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一、投融资密集 新技术亮眼
    • 二、白名单扩容 政策监管力度尚待加强
    • 三、整车企业入局 实现原材料闭环
    • 四、海外回收市场升温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年度盘点 | 动力电池回收“真火”还是“虚火”?

2023/01/11
780
阅读需 11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动力电池回收形成高体量独立赛道是大势所趋,但是从行业规范度、市场格局清晰度、商业模式持续性上看,回收市场尚且处于方兴未艾的“青春期”。

随着新能源汽车爆发式放量,大规模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后,电池回收也成为保障材料供应链安全的主要路径。

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并行,电池回收市场存量可观,增量迅猛。GGII预计,到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累计将达到137.4GWh,需要回收的废旧电池将达到96万吨。

回顾2022年,不管是从新增回收主体数量、资本市场投融资频率、国家政策关注度看,还是从另一面小作坊高价竞买扰乱市场的“杂音”来看,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确确实实火了。至于这把火是“真火”还是“虚火”,业界评判不一。

可以肯定的是,相当一部分新入局企业在技术路线储备、生态格局搭建上缺乏沉淀与思考,对动力电池回收的“热情”来自于上游碳酸锂价格高企带来的短期利润。当锂价回落至正常区间后,大浪淘沙,行业洗牌的阵痛期或许就在不远处。

高工锂电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形成高体量独立赛道是大势所趋,但是从行业规范度、市场格局清晰度、商业模式持续性上看,回收市场尚且处于方兴未艾的“青春期”。

为此高工锂电梳理了2022年动力电池回收的四大面向,为2023年行业变局可能的方向提供参考。

一、投融资密集 新技术亮眼

2022下半年,电池回收领域融资动作频发,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及产能扩张。

7月,杰成新能源宣布完成过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随后,杰成新能源总投资30亿元的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项目选址于江门市,预计2023年一季度投产,涉及梯次利用、拆解生产、湿法化工冶炼等产线。

8月,金晟新能源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月3日,金晟新能源又宣布完成C轮融资,由政府背景的产业资本领投。至此金晟在短短半年内就完成了B、C系列融资,总额累计超10亿元。

同8月,昇科能源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昇科能源致力于构建电池智能化基础设施平台。在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环节,提供智能化电池检测、估值和交易服务解决方案。

9月,赛德美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赛德美首创了全组分物理法回收工艺,在精确化回收拆解退役动力电池的基础上,对相关材料、组分的进行循环再利用。当前可实现动力电池90%以上的全组分回收率。

同9月,恒创睿能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完善梯次利用产品系列开发,新能源退役锂电池循环处理产能构建以及新型锂电湿法回收技术拓展。

恒创睿能还在湖南湘江新区签约投资,建设年产10000吨锂电池材料回收和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项目。

随着CTP技术成为“潮流”,以及刀片电池、麒麟电池等新电池的起量,维修拆解的难度有所提高在电池规格众多的情况下,如何形成大规模、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回收产线尚是难题。

跟随这些变化,电池回收工艺技术及装备将迎来更大的挑战。社会资本的大规模进入,将有力地推动动力电池回收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产业化应用。

二、白名单扩容 政策监管力度尚待加强

2018年后,工信部、发改委等多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多次强调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明确国家大力发展动力电池回收的态度。

工信部于2018 年 7 月公布了第一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名单,包括华友循环、豪鹏科技、格林美、邦普循环、光华科技 5 家。2021 年 1 月,工信部第二批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白名单,共计 22 家,截至2021 年 11 月第三批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白名单企业总数增至 47 家。2022年 11 月 16 日,工信部就第四批名单公开征求意见,该批次共计 41 家,至此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总计超 80 家。

一直以来,小作坊与正规军的尖锐矛盾之一在于货源的争抢,扩容白名单可以加速规范以及淘汰小作坊和黑作坊出局。未来通过正规回收渠道回收的动力电池将大幅增长。

但也有业界人士向高工锂电表示,仅靠工信部牵头,正规企业获得的政策支持力度仍远远不够。小作坊对动力电池的粗暴拆解方式,以牺牲环境和员工人身安全为代价。如想要彻底扭转这种乱象,需要各地工信局、工商局、环保局、公安部门等多方协作,甚至将其纳入到中央层面的环保法立法过程。

