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01. 光辉岁月‍‍‍‍
    • 02. 内有隐忧‍‍‍‍
    • 03. 瞬息万变‍‍‍‍
    • 写在最后‍‍‍‍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贵为“中国发动机教父”的三菱,怎么也逃不开退市的命?

2023/11/01
2043
阅读需 15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三菱汽车,终于还是跟中国市场“say goodbye”了。

作为眼睁睁看着广汽三菱一步步走下坡路过来的各位,在看到“销量下滑”、“工厂被曝停产”等系列消息时,想必就已经对广汽三菱的最终结局有了一个基本预期。

毕竟这两年国内市场上倒下的合资品牌不止一个,哪怕是闭着眼睛猜,大家也能猜到三菱是个“大限将至”的状态,问题只在于“大限”在什么时候。

等到今年10月24日广汽集团终于发布公告时,尽管顶着“广汽三菱迎来重组”的名头,明眼人也能一眼看穿:三菱汽车在中国是真的凉了。

当然,作为曾经有过蜜月期的合作伙伴,广汽集团的安排还是给足了三菱汽车体面的:工厂由广汽埃安接盘,销售公司则继续保留,以提供售后服务。

比起最后破产清算、连经销商都被欠一屁股债的广汽菲克,还知道考虑车主权益的广汽三菱,多少算是善终。

时至今日,三菱国产化的历史正式结束,中国车企反向出海合资的历史却慢慢开始。

我们也刚好趁着这个机会重新梳理一下,三菱在中国为什么衰落?三菱的退出,又意味着什么?

01. 光辉岁月‍‍‍‍

正如众多想要打开中国市场的海外车企一样,在当年消费潜力巨大但技术基础薄弱的中国市场,但凡肯引进几款主力车型,那真是随随便便就能赚到爆

三菱汽车自然也是一样。

在WRC(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上屡屡夺冠的EVO、在达喀尔拉力赛上战功赫赫的帕杰罗,两款有资格在车迷心中定义“性能”的经典车型,都曾引入中国市场销售,其中帕杰罗后期还登陆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

再加上一款空间丰富、功能强劲的欧蓝德,三菱汽车那些年不说在中国市场上大红大紫,至少也可以说是名声在外。

2003年的时候,三菱在中国销量就达到14万辆的好成绩,是当时日系第一。只不过这么多年三菱的销量也一直没长进,跌跌涨涨的,除了2018年销量达14.4万辆,2003年的销量巅峰再也没被超越过。

但不管怎么说,1973年开始对华出口中型卡车的三菱汽车,在中国50年的销售历史中,还是积淀了不少的品牌价值。

不仅车是被追捧的、品牌是被认可的,更要紧的,三菱还是合资时代唯一一家在中国开办发动机合资公司的外国车企。

上到如今脱胎换骨的吉利、长安、比亚迪,下到逐渐悄无声息的众泰、陆风、东南,掰着手指头数一数,几乎全部的中国车企,都曾在早期发展阶段使用过三菱的发动机。

沈航三菱和东安三菱加一起,用物美价廉、皮实耐造的三菱发动机,支撑了数不清的国产车型。

就连为长城汽车立下汗马功劳的爆款车哈弗H6,当年也曾在2.4L车型当中搭载过三菱的4G63发动机。

时至今日,老车迷们可能不再关注三菱汽车的最新动态,但他们仍然会记得三菱有一个经典的发动机系列,型号为4G63

尽管大家都知道,三菱对中国输出的、两家发动机合资公司生产的,绝不是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但三菱发动机至少解决了咱们自主品牌最开始踏上造车路,核心零部件那个“有没有”的问题。

先走起来,后面才能跑,汽车行业的发展也脱不开这个最简单的道理。

不管怎么说,在中国汽车工业艰难的起步阶段,三菱的确曾给予我们一份独一无二的助力。

02. 内有隐忧‍‍‍‍

对于三菱肯卖给中国车企发动机这件事,我们感念是感念,但事还是要一分为二地去看的。

且不说三菱在中国做发动机生意,没少搞“强制发动机+变速箱捆绑销售”、“输出阉割版4G63发动机”之类的高姿态动作。

就说三菱为啥肯卖发动机这个问题本身,也不算三菱自愿,多少属于是迫不得已。

因为从根上讲,同为日系车,但三菱汽车却并没有如丰田、本田一般牢牢掌握住自己企业主导权的资格。

三菱汽车头上还有个三菱集团,那才是真正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日本财团,再往前捯一下,三菱是和日本近代史几乎同龄,靠海上运输、造船业发家的日本四大财阀之一——三菱财阀

