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1、云原生还能翻红几个月
    • 2、不用在今年指望量子计算
    • 3、AI 基础创新会越来越少
    • 4、AI 价值会提升,但名字会“消失”
    • 5、“物联网复兴”是个风向标
    • 6、“智慧城市”项目会暴增
    • 7、5G 专网商用真的给力,但你可能看不到
    • 8、5G 开始直面 C 端问题,云 VR、云游戏有机会
    • 9、芯片会异常热闹,但绝不是新材料和 7nm
    • 10、互联网公司“本分”起来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一款基本靠谱,略微出圈的2021十大科技预测

2021/01/11
413
阅读需 15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新年前后,大家应该看了不少“2021 十大 XX 预测”,当然其中也不乏对科技趋势的预测。

然而看了不少之后,发现这些预测普遍有些问题。比如科研机构与团体的预测,基本集中在学术领域。但这些趋势即使成真了,大众甚至是业内人士也感觉不到。而科技公司发布的预测,基本逻辑是我在 2021 重点做什么,什么就是主要趋势。当然这也无可厚非,但终归有失偏颇。

于是乎,我们想为大家提供一些相对靠谱,但又从各个角度能带来一些真实帮助的科技趋势预测。比如你在做投资、找工作,或者单纯对科技局势有所关注,都能从其中找到一点灵感。

因此这份预测在体例上不太严谨,各种动向都杂糅了一些,粉饰一下就是有点“出圈”。其中不仅包括了技术趋势,还有商业上、应用上的趋势。另外,某某事不可能,某某事可能之后会怎样,在我们看来也是一种趋势。

好,话不多说,请查收这份略微迟到的新年礼物。如有讹误,我就明年再预测一次补偿你咯……

1、云原生还能翻红几个月

关注云计算的朋友会发现,这几个月里云原生突然就翻红了,一时间似乎成了云计算厂商“群起而攻之”的新风口。然而事实上云原生是个聊了多年的概念,它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技术,而是围绕云计算的应用逻辑,搭建起来的一系列具体技术和产品。

这次云原生的翻红,也并不是因为某种新的云原生产品突然爆红,而是一方面确实新的云计算用户需要过渡到云原生。比如需要搭建 5G 专网、内置 AI 体系的实体经济企业,他们的需求与互联网和软件公司的云原生需求截然不同。

另一方面也是云计算本身作为一种承载技术,它的升级能力其实有限。在高密度的竞争中,企业本身也需要制造一些新的市场热点出来。

总结一下,现在这个阶段热捧云原生确实有市场上的需求,但也有企业自身缺乏其他差异化竞争点的考虑。这样来看,2021 年云原生的热度还能再持续一阵。然而如果云原生真正想要爆发,还是需要这个体系下某一个技术或者产品突然成为 B 端用户的刚需,而不是云原生本身作为一种趋势或者逻辑来对客户讲解。

爆发或者隔几个月后沉寂下去,这是新年开端留给云计算玩家的关键加分题。

2、不用在今年指望量子计算

2020 年,从国家到地方,从科研机构到各大科技公司,没有谁不在谈量子计算的。大的方向看,中、美、欧各国都在将量子计算列入战略清单,加大投资力度。小的方面看,量子计算的平台与应用越来越多,我们能隔三岔五听到量子计算的好消息。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媒体和大众对量子计算的关注,很大一部分来自对中美科技摩擦以来,对关键技术“卡脖子”的担忧。这种压力迫使我们去关注和期待量子计算马上爆发,然后咱们一举超过大洋彼岸,开启计算新时代。

量子计算本身的前景远大、进度超过预期都是真实的,但这是一种长期技术。短时间内的应用条件和应用适配性都完全不能与经典计算相比。而长时间看,量子计算也必定是先解决通信加密等小问题,再一步步过度到综合和通用性的“量子胜利”。

所以,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对量子计算的期许和相信,到底有几分是主观的。其实说真的,量子不急,中国不急。

3、AI 基础创新会越来越少

2019 年,就有很多人坚持鼓吹“AI 寒冬论”,论据是那一年 AI 基础研究的创新太少了。2020 年再一看,直接一个好家伙。貌似除了 GPT-3 之外就没一个能打的,DeepMind 依旧在研究大脑和生命的高深命题。这是不是加速论证了 AI 寒冬即将发现?