总体而言,白名单的排他性不够明显。回收政策总体以鼓励、指导、建议等软性政策为主,缺乏法律法规性等强制性政策。

2022年9月,工信部在“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发布会上提出四个工作重点:

    • 加大监管约束力,强化电池流向管理,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加大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行业技术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对接;

实行“有进有出”动态调整,培育骨干企业,向优势企业倾斜。

可以看出,强监管、重梯次利用、培育骨干企业正在成为政策关键词,总体将进一步利好具备正规回收资质、且技术先进的企业。

三、整车企业入局 实现原材料闭环

继电池企业之后,2022年下游车企开始加码动力电池回收。

究其原因,新能源车企毛利率情况普遍不容乐观。随着碳酸锂价格上涨传导至动力电池环节,新能源汽车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国家补贴的退出也放大了造车成本的压力效应。布局动力电池回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车企的成本压力。

3月,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广州)有限公司发生工商信息变更,经营范围新增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服务等,标志着特斯拉在中国正式部署动力电池回收。

4月,比亚迪宣布在浙江台州成立台州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由比亚迪间接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销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新材料技术研发等。

5月,宝马集团宣布与华友循环携手进行动力电池材料闭环回收与梯次利用,将高比例提炼后的镍、钴、锂原材料100%返回到宝马自有供应链体系,以实现动力电池原材料的闭环管理。

8月,一汽解放与宁德时代共同成立解放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面开展车电分离服务、整车租赁及运力承接服务、二手车及电池回收服务等合作。

11月,吉利汽车宣布将在宜春市袁州区投资建设磷酸铁锂材料及10万吨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12月,吉利汽车在江西成立新能源科技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

12月,欧洲车企集团Stellantis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斯泰兰蒂斯(上海)与天奇股份建立合作,天奇股份将为前者提供覆盖全中国市场的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及循环利用服务,服务期限为5年。

2022年,车企、电池企业、材料企业、第三方回收企业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签订长协订单等方式,使产业整合度不断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更加深入。

四、海外回收市场升温

国内企业不断加强对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投资的同时,国际市场上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也在升温。

2月,美国Redwood Materials宣布在加州启动一项电动汽车电池回收计划,福特和沃尔沃是首期合作伙伴,目标到2025年产出约100GWh铜箔和正极材料。

5月,美国宣布《两党基础设施法》,投入近7400万美元推进国内电池回收和再利用,加强美国电池供应链建设。

欧盟碳关税法案正式落地叠加电动化提速,欧洲本土动力电池产业链建设进入加速阶段。

5月,Northvolt与Hydro的电池回收合资企业Hydrovolt位于挪威腓特烈斯塔的工厂开始运行,每年可处理约1.2万吨废旧电池,材料回收率达到约95%。计划到2025年回收约7万吨电池,到2030年回收约30万吨电池。目前Hydrovolt是欧洲本土最大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

为满足本地化产能建设、配套国际客户的需求,中国企业也在进军海外回收市场。

5月,格林美与匈牙利驻上海总领事馆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匈牙利布局新能源汽车用高镍前驱体生产及报废动力电池循环回收项目。将满足ECOPRO、优美科等欧洲客户对本土化供应三元前驱体材料的要求。

中国企业加码欧洲电池回收布局,可形成自有供应链体系,加速自身本土化进程。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SN74AHC1G14DCKR 1 Texas Instruments Single 2-V to 5.5-V inverter with Schmitt-Trigger inputs 5-SC70 -40 to 125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28 查看
SN74HC14D 1 Texas Instruments 6-ch, 2-V to 6-V inverters with Schmitt-Trigger inputs 14-SOIC -40 to 85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2 查看
MM74HC14M 1 Texas Instruments IC HC/UH SERIES, HEX 1-INPUT INVERT GATE, PDSO14, PLASTIC, SO-14, Gate
$0.58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公众号ID:高工锂电;专注于锂电、动力电池领域的集产业研究、专业媒体于一体的全方位整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