现代的三菱集团,拥有以三菱银行、三菱商事、三菱重工为核心的几十家企业,横跨矿业、造船、金融、房地产等等产业,而1970年才从三菱重工独立出来的三菱汽车,只不过是三菱庞大躯体中延伸出来的一根触角。

从企业“亲疏远近”的程度看,三菱汽车只是三菱集团旗下的“孙公司”,汽车业务在三菱重工(主要涉及交通运输、船舶、航空航天)都不算是核心业务,放到三菱集团就更排不上号了。

所以,三菱集团对三菱汽车的态度基本上就是:虽然家大业大,但是家里孩子也多,三菱汽车又不是嫡系,随便给点能自立门户就行了!

于是,基于难以在集团内获取更多资源的这一前提,三菱汽车从三菱重工独立出来之后,陆陆续续找了不少外人合作。

先有戴姆勒-克莱斯勒控股37%、后又加入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仔细盘一盘三菱汽车的历史,真正独立的日子其实屈指可数。

这就导致三菱汽车作为一家汽车制造商,少了很多对企业本身的战略规划上的思考。

无论是三菱集团,还是戴姆勒-克莱斯勒和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都不会把三菱汽车的发展放在最优先的层面上考虑,而是将其作为一枚棋子置于全盘进行考——什么产品规划、全球布局,岂是你小小三菱汽车能置喙的事情?

就比如2015年三菱成为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中的一员后,宣布全面停止轿车研发,只专注SUV和皮卡。这背后的决策原因,恐怕就是为了避开竞争,给雷诺和日产的车型让路。

至于摆在三菱头上最重要的,恐怕一直都是利润率。

因而表现到中国市场上,三菱汽车显现出重资产运营如建立合资公司、在当地建厂的操作总是三心二意不够有诚意,在输出技术、销售整车和零部件等轻资产运营方面反倒更加青睐。

三菱汽车大力发展中国市场的30年时间里,光是整车合资公司的合作对象就有长丰、东南、北汽、广汽。注意,这只是主要的四家!

要是三菱汽车家底够厚也就算了,像本田、丰田那样不同车型各家分一分,在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日子里,总能吃上肉。

要命的是,三菱汽车本身车型就没那么多、对外输出的意愿也不强,后期连广汽一家都喂不动,还要动用广汽自身的平台和技术反向输血;

更别提三菱汽车跟每一家合作的时间也不长,根本不是长期耕耘、共同成长的态势,反而看起来像极了打一杆子就要走,又怎么能敏锐察觉到中国汽车市场上的变化,并及时在经营层面上作出调整呢?

至于三菱汽车肯对中国市场输出发动机技术,没有紧跟其他外国车企死死握住核心技术的理由,也脱不开日本泡沫经济时期遭遇财务危机的影响。

到那样的时刻,三菱汽车要自救必须得想尽一切办法创收,自然也没有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矫情考虑了。反正以90年代末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情况看,卖点自家不稀罕的成熟技术都完全不缺销路,这么好赚的钱为啥不挣?

于是,我们看到三菱汽车在中国起起伏伏,三菱发动机播下的种子却在自主品牌身上发扬光大的场面。

一声中国发动机教父送给三菱,半点不过分。可今天,也到了教父该退场的时间。

03. 瞬息万变‍‍‍‍

再回到本篇开头,很多人之所以对三菱汽车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完全不惊讶,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三菱汽车CEO加藤隆雄在2020年的发言。

他在三菱汽车的股东大会上表示,将逐步缩减包括欧洲、中国在内等市场的业务,以提升利润率。

当时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就已经相当不尽如人意了,之后的三年间更是愈发萎靡不振,销量在下滑、提供的车型也非常老旧