如果让我主观臆断一下的话,2021 年 AI 基础研究应该会“更差”,那种能上所有科技媒体头条的 AI 算法创新很可能没有。但这并不是说 AI 要凉,反而在展现 AI 真正的活力。其实,AI 算法能上头条的时候,也是产业界真没啥消息的时候。而今各个企业能推出的算法创新、产品创新、工具升级其实一点也不少,只是它们分散在各个企业里,直接作用于市场,缺少了“AI 又战胜人类”的那种大众认知。

举个例子,我预判与 GPT-3 能力接近甚至超越的国产算法很快会出现。但那时大家可能根本不知道,因为没人写“GPT-3 会不会毁灭世界?”这种标题。

当所有人都关注机器博览会的时候,工业化还没真正开始;工业化开始之后,大家都忙着赚钱,就没人去办博览会了。

4、AI 价值会提升,但名字会“消失”

接着说 AI。其实从各种技术的成熟迹象来看,2021 将是 AI 与产业融合的大年。

更多的智能化应用与平台将会落地,更多产业中将悄然嵌入 AI 的影响。所谓 AI 产业化+产业 AI 化,会在 2021 年加速实现。

但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可能会看不到 AI 的名字。这就像 4G 网络的成功,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但没有手机厂商或者 APP 开发者会标榜我使用了 4G 网络。AI 真正激活产业价值的方式,是融入产业,成为一种高可用的基础技术与基础设施。在 2021 年的关键周期中,我们大概率将看到更多有自己名字、各厂商自身标签的产业智能化方案出现,而不会再努力讨论行业+AI 的基础逻辑和可行性、广阔前景等等。

只有等 AI 的价值不需要被讨论时,AI 才真正开始发挥价值。

5、“物联网复兴”是个风向标

5G、云计算、AI,这些新技术在目前周期集体走向了成熟,这是这十年中最关键的科技变量。但 5G 提供了网络环境,AI 提供了软件算法,最终这一套全新的科技价值需要有一个落地方案。目前来看,物联网是最好的释放端口。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物联网经历了各种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网络联接方式和可承载任务。就像扫雷和《赛博朋克 2077》都是游戏一样,各种物联网设备之间其实并没有非常一致的可比性。

目前这个阶段我们所期待的,是一种能够适配 5G、云、AI 特性的全新物联网技术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物联网能力的到来,将开启将 AI 能力彻底向产业释放的关键机遇期。当然了,这个巨大变化不一定在 2021 年实现,可能需要更长一点的等待时间。但这里给大家盲猜一个变革到来前的风向标:突然之间,大厂都开始 po 物联网相关的创新,不再提诸如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AIoT 之类的词,而是拿出了名字全新,内容相近的新东西。如果 2021 年出现了这件事,那么不管你是要创业、投资、买股票还是找工作,都该开始留心了——物联网的“文艺复兴”,后面必然是巨大变化的开始。

愿我们都是春江水暖前的鸭子。

6、“智慧城市”项目会暴增

To B 收钱哪里去,智慧城市告诉你。在 IT 公司、云计算厂商、互联网公司整整齐齐地转型 to B 之后,新的压力已经开始出现了,那就是在长期搭建生态、布局案例之后,到底去哪里收钱?

相比来说,复杂的 To B 市场也是有各种层次的,其中能够最快满足盈收需求的,还是智慧城市相关的项目。当然 2021 年崛起的智慧城市项目不会再是几年前的那种数据可视化工程,而是更加强调以 AI 为中心的智慧城市项目,并且将垂直延伸到交通项目、高速改造、机场改造、城市大数据中心、城市 AI 中枢等具体项目中。

智慧城市将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等到 2022 年,相信你会在很多媒体中看到这一点。

7、5G 专网商用真的给力,但你可能看不到

相比 to C 市场的豪迈流量,to G 市场的主流宣讲,真正闷声发大财的是 to B 市场。2021 年,新一代技术带给 to B 市场的改变依旧不会是颠覆的。但在整个 to B 领域中,运营商推动的 5G 专网却可能率先火热起来。相比于企业 IT 技术的需求复杂、差异化较大,5G 专网却可以给具体行业带来标准化程度高、成本与回馈模型成熟的价值。

