢开玩笑,数码港计划第二年,互联网泡沫便在美国蔓延。于是乎,数码港重回路径依赖,毕竟该项目的操盘者是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

与数码港差不多时间推出的还有“硅港”计划,意图打造工业基地,帮助香港重回世界半导体行业的主流视野。

当时从台积电离职的张汝京正在寻找合适的创业地点,恰逢兼具金融实力和半导体产业基础的香港推出“硅港”计划。按理说,张汝京和香港应该是非常不错的搭配,谁能料到,香港不少公众居然认为前者是来炒地皮的,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张汝京将其天赋带到了另一个东方明珠——上海,在那里生根发芽。

无论是数码港还是硅港,似乎都在用事实说明香港的土壤不适合半导体生长。如今的维多利亚港两岸,高楼大厦林立,但它们更多是金融公司、地产公司、贸易企业的聚集地。

这一次,能成?

如今的香港是否还有半导体产业的落脚之处?

香港政府正在努力向外界证明,半导体产业在当地仍有光明的未来。特区行政长官的市政报告中再次出现半导体的身影,香港微电子研发院成立,覆盖了先进制造领域的“新工业化加速计划”被推出。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立法会强调,香港创科的领导力、突破力举世公认。之前主要欠缺中游的转化及下游产业发展,是“缺条腿”。建设这个研发院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多功能平台,能够支撑大学、研发中心和业界的顶尖人员聚一起,吸引全世界的人才、资本,甚至是技术到香港,最终会在香港开启半导体产业新天地。

问题在于,“数码港”和“硅港”历史是否会在香港再度上演?

这并不是难回答的问题。千禧年之后,香港半导体发展愈发式微,固然有地租、人力成本骤升的原因,但更根本的因素在于当地政府对半导体等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态度并不算积极,“硅港”计划的流产也源于内部态度不统一。

在当前背景下,香港政府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决心不言自明。而且,如今的大湾区也可给香港助力,凭借庞大的市场和产业集群,发挥协同优势。香港可在其中充分展现资本、人才、知识、法律等方面的优势,开启半导体产业的新篇章未必不可能。

参考资料:

南风窗:《没想到吧,香港造芯片了》

芯潮IC:《老钱香港,重走芯江湖》

饭桶戴老板:《香港的葬礼:逝去者,接班者,收税者》

商业秀:《我所居住的城市|香港第一家半导体工厂的荣光与悲情》

香港商报:《风光一时的香港半导体,还能卷土重来吗》

香港01:《去科技化之痛 :「矽港」胎死腹中,陷入惡性循環》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500075-1517 1 Molex Telecom and Datacom Connector, 5 Contact(s), Female, Straight, Solder Terminal, Locking, Receptacle, LEAD FREE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5.39 查看
CRCW08050000Z0EAHP 1 Vishay Intertechnologies Fixed Resistor, Metal Glaze/thick Film, 0.5W, 0ohm, Surface Mount, 0805, CHIP, HALOGEN FREE AND ROHS COMPLIANT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19 查看
RCNL25R0F03R0KTT 1 American Technical Ceramics Corp RC Network
$3.98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公众号:芯师爷;最及时且有深度的半导体媒体平台。每日解读半导体科技最新资讯、发展趋势、技术前沿信息,分享产业研究报告,并打造中国最大的半导体社群与生态圈,欢迎加入半导体专业人士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