修修补补的欧蓝德在同期一票新车映衬下越来越没有竞争力,PHEV版却迟迟未能引进;

首款也是唯一的纯电车型阿图柯源自广汽倾情技术支持,几乎只贴个三菱标的事实让人怀疑为何不直接购买埃安;

新劲炫、奕歌、L200这三款“其他”车型在市场上更是默默无闻,连输入法都无法精准识别车型名词。

在此情况之下,没人认为加藤隆雄这番话只是随便说说,大家都觉得三菱汽车高层去意已决。

毕竟,三菱汽车只是在中国市场上不好过,不是在其他全球市场上也都不好过。

事实上,2022财年三菱汽车的全球营收和利润表现都相当亮眼:销售净额24581.41亿日元(约12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6%,归母净利润为1687.3亿日元(约8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7.9%。

与之作为支撑的,刚好是三菱汽车在东南亚市场的优异表现。

这也更加印证了三菱汽车收缩战略实施、重心转向东南亚市场的合理性。

如果把范围扩大一些,我们则可以发现,不止是三菱汽车,铃木离开中国之后,在印度也混的越来越好,几乎整个集团在中国都没有姓名的Stellantis,更是在今年上半年凭借984亿欧元的净营收和109亿欧元的净利润,一举成为全球最赚钱的车企。

以上现实不得不说,多少有点让等着看笑话的乐子人不解,咋离开中国市场之后,这些“战败者”还越过越好了?难不成我们才是影响全球汽车市场大环境的那一方?

哎你别说,还真是这样。

汽车工业发展百年,新能源技术日新月异,今天过于明显的趋势已经无需他人介绍,新能源绝对是汽车工业的未来。

只不过,这个未来究竟采用怎样的技术来支撑,尚且还不分明。

但趋势明了,不代表全球汽车市场的消费进度也在同步推进。

正如以燃油为动力核心的汽车最早自欧洲发端,后陆续进入北美、日本、韩国、中国等多个市场,现在新能源汽车,也逐渐在中国、欧洲等多个市场进行渗透。

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35%的中国,毫无疑问是新能源汽车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就汽车功能配置的丰富度以及智能驾驶的完成度而言,不客气地说一句,中国市场的探索进度是全球最高的。

如三菱汽车这般选择放弃中国市场,转而深耕其他市场的外国车企,当然是基于企业经营状况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但反过来,也是畏难的最好写照。

眼下,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探索进度跟不上中国市场的迭代速度,所以干脆脱离这条赛道,回归自己原有的传统优势,去抢占此前未曾经营完善的市场。

这样做不能说是不合理,甚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可以快速收到不菲的成效。

但再“落后”的市场也总有进化的那一天,当中国市场上的幸存者们,在这片竞争烈度最大的土地上厮杀出个胜负、敲定了游戏规则之后,剩下的竞争者还有逆势翻盘的机会吗?

写在最后‍‍‍‍

社长并不是在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天下无敌了,或者但凡退出中国市场的外国车企都是失败者。

新能源的发展之路还很长,长到燃油车用多少年发展至成熟,新能源汽车也可能如此。

如果说今天的跨国车企巨头要倒下,绝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样的,今天的新能源车企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家车企无论是衰落还是崛起,都会以年甚至是十年为单位计算。

但社长相信,最起码我们会有几家车企在激烈的拼杀中成长为丰田、大众这样的全球汽车巨头,华系车也会在全球市场中成为新的风向标。

既然中国车企已经走在进化的道路上了,那些离开中国市场的跨国车企究竟要怎么选?

是应该彻底避其锋芒、偏安一隅,还是吸取在中国获得的经验教训,改变自己、争取将来?

 

你是怎么看三菱汽车这些离开中国市场的跨国车企的呢?欢迎加入公社社群,和我们分享你的看法!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AD8361ARMZ-REEL 1 Analog Devices Inc LF to 2.5 GHz TruPwr™ Detector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7.33 查看
L6206D 1 STMicroelectronics DMOS dual full bridge driver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8.42 查看
L6206QTR 1 STMicroelectronics DMOS dual full bridge driver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6.72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