从目前情况看,5G 专网会率先在电力、煤炭、码头等几个重点行业先行火爆起来,主要表现或许是行业危重岗位的无人化。

但毕竟 to B 的事更多趋于保守和谨慎,5G 专网带来的价值可能在 2021 年不会让 C 端有多大感觉。而是再过几年才感叹,哦原来这么厉害啊。

当然,5G to B 依然无法解决 5G 投资的问题,而只能是网络价值的一个延展。5G 的 2021,依旧有诸多挑战。

8、5G 开始直面 C 端问题,云 VR、云游戏有机会

5G 依旧存在的挑战,就是 C 端感觉不明显。目前中国有最多的 5G 基站、5G 手机和 5G 用户,但依旧没有出现成熟的、有迭代价值的 5G 应用趋势。2021 年,手机市场必然有很多波澜,同质化竞争会相对激烈。按这个逻辑来说,面向 5G 的手机创新大概率不会成为 2021 的主流。

一边是准备好了的网络,一边是说你再等等的手机,二者之间应该怎么调和呢?

答案当然不确定,但 2021 年却几乎必须有一些答案冒出来才行。因此,很大概率会是云游戏主机、云 VR 设备这两个东西突然大火。虽然可能体验也就一般般,生态适配不咋地。但只要有一款云游戏或者云 VR 火了,就不能阻挡整个 5G to C 的想象力一下爆炸。

想想 2017 年的 VR 风口,谁说一定要万事俱备才能出圈的?有一阵东风就够了。

9、芯片会异常热闹,但绝不是新材料和 7nm

2020 年是标准的半导体大年,国家政策的高度利好,股市与投资者的热捧,再加上很多半导体产业的自主方案确实在扎实前进,说不定给大洋彼岸的懂王整闹心了。当然了,也不一定,毕竟懂王现在没 Twitter 了,白宫简报给不给他看也不好说。

这个趋势下,2021 年没有道理半导体的这股东风又吹回去。但是一定要注意,很多营销号 po 出来的什么“年内实现 7nm”啊,”新材料弯道超车美国傻眼了”啊,真的是看看就好,不看更好。

半导体博弈是人类工业与商业的双顶峰,要是能弯道超车早就超了。2021 年,大概率会看到国产芯片的生态加速完善、更多的制造业项目落地甚至开工,甚至国际局势微调后,更多值得期待的半导体国际合作项目,以灵活奇妙的方式落地中国。

如果你是有志于半导体方向的学生,那么 2021 年尽情去追逐这个梦想吧,老铁没毛病。如果你是软件开发者或者相关从业者,2021 是基于芯片生态重新找到软件机会的绝佳时机。

对于芯片这件事,态度始终应该是,稳住,我们能……

10、互联网公司“本分”起来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2021 年互联网巨头大概是不敢去卖菜了。

而这就有一个问题,那互联网公司卖什么呢?其实阳关大道也是早就指好了,互联网公司作为中国科技的中坚力量,还是要走到纯净的技术创新上。

那么问题又来了,论文发了很多,专利申请了不少,这东西终归也变不成资金流啊。于是我们在 2021 年可能看到互联网公司有三种更加“本分”的动向:

1、发布穿戴设备、耳机、音箱,甚至平板等低技术门槛的硬件,去跟手机厂商在多场景设备中拼一轮。

2、与崛起的新能源汽车合作,尝试把传统车企上赚到或者没赚到的钱在新能源上收回来。或者通过组 CP 的方式收一轮股价。

3、继续基于公有云和 AI 想新东西,与新基建更紧密结合。2016-2017 年主打底层技术创新的模式可能回归。

好,以上就是我们眼中的 2021 年十个可能性较大的科技趋势。科技产业正在面临多技术、多趋势、多重压力协同出现的全新局面。但是回头看看,难道局面会比 2020 年更困难吗?事实上,2020 年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一点都不拉跨,反而快速成为抗疫的中坚力量,凝聚了各行业的发展共识。

鲜少出门的游客才会抱怨天气;对于旅行家来说,风雨也是风景。2021,我们共勉。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254M06QD100 1 Quantic Paktron RC Network, Bussed, 0.5W, 100ohm, 600V, 0.25uF, Through Hole Mount, 2 Pins, RADIAL LEADED, ROHS COMPLIANT
$9.92 查看
C106DG 1 onsemi Sensitive Gate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 SCR 400 V, TO-225, 500-BLKBX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9 查看
1N4148X-TP 1 Micro Commercial Components Rectifier Diode, 1 Element, 0.15A, 75V V(RRM), Silicon, ROHS COMPLIANT, PLASTIC PACKAGE-2
$0.08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你的困惑,来自于无路贴近未知。我们在技术、思想、传播的异界,贩来极限脑量下的T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