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借鉴先进经验,优化完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思考
    •  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敏捷联动
    •  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从机器人比赛到卓越工程师学院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科技成果转化胜任力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  华南理工大学许勇副校长许勇: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直击!五大专家共话卓越工程师培养

2023/08/14
3468
阅读需 19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人之才者,国之重器。

8月11日-8月13日,“兆易创新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东莞理工学院举行。

为加快推进东莞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营造良好的人才培育与创新创业氛围,赛事期间还组织举办工程硕博士培养交流大会暨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活动,重点邀请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工程硕博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合作高校、港澳高校与东莞相关企业共同开展对话交流,促进校企合作开展项目攻关和人才培养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借鉴先进经验,优化完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思考

周玉院士首先分析了美国加州、日本、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情况。

美国加州高等教育体系将学校分为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系统10个学校的模式、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几乎都是以UCB为模板,但学科设置上各个学校各有侧重、各有特色。

美国加州高等教育体系有五大特点:第一,金字塔”型布局,合理分工;第二,高校各有特色,专业互补;第三,校际合作密切,资源共享;第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发展;第五,重视国际合作,文化多元。

日本高校体系分为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私立大学、专门职大学,2022年度统计共790所大学。日本的学术研究恳谈会,是日本的一个国家级高校联盟,该联盟于2009年成立,由11所专注手科学研究和培养高水平人才,并正在世界参与激烈学术竞争的顶尖研究型日本国立大学和日本私立大学组成,是日本综合实力最顶尖的11所大学。

日本高等教育体系有四大特点:第一,注重特色发展,办学形式灵活多样;第二,顶层设计与大力投入;第三,高质量建设国际化教育平台;第四,自发性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1年,日本和以色列囊括了亚洲绝大部分诺贝尔奖得主,除欧美诸国之外,日本是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

德国的高校分为公立学校、研究机构和私立学校。德国具有“精英大学”制度,类似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并且,德国高校与四大科学研究协会联系非常紧密。

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具有五大特点:第一,分类式人才培养;第二,平等免费的教育机会;第三,宽进严出,教授负责制;第四,研究协会(院)分工明确,全面助力科技发展;第五,鼓励流动性。

周玉还分析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情况。目前来看,通识教育以美、英等国家为主;重视目标管理、宽进严出,淘汰率高;重视个性发展与创新;社会实践体系国策保证。专业教育以欧洲大陆、俄国(前苏联)等国家为主,专业口径窄,按行业(工种)设专业,其特点是重视基础,培养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周玉表示,现在是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是在交叉融合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进一步,周玉对粤港澳高校现状进行了分析。其特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高等教育结构完整。广东省高校数量多、学科齐全,竞争力有待提升,市场空间广阔;香港高校整体实力雄厚,但受制于政策、经济产业结构及有限物理空间,科技成果难以及时转化;澳门高校特色凸显,尤其在旅游护理、管理等领域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

第二,高等教育体制多元。广东高校管理体制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与适应能力,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中,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优化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港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趋近于西方模式,政府对高校办学的干预(管理)程度有限,社会或市场通过非政府组织(如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 参与高校办学和管理,同时积极向政府提出建议。

第三,高等教育前景开阔。根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对比旧金山湾区和悉尼湾区,仍存在巨大教育需求。粤港澳高校联盟蓬勃发展,框架下组建37个专业子联盟,形成联系紧密的高等教育系统,目标是形成以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心的高水平大学集群;合作形式有待和探索。

最后,周玉围绕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解读,包括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的需求、生源与教师局域化的后果、开放与包容的愿景、多元文化互鉴互学的未来。

 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敏捷联动

作为一个地方应用型大学,马宏伟校长聚焦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敏捷联动,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做了分享。

培养卓越工程师首先要深刻理解专业工程师培养的时代定位,最近国家又提出了新发展格局的“一点两地”,要求广东省要制造业当家,这需要大量的工程师的队伍来支撑。

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重要论述行动,需要聚焦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问题,聚焦导师选拔的本质问题、解决产教脱节的关键问题、聚焦长效协同机制建设。

