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无人配送深入“战疫”前线,点爆无人驾驶发展

2020/02/20
140
阅读需 17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疫情之下,人与人的接触暗藏风险。可是,医护人员还需要频繁进出隔离区进行配药、测量体温等基础工作;货物运送工人们还需要将大批大批的物资运送进武汉各个医院,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无法耽误。

于是乎,有人呼吁无人配送尽快“上线”。多家线上电商平台纷纷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原本专注于室内送餐的机器人,从餐区开始走向疫区;无人配送车、无人机也走出试运营,开始上前线“抗疫”;在复工之际,无人出租的需求也提前到来……

如此,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避免了人与人面对面的接触,极大降低疫情的风险。苏宁金融研究院预测称,此次疫情可能是无人配送加速发展的契机。

无人配送的价值正在慢慢地显现出来,那么,哪些科技企业率先加入了这场“生命争夺战”?无人配送的技术发展得怎么样了?真正的无人车时代,会提前到来吗?

室内机器人从餐区走向疫区
这个春节假期,人们都是拧紧了神经在过的。

1 月 25 日(大年初一),一新加坡航班“空降”杭州,机上 335 名乘客中 2 名发烧人员送至医院,其余武汉乘客在机场宾馆就地隔离,另外 219 名其他乘客在中共杭州市委党校集中医学观察。

次日(大年初二),接到需求的擎朗智能 CEO 李通立刻在工作群发起前往隔离点支援的号召。应者云集,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家中“顶梁柱”、也不乏 97 年的年轻大小伙。协调之后,有 6 个志愿者奔赴了杭州党校,他们在两天内迅速完成了 8 层重症隔离区的 16 台送餐机器人部署。

自此,擎朗智能的送餐机器人花生成为第一个重症隔离区的商用服务机器人。据擎朗智能工作人员向 AI 报道介绍,花生一次可以送多达 60 个房间,每次送餐都会有“大家好,我来为大家送餐了,祝您用餐愉快”的语音提醒,除了送药、送餐,花生还能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送往疫区的机器人较以往餐厅工作的机器人,在自动送餐模式上有所升级,“平时在餐厅送餐环境下,机器人从 1 号桌在被服务员按下确认键才去 2 号 3 号桌,但是在为有效避免人和人接触,需要在最短时间调试为全自动,机器人会在一个房间停留 20 秒后自动离开。”

在机器人部署完毕后,擎朗智能 6 位技术志愿者在接受隔离期间,其中有 2 位开始发低烧,“我们都为此揪心,医生看诊后才知道是前期赶工疲劳过度导致的,直到他俩体温恢复正常,大家才松了口气。”

在杭州取得良好反响后,李通开始思考怎么帮助湖北一线。但是他面临的问题是,湖北有很多重症隔离区,这些机器人怎么过去,技术人员过去部署一个医院后就要被隔离 14 天,那要怎么在短时间内满足当地需求。

“我们选择了几个方案,之前在武汉当地有很多合作餐厅,我们便向他们借用机器人,由当地技术支持同事安装部署。但能借出的数量还是比较少,于是我们在一周前通过武汉文创联系的物流,从嘉兴工厂又发出 20 多台机器人前往武汉,在上周五又发了 10 台前往孝感。”

据擎朗智能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已经在武汉方舱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多个医院及湖北孝感、宜昌、洪湖等城市的定点医院完成部署,此外,在北京、上海、杭州、温州、广州、深圳、重庆、福州等十几个省份多家医院、医学集中观察点也有擎朗智能驰援的身影,总数量多达 1000 台以上。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网友担心在医院并不宽敞的走廊内,机器人的运动如何快速躲避健步如飞的医务人员?机器人是否防水,可否直接进行喷洒消毒?

擎朗智能的工作人员解释称,“其实医院环境比餐厅环境还简单。虽然医院很忙但实际上医生走动非常有序。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在拥挤的餐厅运行三年多,避障方面没什么问题。机器人消毒方面,只要跟正常硬件杀毒一样操作即可,防水也不用担心。”

除擎朗科技之外,其他一些专注于无人配送的企业也这场战役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比如,1 月 26 日,普渡科技对外宣布“技术抗疫”计划,截至目前,普渡科技公司已支援部署了 100 多台机器人在湖北省多家医院及广东、浙江、山东、四川、重庆、陕西、河南、湖南、江西等省市的 40 多家医院和隔离点。

再比如,1 月 29 日,一则广东省人民医院迎来特殊“新员工”消息被刷屏,其实是赛特智能的两名送药机器人,名叫“平平”和“安安”。之后,“平平”“安安”的 4 位好兄弟也赶赴武汉的汉口医院、中南医院和雷神山医院进入病房感染区开展药品配送与餐食自动配送。

