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02. 为何要大力发展“新基建”?
    • 03. 如同路与电:联接与计算成新基建核心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国务院参事徐宪平:联接+计算是“新基建”的核心

2020/07/16
225
阅读需 14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今年 3 月国家提出“新基建”后,相关话题的讨论十分热烈,但业界其实存在很多疑惑和误解,以为新基建项目是为了提振经济临时想的策略,可谓“横空出世”,目标是为了建设 5G 等多个工程等。

对此,在近日北京鲲鹏联合创新中心举办的“新基建: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高端对话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徐宪平作为主讲嘉宾,对“新基建”做深度解读。来自北京市经信局、北京朝阳区、中国石油大学、华为等代表共论“新基建”。

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徐宪平

作为政策制定的重要参与者,徐宪平参事就“新基建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缺什么、要什么”等问题进行了阐释,让行业再次对“新基建”有清晰的认知。徐宪平此前在国家发改委担任副主任期间,就负责过大量传统基建工作。

01. 新基建是什么、何为“基”?

对于“新基建”如何而来的问题,徐宪平表示,国家领导人先后五次谈到“新基建”概念,比如早在 2018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总书记提出加快 5G 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到今年 5 月在山西考察时,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上不断取得突破,新基建正式孵出水面。

徐宪平介绍,在今年 6 月,领衔编写《新基建: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时,徐宪平去多地调研,与 40 多家政府部门、60 多家重点企业面对面座谈交流,进一步明确了“新基建”的核心,即“一是联接,二是计算,三是交互,四是安全”。可见,联接+计算被徐宪平定义为前两大核心。

而根据中央提法及调研,他总结了“新基建”的八大基础。第一,基础网络。基础网络是数据传输走向万物互联的高速通道,它是以 5G 为核心,包括网络设备、传输设备、无线基站

在新基建东风下,我国 5G 正在快速发展。今年全国将建成 63 万个 5G 基站,2021 达到 100 万个,2022 年提升至 122 万个,到 2025 年 5G 基站将达到 489 万个。可见,作为新基建核心基础,5G 将得到快速发展。据华为预测,到 2020 年年底,我国将占全球 5G 基站建设数的 50%以上,用户数量占全球 70%以上。

第二,基础数据。徐宪平认为基础数据是数据分析智能计算的粮食。数据包括数据存储载体、大数据中心、分布式数据中心、数据本身。

国际数据公司(IDC)和希捷公司研究报告显示,2018 年,中国数据量占到全球数据量的 23.4%,数据规模达到 7.6ZB,预测我国 2025 年数据规模将达 48.6ZB,超过美国同期的数据产生量约 18 ZB,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生产国。

第三,基础硬件基础硬件以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新型显示器为核心,包括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和网络连接设备,是构建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网络的基本物质条件。

 

“重点是提升网络设备连接传输能力,智能计算算力算法。”徐宪平特别强调了芯片。据悉,芯片作为集成电路的载体,是每年我国主要商品中进口数量、金额最多的,大大超出石油、粮食、铁矿石进口金额。2019 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为 21079 亿元,特别是高端芯片主要依赖进口。因为在 CPUFPGADSPMPU、DRAM 和 NANDFlash 等核心芯片产品市场,国产芯片几乎一片空白,高端芯片主要依赖进口。

第四,基础软件基础软件是数据安全运行、高效运行、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石。在徐宪平看来,基础软件是数字技术之基,网络安全之灯。我国除了硬件是短板之外,软件也是短板。

据悉,我国软件业务收入从 2010 年的 1.34 万亿元增至 2019 年的 7.18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8%。但数据显示,2019 年,win10 占有 46%,win7 占有 36%,MacOS 占有 5%,前 10 名中没有国产操作系统,自主研发操作系统主要是以开源系统 Linux 为基础的二次开发,国产操作系统在核心技术和市场占有率上缺乏优势。

此外,徐宪平还详细介绍了“新基建”包含的另外四大基础,包括基础平台、基础应用、基础标准以及基础安全。

他指出,与前几次工业革命相比,正在兴起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所代表的不是任何单一的技术,而是一系列技术发展的趋势。多种技术的交叉,对未来社会带来多维辐射。这些趋势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成为强劲的引爆点,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02. 为何要大力发展“新基建”?

为何要发展包含 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对于细节,业界有很多猜测和争议,但大家都认为核心是发展数字经济。

徐宪平明确了这点,并进一步指出,全球已经进入到一个万物互联、人智相联的数字时代。全球数字经济从 2008 年的 4.8 万亿,上升到 2019 年的 39.9 万亿。

谈及为何发展 AI,徐宪平分享了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人工智能将显著的提高生产力。在人工智能领域,领跑者和落后者差距很大,领跑者到 2030 年现金流增长 120%,落后者却要下降 23%。

而对如何看物联网和互联网,徐宪平指出,互联网是加法,物联网是乘法。新型基础设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但是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互联网基于人的连接,物联网基于物的连接。

“超速率、广连接、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性的 5G 技术商用,为物联网迎来爆发式增长。”徐宪平介绍,到 2020 年 5G 带来物联网飞速发展,带动我国经济产生量达到 6.3 万亿,创造就业机会 800 万个以上。

据介绍,“新基建”投资 17.5 万亿,将为我国带来 21.6%的年增长率,由此带动上下游产业规模 82.8 万亿,年均增速 22.6%。徐宪平总结到,新基建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应用价值会越来越高,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干什么?

