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与非专题 | 作者专栏 | 新品发布 | 电路方案 |与非社区 | datasheet | 博客空间 | 精彩活动 | 原厂资料 | 厂商专区 | 技术文档 | 行业热点 | 电子百科
国内目前能做“RISC-V+OS”的都是体制内的高科技企业,有大量资金作为保障,但这样会阻碍创新。
RISC-V已经经历了从学术到实际商业应用的过程。很多时候,尽管工作是不断的,但进展似乎是在一系列的“跳跃”中发生,而不是一条稳定的曲线。
共享底层架构意味着各种内核是彼此兼容的,相比ARM和英特尔,RISC-V提供了更高的自由度。
定制化是开源RISC-V内核的主要优势,拥有开源硬件是定制化成功的关键,要付出的主要代价是软件需要与硬件一起进行验证,但是,这对于处理器的特定用途而言不是问题。
RISC-V产品在过去1~2年内陆续出现成功的商用案例也给了产业界不少信心。
AIoT时代,32位MCU已逐步成为工业控制、智能硬件等市场的开发主流,并且市占率仍在持续增加。
目前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的经典案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开源处理器Rocket-chip、Pulpino;另一类为基于开源指令集的商业处理器——SiFive E3和U5。
在商业模式中,RISC-V处理器IP供货商向授权的客户提供内核设计,可以是软核或硬核。一般软核是以RTL来做为交货的依据,硬核大多是以netlist或GDSII来交货,目前市场主流仍以软核为主。
RISC-V开源的到底是什么?发展到现在,有哪些经典案例?IP碎片化,真的是RISC-V的送命题吗?和ARM终有一战?下一步要如何做大?
MEMS传感器产业格局下,本土厂商挑战重重
24 分钟前 预计 15 分钟阅读完
传中芯国际获美供应商供应许可,主要涵盖成熟工艺
51 分钟前 预计 1 分钟阅读完
工信部:我国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
1 小时前 预计 6 分钟阅读完
AI可创作与人类画作“难以分别”的艺术品
1 小时前 预计 4 分钟阅读完
工信部谈稀土为何只卖出"土"的价格:恶性竞争、无序开采
1 小时前 预计 3 分钟阅读完
微软任命80后英俊华人博士为大中华区新董事兼CEO
GPU迎来投资热潮 退潮后谁在裸泳
17 小时前 预计 8 分钟阅读完
MWCS21热议“智能云网”:能否助运营商向DICT转型?
17 小时前 预计 12 分钟阅读完
布局卫星产业,吉利谋求的绝不仅是无人驾驶
18 小时前 预计 6 分钟阅读完
Xilinx 7系列FPGA PCB设计指导(二)
18 小时前 预计 48 分钟阅读完
共有 71 篇文章
共有 5 篇文章
共有 186 篇文章
共有 10 篇文章
共有 60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