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是支撑集成电路设计的核心工具链,通过计算机平台实现从功能设计、逻辑验证到物理实现的全流程覆盖。随着半导体工艺向3nm/2nm节点突破,EDA技术已从传统设计工具进化为融合AI算法与云架构的智能中枢。其核心突破体现在智能化设计引擎以及云原生架构重构两大方向。这一技术跃迁使EDA成为半导体创新的底层加速器,推动芯片设计效率提升3-5倍,支撑AI芯片、车规级处理器等复杂系统的开发需求。
全球EDA市场仍由新思科技(32%)、楷登电子(28%)、西门子EDA(18%)主导,但中国力量正在崛起:华大九天2024年营收12.22亿元创历史新高,通过收购芯和半导体补全Chiplet设计工具链,数字电路工具覆盖率突破80%;概伦电子的器件建模工具获台积电3nm工艺认证,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达71%;广立微芯片良率分析系统打入三星供应链,良率预测精度达99.3%。
2024年中国EDA市场规模突破160亿元,同比增速18.5%。AI芯片、车规芯片、存算一体芯片成为三大驱动力。例如在AI芯片设计中,单颗AI芯片需调用50+EDA工具,带动验证工具需求激增300%;国产厂商芯驰科技采用华大九天工具完成ASIL-D级自动驾驶芯片设计;在新兴市场中,Chiplet配套EDA工具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35亿元。
同时,国家对于半导体产业的政策红利从未停止,"十四五"专项政策持续加码。北京/上海/深圳设立EDA产业基金,单项目最高补贴1亿元。华为海思与华大九天共建"EDA联合实验室",导入28项自主IP;教育部新增12所高校"集成电路EDA"专业,年培养人才超5000人;腾讯云联合概伦电子推出EDA云平台,设计成本降低40%;芯和半导体突破2.5D/3D封装仿真技术,支撑长江存储128层堆叠芯片设计。
虽然EDA工具的国产化进展轰轰烈烈,但是存在的风险和挑战一直不小。国产工具在5nm以下制程覆盖率不足30%;国际三巨头构建的PDK(工艺设计套件)护城河成为难以逾越的生态壁垒;地缘风险加剧,美国BIS最新清单限制GAAFET工艺相关EDA出口。
根据2024年数据,预测2025年国内EDA市场规模达200亿,同比增长18.7%,其中国产化率增加到17%。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深度重构的背景下,中国EDA产业正经历从"替代者"到"创新者"的蜕变。随着华大九天等领军企业完成关键技术突破,叠加AI+云计算的新模式革命,2025年有望成为国产EDA工具实现全流程覆盖起始的里程碑之年。这场芯片领域的"工业软件突围战",不仅关乎产业安全,更将重塑中国半导体的创新版图。
本期报告统计了84家本土EDA/IP企业的地域分布、产品系列,并对比分析了5家本土上市公司在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的营收、利润、研发投入近况,以供大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本期产业地图详细内容,请点击下载下方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