对于“新基建”如何实施的问题,徐宪平介绍,重点要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垂直行业应用,目前这些应用已经在抗疫工作中大放异彩,如钟南山院士领衔广东 10 位顶级专家对新冠肺炎和重症病例进行远程会诊;高校搭建网络课堂、开展在线学习;企业开展线上办公、远程办公。

一些地方政府发展垂直行业应用的具体做法,起到示范作用。今年 4 月 8 日,上海首先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提了 4 个 100+,集聚 100+创新型企业,推出 100+应用场景,打造 100+品牌产品,突破 100+关键技术,提了 9 大发展重点。

6 月 10 日,北京出台了加强新基建政策,尤其强调了 5G 和千兆光纤等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作为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北京抓住算力、数据、普惠 AI 等数字经济关键生产要素,在“新基建”关键领域进行了全方位实践,形成 5G 示范区、大数据平台、鲲鹏联合创新中心等一批成果。

缺什么?

对于我国“新基建”缺什么的问题,在徐宪平看来,我国最大的问题还是关键技术和产品,也就是通常讲的“核高机”: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技术软件、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光刻机、刻蚀机等。

据悉,虽然我国研发投入增长很快,2019 年研发投入已经达到了 21737 亿元,研发投入占 GDP 的 2.19%。2018 年这一比例为 2.18%,同年美国为 2.83%、英国为 1.88%,差距并不大。

但是,从基础研究来看,2019 年研发投入的 21737 亿元中,基础研究只占 1209 亿,占比只有 5.6%,2018 年时为 5.7%。但 2018 年美国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是 18.6%,日本是 22.14%,英国是 18.1 亿,法国是 22.74%,韩国是 25.77%。因此,徐宪平表示我国研发投入更多集中在应用、实验上,在基础领域投入并不高。

“没有高水平、高强度的基础研究投入,就难以产生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成果,难以形成自主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标准,只能沿着别人的灯塔航行,跟着别人的火把追赶。”徐宪平强调。

因此他建议:“要确立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科技和产业的结合,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让企业在研发方向、技术路线、成果转化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要什么?

“新基建”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和市场培育,存在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徐宪平表示,“新基建”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以及新产品、新服务联系紧密,“新基建”的推进路径应以市场化、企业化运作为主,政府加强规划导向和配套政策,更大力度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应用,强化国有企业科技攻关责任,支持民营企业开发应用场景。

03. 如同路与电:联接与计算成新基建核心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新基建”的根本在“基”。而“基”的两个核心是联接与计算,就像路和电一样。

“新基建: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高端对话

在此次对话上,华为北京总经理刘阳表示,“要想富,先修路”,在传统行业,物流是根本,而对数字经济而言,联接是助力经济增长的根本。当然,“还有句话叫,要想机器跑的快,还是要靠电。但是要想数据跑的快,得靠算力。”

刘阳还介绍,新基建建设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 5G 网络、全光网络等;其次是融合基础设施,如何通过云、大数据、人工智能,使能企业。

在数字经济时代,云、AI、5G 的落地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地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指标,云、AI、5G 等技术的融合,也将带来经济效率和质量提升,推动经济体量乘数式倍增。

这点得到多个地方政府的重视,比如北京。今年以来,北京发布“新基建”相关意见和规划,率先提出将新型基础设施和“新业态新模式”联系起来,为“新基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据介绍,华为凭借自身的 5G 能力,全力支持运营商加快完善首都 5G 网络覆盖;同时打造“一云两翼双引擎”的计算产业布局,持续构建 5G+云+AI 的开放生态,携手北京建设鲲鹏联合创新中心,加速培育从计算基础设施到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为首都经济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提供强大动能。

可见,在徐宪平所强调的中国新基建的核心以及欠缺内容方面,华为正发挥自身 30 多年的研发优势,与合作伙伴积极开发新联接和新计算产品与方案,通过 5G 和鲲鹏生态等,支撑“新基建”获得“新速度”。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88E1512-A0-NNP2I000 1 Marvell Technology Group Ltd Ethernet Transceiver, 8 X 8 MM, GREEN, QFN-56
$23.12 查看
TJA1043TK/1Y 1 NXP Semiconductors TJA1043 - High-speed CAN transceiver SON 14-Pin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1.96 查看
KSZ9031MNXIA-TR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DATACOM, ETHERNET TRANSCEIVER, QCC64
$41.55 查看
华为

华为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华为约有19.7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成为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础;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通过AI重新定义体验,让消费者在家居、出行、办公、影音娱乐、运动健康等全场景获得极致的个性化智慧体验。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华为约有19.7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成为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础;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通过AI重新定义体验,让消费者在家居、出行、办公、影音娱乐、运动健康等全场景获得极致的个性化智慧体验。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黄海峰,科技媒体人,通信世界原副主编。北京邮电大学毕业,从事ICT领域研究和报道11年。关注5G、IoT、终端、AI、云等领域的融合发展。聚焦知名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商、终端企业、IT企业等。运营“黄海峰的通信生活”(hhfine)微信公众帐号以及“海峰看科技”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