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从小米到松果,雷军系难有行业标杆

2017/03/02
22
  • 3评论
阅读需 49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雷军这样心思缜密习惯总结的人,肯定已经做过无数次复盘。但把时间拨回两年前,2015 年 1 月发布小米 Note 时,就算再有忧患意识,雷军可能也不会预测到小米手机出货在国内市场被挤出前三,当时他可是喊出了五到十年内做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最大的口号。

那时还关注手机市场,通过网络看完发布会后写了两篇文章,在《硬件不够硬,手机或成小米帝国最弱一环(下)》中,我提到,小米将其称之为旗舰的小米 Note 没有指纹识别,之前更早的小米 4 首发时不支持 4G,所以我当时认为“小米现在的硬件研发团队,已经不能适应小米进入第一梯队的现实,小米在硬件研发上,必须做出更大的投入,甚至发生巨变,才有可能适应前三的地位。”

2016 年 5 月 18 日,雷军内部信被媒体曝光,原来负责小米手机研发与供应链的周光平被任命为小米首席科学家,负责手机技术前沿领域研究,而周光平原来的部门直接向雷军汇报。毋庸讳言,周光平被架空了。

小米是不是技术公司?
简单复盘小米手机历程,并不是想证明,一个局外人会比雷军更了解小米。最近两年小米手机发展放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技术类资源储备跟不上公司急剧扩张的速度只是原因之一。

和联想不同,小米的七位联合创始人每一位都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财务自由的雷军创业时也不会有柳传志当年的窘迫,不需要为了生存去走贸工技的路子。仅凭营销模式创新与供应链管理,是无法登顶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榜首位置的,毫无疑问小米还是有技术的,MIUI 就是小米自己的技术,在当年安卓系统还不太人性化的时候,MIUI 等国产深度定制手机系统为国内智能手机的普及立下过汗马功劳。

但在硬件方面呢?小米的创新实在乏善可陈。是 304 不锈钢?还是为给骁龙 810 降温而申请的数项专利?在国内智能手机开始甩开苹果,在智能手机上不断尝试双摄像头无线充电等新技术时,小米在硬件创新方面迈的步子还不够大。当然,降成本也是生产力,也能推动产业的发展,但在竞争对手纷纷站稳 3000 元以上市场时,小米在这个市场空间仍然声音不大,硬件能力不足是一个主要原因。

周光平时代早期,小米主打性价比。因为售价只相当于当时同配置进口智能手机价格的一半左右,所以没有人会计较小米在硬件上是否有创新,便宜好用就够了。但小米进入国内手机市场前三之后,推出的几款旗舰机在硬件上都有缺憾,要么没有指纹识别,要么不支持 4G,作为代表公司形象与口碑的旗舰产品,就是要该有的功能、不该有的功能都要有。

2015 至 2016 年,很多时候小米是用有硬缺憾的旗舰手机来与对手竞争,“为发烧而生”如果不是帮骁龙 810 做广告,那么就只成一句空话了。

所以,小米确实是一家技术公司,但软件实力强于硬件实力,那么切入芯片设计领域,会让小米增加在硬件设计能力方面的竞争力吗?

为何手机厂商可以有芯片设计部门?
系统厂商做芯片,从来不是新鲜事。半导体产业三大发源公司有两家,即摩托罗拉与德州仪器,都是从系统厂商开始发展半导体技术的,欧洲的英飞凌恩智浦也都是从系统公司拆分出来而成为专业的半导体公司。

当然,以苹果、华为等为代表的厂商,先做终端产品,后进入芯片设计领域,其设计开发的芯片基本只用于自家终端产品模式,是近十几年才出现,因为无晶圆代工模式(即晶圆代工厂负责制造芯片,IC 设计公司负责设计开发,生产外包给晶圆代工厂与封测厂等产业链上其他环节)出现不过三十多年而已。

为什么半导体部门会从原来的系统公司独立出去?为什么苹果、华为和小米又重新开始在公司内部建立芯片设计部门?