无人配送车、无人机奔赴前线“抗疫”
如果说室内的送药送餐机器人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负担、避免人与人交叉感染,那么室外的无人配送车和无人机,则填补了为医院运送医疗物资和居民生活物资的司机的巨大缺口。

2 月 6 日,在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上,一辆由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车每天往返于配送点和医院之间,异常忙碌。从京东物流仁和站出发,这辆无人配送车以 15 公里 / 小时的速度沿着街道行驶,一路躲避车辆和行人,将医疗物资不断送到武汉第九医院,顾客输入提货码提取货物即可提货。京东物流武汉仁和站距离武汉第九医院这个疫区核心只有 600 米。疫情爆发后,这个站点几乎支撑起了第九医院医疗物资的配送工作,其中,无人车配送约占 70%。

2 月 7 日始,深圳一清科技的“夸父”无人配送车开始在山东工作,成为山东某市疫区物流的主力,为市区运送蔬菜,每车单趟可配送 1500 斤蔬菜瓜果。在前线疫区,无人配送车“夸父”则开始承担后勤仓库与病房、病房与垃圾站、超市与小区等地点之间的物资和物料运输任务。

2 月 10 日,在山东淄博,一家物流公司(山东乐物科技公司)启动无人配送车,据悉,这款名为“小乐”的无人配送车的续航能力达到 150 公里,每日可完成蔬菜配送 10 吨以上。

2 月 12 日上午,一架顺丰无人机降落武汉金银潭医院,将 3.3Kg 的医疗和防疫物资送到了医护人员手中。据工作人员介绍,当日共安排了 3 架无人机执行顺丰速运湖北区将军路点部至金银潭医院的防疫物资运输投送,无人机货物运输 18 架次(往返),总载重 70kg,件数 27 件,所运输物资均为紧急医疗物资。

2 月 14 日,苏宁物流 5G 卧龙无人车在苏州送出第一单。只要在苏宁 APP 线上下单,3 公里范围 1 小时内就能收到货,而且卧龙可以 24 小时在岗服务。目前在苏州、北京、南京三地相继完成末端无人配送车部署。与此同时,苏宁科技还推出苏宁无人配送小 biu 机器人,快递员配送至小区门口后,交由已经消毒的机器人将货物送至消费者家门口,其间机器人可以自行判断路线、乘坐电梯、以及提醒消费者取货,完全实现“无接触式配送”。

2 月 18 日,据报道,美团已启用两辆无人配送车,为北京市顺义区多个社区居民配送果蔬食品,公开测试道路上行驶速度约为 20 公里 / 小时,不久后无人配送车还会在海淀区进行落地。这是美团无人配送车在室内、园区真实订单落地后,首次在公开道路进行实际订单的配送。

除此之外,百度、高仙机器人、酷哇机器人、智行者、驭势科技等十几个无人车企业,均有无人车投入到武汉、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的抗击疫情相关工作中。

“这次对于无人配送车快速增长的需求,对于业内来说确实是一个发展机会,会相应催生出很多新产品新功能,让专注于做无人驾驶的企业和资本方都更有信心了!”有业内人士向 AI 报道说道。

京东方面表示,将会在 4 月底再次投入 50 辆无人配送车,争取在今年投入百辆。未来,随着智能配送机器人的规模扩大,这些特殊的“逆行者”将为更多武汉的医院提供必要物资的配送。

湖北顺丰相关负责人也称,顺丰将为武汉增加投放航线和无人机数量,“无人机配送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有效消除道路限行和小区封闭等因素的影响,降低配送时间。另一方面,无人机的配送可以有效避免配送人员与医务人员的面对面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针对在全国范围的居民日常配送问题,苏宁方面则表示,苏宁物流与苏宁小店协同,已经围绕 3 公里即时配送业务组建无人配送保障小组,启动无人车末端“无接触”配送服务在全国部署落地。

无人出租需求提前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不只是无人配送车,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环卫车、无人驾驶消毒车等其它无人化车辆的需求同样巨大。

作为公共交通的出租车服务,人与人接触的风险极大,太原、南京、合肥都有网约车司机感染新冠病毒的不幸消息,于是,人们开始期盼 Robo Taxi 的早日到来。

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出行服务的企业文远粤行早在 2019 年 11 月底,就在广州开启 Robo-Taxi 试运营服务,运营范围覆盖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中心区 144.65 平方公里的城市开放道路,市民只需要下载叫车应用 WeRide Go,即可呼叫使用,无需申请、审核。

据几日前文远粤行发布的 Robo-Taxi 试运营的首份月度报告显示,在 2019 年 12 月,Robo-Taxi 共完成了 8,396 次出行服务,占总订单需求的 62%。

在 1 月 6 日美国 CES 展会上,中国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商 AutoX 与 FCA 正式宣布合作,联手推出国内第一款可真正无人的 Robo Taxi。二者在 2 月初也宣布加强合作,目标是 2020 年上半年在深圳、上海等几个国内城市中,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试点服务。