在整个人才培养中,东莞理工学院有着“四梁八柱”。学校有足够的政策保障和投入,还有创新的人才培养的模式,比如广东工业大学和东莞理工创建机器人学院,学院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借鉴欧美高校。此外还开发了一系列产教协同课程,同时借助于现代产业学院促进和企业深度融合。

在提到校企敏捷联动迭代发展合作育人新生态的时候,马校长说到自己和大赛发起者清华大学周祖成教授有着印象深刻的交流。主要交流重点在于,思考学校怎么能够敏锐地把握到产业的变化,然后把产业对技术人才需求新的变化马上能够反馈到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上。

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其他值得审视的问题,例如功能定位单一、学科交叉不明显、产业要素导入不足。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东莞理工学院推进相关实践路径。

首先提出建立现代产业学院2.0,即强化人才培养修订,构建能力导向和实际面向的培养模式。通过构建产学研人才“能力、学科、专业、课程”矩阵,积极共建共享跨学科专业交叉、项目化、产教协同等匹配国家战略规划和区域产业发展所需的特色课程;强化专业结构调整,有了四个进入ESO全球前1%的专业:工程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强化产教融合课程的开发;强化敏捷对接体系构建;强化学生能力增值评价;强化体制机制建设。

其次,东莞理工学院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行动,以超常规思维举措,培养重点关键领域急需人才。具体举措为把准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做实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评价体系;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奋楫计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方式改革;实施双师双能提升“笃行计划”;建强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培育卓越工程文化。

另外,马校长还提出了建立工程师学院的创新举措。基本定位是新兴工科学院,独立建制二级学院,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重要平台;支撑国家和省市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关键载体;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展示交流重要窗口。建立了本研贯通的创新培养模式,以及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最后是专业实践改革和精准服务。马校长提出“扎根东莞,服务地方”,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成绩。

马校长特别提到,地方应用型大学有三个90%:地方应用型大学占全国大学总数的90%;地方应用型大学为985、211大学贡献了90%的硕士研究生生源;地方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毕业生90%战斗在祖国建设各行各业第一线。地方性不是低层次,应用型不是低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值得重视。

 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从机器人比赛到卓越工程师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面提出了两点建议:

第一,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从本科开始,尽量做到本硕一体。第二,创业实践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最高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的唯一标准。

他也提到,学校和产业发展是不匹配的。如上图所示,把学校和产业看作两座大山,双方的KPI和检验标准都不一样,中间有巨大的鸿沟。

推出卓越研究生计划,就是希望在硕士、博士的层次建设一个“桥梁”。让硕士、博士生能够针对企业问题进行研究,加快成果的转换。李泽湘说到:“但这有点晚,我希望是本科阶段就能构建‘桥梁’,让学生成为卓越工程师。”

在反省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发现,当时50年代MIT等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后的模式,是为大企业输送人才,并不是为了初创公司、为创业输送人才的。从数学、物理、专业基础,一直到大四才会有一个毕业设计,很多学生对于课程的实际兴趣不大,只是为了考试拿个好成绩。

转变就在李泽湘教了一门机器人比赛的课程,很多对上课不感兴趣的学生突然被激发了兴趣,没日没夜的进行机器人研发,这其中就有大疆创始人——汪滔。

李泽湘分享道,比赛是新工科教育最核心的一部分。比赛可以使得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从设计、制造、调试到迭代,跨团队的合作并且了解供应链,最后加快迭代和项目管理。

经过多年的探索,李泽湘找到了大湾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根本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一,必须在C端领域打造一批全球知名的品牌,以此来带动材料、芯片、核心部件、装备、工厂,构成自己的新制造体系。做C端品牌的最佳年龄在20-30岁,这是教育的终端产品也是卓越工程师最关键的检验。

第二,迭代供应链。大湾区进一步完善的供应链,集中各种高效资源,驻场生产导入工程师、自设打样小批量工厂、丰富国际供应商合作伙伴。新的基地有11万平方米的场地,正在吸纳20家顶级供应链公司。