归根到底,这是一个技术进步所导致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体现。摩托罗拉(拆分出安森美与飞思卡尔)、西门子(拆分出英飞凌)与飞利浦(拆分出恩智浦)当年拆分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从母公司来说是解决自身包袱,半导体投资越来越大,而自家半导体部门产品主要自用,投资回报比已经为负,摩托罗拉半导体部门在被拆分成飞思卡尔之前,一年的亏岁额超过十亿美元;对半导体部门来说是解绑,独立出来以后,可以有更多的客户,从而以销量带动营收,从而实现自造血功能。

苹果、华为、小米等进入芯片设计领域的主要原因也可以总结为两点:首先,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手机主处理芯片是构成手机硬件系统差异化的最大因素,主处理芯片也是决定手机设备价值最关键的一点,如果还是像 PC 时代一样芯片由第三方提供,那么苹果手机与平板业务无法达到目前的利润率水平;其次,华为与小米自造芯片也是为了供应链安全,消费类市场需求向来波动剧烈,如果在核心元器件上没有可靠的供应源,那么在货源紧张时拿不到货是很正常的现象,小米在手机处理器与摄像头传感芯片上就曾吃过暗亏。

当然,苹果、华为与小米能够养得起 IC 设计部门,最主要的原因是手机出货量足够大。根据 IDC 的统计数据,全球智能手机 2016 年出货量达到 14.7 亿部,其中出货量前三大手机厂商均有自己的手机芯片设计部门,即三星(出货量 3.114 亿部)、苹果(出货量 2.154 亿部)、华为(1.393 亿部),小米虽然没有进入全球前五,但出货量也应该在 5000 万部以上(第五名 VIVO 出货量 7730 万部)。

这是什么概念?2016 年全球 PC 出货量也不过 2.7 亿台,英特尔凭借 PC 处理器爬到半导体榜首位置时,PC 年出货量远不到两亿台,何况还有一个常年列入全球前二十大,偶尔能进前十的竞争对手。

现在,一颗超大规模系统专用芯片是否值得开发,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使用量有多大,年出货量在 5000 万部以上的手机厂商具备了自研主芯片的基础。

做芯片九死一生?
雷军说做芯片九死一生,后面又说松果花了 28 个月就把“几乎是这个星球上集成度最高的元器件”量产,而且一次流片成功,从 2015 年 6 月份流片到 9 月份第一版芯片可以拨通电话只用了三个月。那么做芯片到底是难还是不难呢?

芯片设计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虽然由于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功耗要求越来越严苛,手机处理器等超大规模系统级芯片的设计复杂度不断增大,开发成本不断上升,但并没有到九死一生的地步,现在国内芯片设计产业链比起十几年前海思刚起步时成熟多了,人才、配套、资本都很充裕,只要舍得投钱,做一颗能工作的手机芯片并不难。

但难的是这颗芯片是否有市场竞争力,因为在先进工艺市场中,由于高昂的开发成本,没有人有九死的机会。海思好在起步早,虽然开始也是性能差、缺陷多,但由于有华为力撑,十几年持续投入终于开花结果,现在不仅摘掉了祖传 CPU 的帽子,麒麟系列手机芯片还成为了华为手机的卖点。如果早期产品没有竞争力,小米敢不敢大量用在自家手机上?如果性能不佳,小米敢为松果撑几代?

90 纳米或更旧的工艺(例如 130 纳米或 180 纳米)时代,流片成本与总开发成本比较低,很多公司对于产品开发迭代次数要求不高,一款产品改到第九版还不能量产的状况并不稀罕,这不会压垮一家设计公司。但随着先进工艺总开发成本越来越高,试错成本越来越高,根据 Gartner 的数据,一颗 28 纳米芯片的平均总开发成本在 3000 万美元左右,14/16 纳米约为 8000 万美元,而将来的 7 纳米,总开发费用则可能高达 2.7 亿美元。所以,现在没有公司能承受住这样的试错成本,松果做芯片能否成功,并不在于这一代,而在于第二代和第三代。

据业内人士介绍,松果第一颗芯片开发过程之所以能够成功,与小米以极低的成本拿下联芯的开发团队以及技术成果有关。2014 年 11 月小米旗下的松果与大唐电信旗下联芯签署协议,将联芯科技开发并拥有的 SDR1860 平台技术以 1.03 亿元的价格,许可授权给松果。据消息人士透露,此次联芯是以白盒 IP 方式授权给松果,即由联芯的技术人员将该平台的所有技术细节和盘托出,“大唐几十年几十亿的历史投入被小米一个亿拿走,目前一次性流片成功不能说运气好,”该消息人士称,“何况是白盒 IP,联芯的团队又扶上马送一程。”

有专家表示,对于集成了基带的手机系统级芯片,从零开始 2 年时间完成协议栈开发与入网入库测试是不可能的事情。

借助了大唐的力量

才能用 28 个月时间实现量产

所以,松果芯片能否成功不看这一颗,这是吃联芯的老本,能否活下来要看以后两三年的新产品。

雷军系难有行业标杆技术公司
从松果手机芯片发布会上的发言来看,雷军对于芯片设计业投资大、回报期长的特点有心理准备。但我仍然担心,雷军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拿小米对标华为确实对小米不公平,华为将近三十年到如今的规模,小米还不到十年,一度在智能手机上曾压倒华为,小米已经是全球硬件设备创业公司里的奇迹。