不过要真正无人驾驶还得获得法律许可,目前已在国内开始试运营的文远粤行 Robo-Taxi、百度 Robo-Taxi 等,均在车内配有安全员。

AutoX 方面表示,由于这次疫情影响,让整个社会都更加迫切地期待无人驾驶技术在公开道路上,早日实现大规模商用。

文远知行创始人兼 CEO 韩旭表示,2020 年的战略规划主要聚焦在两点:一是,继续推进文远粤行 Robo-Taxi 的运营工作;二是,开展全无人驾驶的测试,在部分区域逐步拿掉安全员。

据了解,目前美国多个州已经允许真正没有安全员的无人驾驶测试,亦允许 Robo-Taxi 面向公众收费,2 月初美国授权 Nuro 生产和测试非供人类驾驶员使用的车辆,豁免了非传统汽车形态的无人车开上公开道路。

无论是面对疫情时期下对真正的无人驾驶技术早日到来的需求,还是面对美国的各种“开放”压力,Robo Taxi 的大规模商用化落地呼之欲出了。

面临的现实难题
尽管如此,室外物流配送的无人车及公共交通 Robo Taxi 的到来,相较于国内较为成熟的室内送餐送药机器人而言,还是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难题。

在这次疫情中,就面对了很多质疑,比如:为何这次各大生鲜电商用的最多的还是外卖员将货物放置于配送柜的“无接触服务”;苏宁小区内无人配送的小 biu 机器人在小区内的配送为何只是处于前期测试阶段,还未全面推广;为何在疫情发生后的数十天京东的“无人配送”才在武汉正式面世等等。

京东物流 X 事业部自动驾驶研发部负责人孔旗对此解释称,“投入运营前,团队需对配送机器人做多次测试,根据在公开道路测试结果,利用云端数据不断迭代产品。”

也就是说,从技术上来看,无人配送还是一种研究性解决方案,在配送过程中稳定性还有待考验。在实际的无人配送过程中,科技公司还需要对路况、场景有更多深入的测试、研究、突破。尤其是在应对复杂场景中,如何智能调节无人运输设备的速度,以保障运输的稳定和安全,还需要大量测试和优化。

“无人车离最终实现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无人驾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作为新的生产力,如同从马车到蒸汽机、再到汽车的变化,无人车还需要技术上的一系列升级,比如充电桩的设置、维修站点的部署以及软硬件体系的结构调整优化等。”孔旗说。

再者,商业成本也是一直被讨论但是待解决的问题。无人配送机器的研发成本和配送成本都远远高于人力成本。美团的无人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曾透露过,美团小型无人车成本约为 10 万元,中型无人车成本约为 20 万元,机器的配送成本平均下来,每单要达到 7-8 元才能持平。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聘用普通配送员要便宜得多。

不过,只要市场能够给予无人配送服务实践的机会,技术总是不断进步的,成本相应也会变低。

最难的可能还是政策问题。从政策上来说,由于整个无人车、无人机处于测试阶段,其牌照尚处于发放早期。在业界看来,政策如果还没有放开,这将影响着无人配送时代的来临。而无人驾驶出租车在中国遇到的最大挑战就在于法律法规的限制。

文远知行创始人兼 CEO 韩旭预计,这次疫情之后,中国的相关机构将会更加重视自动驾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路测里程和范围是决定无人驾驶研发进度的关键一环,如果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测试,即使跑 10 年,无人驾驶技术都不会实现。

无论如何,从疫情中无人配送发挥的巨大作用来看,无人车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无人配送不是仅限于疫情期间才爆发出来的需求,而是一个持续存在的需求,为高效率、安全配送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无人配送与无人驾驶出租车等同样巨大的需求叠加整合在一起,将使无人车早日实现商用化落地。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524SCMGI8 1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COL-8, Reel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2.82 查看
SN74AVC4T245RSVR 1 Texas Instruments 4-Bit Dual-Supply Bus Transceiver with Configurable Voltage-Level Shifting and 3-State Outputs 16-UQFN -40 to 85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1.94 查看
NC7WZ07P6X 1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Buffer, LVC/LCX/Z Series, 2-Func, 1-Input, CMOS, PDSO6, 1.25 MM, EIAJ, SC-88, SC-70, 6 PIN
$0.28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AI报道(微信号公众号ID:AI-Reporting;官网:http://www.aireporting.cn)是一家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科技媒体,隶属于上海数局传媒,以“报道AI人关心的热门资讯和技术趋势”为宗旨,致力于报道新兴科技、行业趋势、企业动态等资讯和话题,聚焦技术创新、应用场景、产业发展以及科技为各行各业带来的变革,现为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联盟副秘书长单位。目前,AI报道在北京、上海、深圳、无锡均有采编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