总而言之,以往的商科教育要达到市场的标准差的太远,原来的工程教育也不够,新工程教育能够把设计、商学、科学、商业融合起来。最后还需要一个孵化器帮助整合生态。李泽湘把这个模式称之为端到端科创生态体系建设,即“1地+1校+1平台+1园区”。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科技成果转化胜任力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在过去10年里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在快速攀升,到2022年已经在全球排名第11。在这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美国对中国开始进行进入高科技限制阶段,利用所谓的管制实体清单的手段,来限制中国一部分企业和高校能够购买使用美国的高技术。2018年科技日报总编刘亚东写过一篇文章,指出这35项卡脖子技术只是冰山一角。

陈东敏副主任指出,在这么多的科学文献、人才队伍、研发投入专利总数情况下,中国人有这么多能被“卡”的地方,矛盾可能是因为我们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

国家提出要健全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要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千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建立权威的决策指挥体系,构建协同攻关的组织运行机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陈东敏介绍道,松山湖实验室有超过一半的科学家队伍在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工作。显然从发明走向市场,需要大批的卓越工程师。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结构是“科学家思维”,包括工程思维、产品思维、商业思维。

硅谷曾经追溯过科技公司创业失败的主要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市场定位出错,不是技术能力不行,而是选择市场没选择对。第二个原因是团队能力,除了有工程能力,还需要有项目经理能够有效推动项目的进展。最后失败原因是产品定位错误,要能够有一个精干的队伍来有效的从事科技这种转化,它既要有工程创新知识,同时还必须有工程创新的管理知识。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就是把知识导向转变为问题导向。目前松山湖实验室培育科学家成果转化创业项目初见成效。

总之,中国制造或者中国解决卡脖子问题离不开有着复合能力的卓越的工程师,东莞创新研究院未来继续致力于国家培养卓越工程师。

 华南理工大学许勇副校长许勇: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

华南理工大学许勇副校长许勇首先分享了华南理工办学概况。华南理工整体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在2023年全球大学谷歌学术影响力排名中,学校排全球高校第430位,排内地高校第16位,增长率位居内地高校第11位。

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258个高水平创新平台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尤其是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在产教融合探索实践方面,1993年华南理工在全国高校首开共建与联合办学之先河,199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科技特派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点带面大批“星期六工程师”走出了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华工路径不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2012年,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共建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研究院以东莞重大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华南理工大学及海内外优质资源及务地方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夯实科技基础。2018年,共建华南理工大学-东莞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22年开始,华南理工大学与松山湖高新区开展工程硕博士专项联合培养。聚焦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推动“大湾区+行业产业+大学”跨系统融合发展协同育人。

目前的产教融合举措有:第一,坚持需求引领,构建产教融合新机制;第二,坚持面向全球,探索国际工程教育新路径;第三,坚持引育并举,推动高水平“双师”队伍新发展;第四,坚持质量导向,打造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新体系。

最后,许勇对于共建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合作进行了展望。他表示,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市同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都拥有强大创新基因和深厚地缘优势,持续探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格局。

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思路是"四共四通”,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形成卓越工程师人才有组织联合培养新机制。“四共”机制指代的是共同选题、共同招生、共同培养、成果共享;“四通”机制指代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P0640SBLRP 1 Littelfuse Inc Silicon Surge Protector, 77V V(BO) Max, 25A, DO-214AA, HALOGEN FREE AND ROHS COMPLIANT, PLASTIC PACKAGE-2
$1.69 查看
LQH3NPN6R8MM0L 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General Purpose Inductor, 6.8uH, 20%, 1 Element, Ferrite-Core, SMD, 1212, CHIP, 1212
$0.45 查看
XEB0471 1 Okaya Electric America Inc RC Network,
$1.95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公众号:半导体产业纵横,是神州数码数智创新+平台下的自媒体账号,立足产业视角,提供及时、专业、深度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赋能中国半导体产业,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