缩小到电子信息行业,在大中华区华人创办的公司里,有两家可以称为伟大的技术公司,晶圆代工领域的台积电通信领域的华为,已经是各自行业的标杆。如果雷军真想把小米打造成为一家伟大的科技公司,那么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总免不了被拿来与华为对比,以前是华为对小米,如今是海思对松果。

虽然雷军与任正非都是四十岁以后开始创业,但解决生存问题是任正非被迫创业的一个主要原因,而雷军的理想色彩更浓,衣食无忧的他是为了实现自己打造一家世界级科技公司的梦想。

创始人的性格(虽然小米是合伙人企业,但雷军无疑是精神领袖)对一家企业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华为的狼性与专注就是任正非性格的外化,凶悍、强硬、专注,没有机会时蓄而不发,机会来临时孤注一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28 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发起冲锋。”这样的性格可以造就一家伟大的企业,但生活中遇到,想必很难相处。网上传播的任正非语录中,颇有一些让普通人接受不了的言论,例如华为某个副总裁因为家庭原因而提出离职时,任正非一本正经地告诉他:你可以离婚啊。

台积电的张忠谋也以强悍严厉著称。

相比之下,雷军温文尔雅,情商颇高,网络上几乎找不到雷军与人相处失礼的报道,据传在早期,小米的每一篇报道,雷军会亲自与媒体进行沟通,接触过雷军的媒体人对他的评价都非常好,这是一个顺风顺水、重情重义又爱惜羽毛的人。他是天才的程序员,顶级的投资人,杰出的管理者,值得交往的朋友,但目前并不具备创造历史性技术公司的性格。

雷军的百度百科上说他讲究平衡,喜欢照顾很多人的感受,一件事情做的不对,他会立刻补救。他勤于反思,不停修正,每天都在“否定”自己,回顾、检查、修正再回顾。从他处理周光平的手段来看,这些评价不虚,当外人都看出小米手机硬件研发与供应链管理上存在重大问题时,雷军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决定将周光平架空。

雷军将自己的投资公司起名为“顺为资本”,投资确实应该顺势而为,但要打造一家伟大的科技公司,有时候是需要有逆势而为的勇气,要有扎硬寨、打硬仗的决心。做过多年天使投资的雷军能见到的机会太多,机会一多就不容易在一个方向下打硬仗的决心。

虽然不像乐视一样摊子铺向全宇宙,但雷军投资的小米系生态圈覆盖面也是非常大,华为虽然开始多元化,但通信仍然是其所有业务的核心,而台积电则坚守晶圆代工这一领域。

雷军的七字箴言中包含了专注与极致,但很遗憾,现在小米既不够专注,也不够极致 -- 与一般企业相比,在专注与极致上小米自然不输,但以伟大企业来要求的话,还不够专注与极致。

但不够专注与极致并不致命,最致命的是雷军不够坏。

面对社会舆论批评华为裁撤大龄员工,任正非直接回应: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这种话如果是从雷军嘴里说出来,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架空周光平需要花一年半的时间,早期加入小米的一些老员工随着小米极速扩张,很多已经走上了重要岗位,我推测这其中已经跟不上公司如今发展的人有不少,但以雷军的性格,像华为一样进行大换血的可能性不高。

伟大企业的创始人,很多在生活中都是一个混蛋。但慈不掌兵,想要打造一家伟大的科技公司?雷军可以更混蛋一些!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TFP401APZPG4 1 Texas Instruments 165-MHz TMDS DVI receiver/deserializer with HSYNC & Panelbus™ integrated circuit 100-HTQFP 0 to 70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9.99 查看
ADV7282AWBCPZ-M-RL 1 Analog Devices Inc 10-Bit, 4x Oversampled SDTV Video Decoder with Differential Inputs
$66.82 查看
TDA7052AT/N2,118 1 NXP Semiconductors TDA7052A/AT - 1 W BTL mono audio amplifier with DC volume control SOIC 8-Pin
$0.88 查看
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

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在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市场进入了前五名,特别是在印度,连续5个季度保持手机出货量第一。通过独特的“生态链模式”,小米投资、带动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同时建成了连接超过1.3亿台智能设备的IoT平台。

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在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市场进入了前五名,特别是在印度,连续5个季度保持手机出货量第一。通过独特的“生态链模式”,小米投资、带动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同时建成了连接超过1.3亿台智能设备的IoT平台。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与非网高级行业分析师。长期跟踪行业的变化发展,时刻关注产业动态,对于电子行业上下游的产业趋势变化、技术革新发展、行业新闻八卦均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握电子市场动态,架构交流平台,为中国的电子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