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芯片封装企业案例分析——长电科技

原创
07/01 09:41 来源:与非研究院
3151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封装芯片制造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处于产业链下游位置,在提升芯片性能、连接内外电路及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公司通过多年深耕,在封装产业的占比相对其他环节具有了更大的优势。今天,我们就来对封装环节的公司进行梳理,以便大家对国内封装产业有更深的了解。

长电科技拥有先进和全面的芯片成品制造技术,包括晶圆级封装(WLP)、2.5D/3D 封装、 系统级封装(SiP)、倒装芯片封装、引线键合封装及传统封装先进化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高密度存储、网络通信智能终端、工业与医疗、功率与能源等领域。

、公司介绍

1.1、发展历程

长电科技做为国内封装龙头,向全球半导体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芯片成品制造解决方案,涵盖微系统集成、设计仿真、晶圆中测、芯片及器件封装、成品测试、产品认证以及全球直运等服务。公司在中国、韩国和新加坡拥有八大生产基地和两大研发中心,并在全球设有 20 多个业务机构,为客户提供紧密的技术合作与高效的产业链支持。

图|公司发展历程

来源:公司官网

1.1.1、历史积累阶段

1972年江阴晶体管厂成立;1989年集成电路自动化生产线投产;2000年公司改制为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长电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长电先进公司成立,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业务领域和市场布局。

1.1.2、快速发展阶段

2011年长电科技(宿迁)公司成立,2012年长电科技(滁州)公司成立,继续扩大生产基地,增强了公司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2015年长电科技收购星科金朋,公司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广泛的市场渠道。

1.1.3、做大做强阶段

2021年成立设计服务事业中心及汽车电子事业中心,顺应了市场需求的变化,拓展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2022年长电微电子晶圆级微系统集成高端制造项目动工,推动公司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发展。

2024年长电微电子项目通线:推进微系统集成高端制造能力,强化先进封装技术布局。收购晟碟半导体(上海)80% 股权:拓展存储芯片相关业务,增强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市场份额。中国华润成为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调整,为公司发展提供新的资源支持。

2025年汽车电子工厂计划投产:聚焦汽车电子领域,进一步深化在车载芯片封装测试的产业布局,服务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市场需求。

1.2、股东概况

2024年3月26日,磐石香港与大基金、芯电半导体分别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大基金和芯电半导体分别将其所持长电科技 1.74 亿股股份(占长电科技总股本的 9.74%)和 2.29 亿股股份(占长电科技总股本的 12.79%)转让给磐石香港或其关联方,并于2024年11月12日完成了相关股份的过户登记手续。本次权益变动后,磐石香港或其关联方将持有上市公司 4.03 亿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22.54%),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磐石香港的控股股东为华润集团,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华润。

公司核心人员在集成电路行业深耕多年,产业背景深厚,研发实力强劲。CEO郑力历任恩智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瑞萨电子大中华区CEO等高级管理职务。执行副总裁彭庆在企业经营管理及半导体行业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1.3、行业排名

随着行业库存压力缓解,以及存储器、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与汽车智能化等热门应用驱动,2024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重回增长轨道。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 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627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从地区看,美洲、亚太地区和日本同比分别增长38.9%、17.5%和1.4%,仅欧洲地区出现了6.7%的负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6970亿美元。

图|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十亿美元

来源:WSTS、与非研究院整理

2024年全球委外封测营收前10大/亿元

来源:芯思想、与非研究院整理

根据芯思想研究院(ChipInsights)发布的2024年全球委外封测(OSAT)榜单,长电科技以 预估346亿元营收在全球前十大OSAT厂商中排名第三,中国大陆第一。

1.4、封装技术

长电科技拥有晶圆级封装(WLP)、系统级封装(SiP)、2.5D/3D 封装、倒装芯片封装(FC)等全面的封装技术,在高性能计算封装领域,其大颗 FCBGA 封装技术积累了超十年经验,具备超大尺寸产品工程与量产能力。

而 XDFOI® 芯粒高密度多维异构集成工艺作为面向芯粒的极高密度、扇出型异构封装集成解决方案,通过工艺设计协同优化突破 2.5D、3D 集成技术,已应用于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能效比的芯片成品制造解决方案。

图|长电封装技术

来源:公司公告/与非研究院整理

二、财务分析

2.1、营收和利润分析

图|营收及增速(%)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2000-2014年,公司营收平稳增长,由4亿元增长至64亿元,2015年后,公司营收加速,大幅增长68.12%至108亿元,2016年又大幅增长77.24%,2017-2022年高位稳定增长,由239亿元提升至338亿元;2023年下降-12.15%至297亿元,2024年反弹21.24%至36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营收加速增长原因在于:2015年长电科技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芯电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斥资 7.8 亿美元(约 47.8 亿元)全资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星科金朋。当时星科金朋是全球第四大封测企业,从资产规模到营收规模,长电科技大约只相当于星科金朋的一半,此次收购属于 “蛇吞象” 式并购。通过这次收购,长电科技成功跻身于全球外包封测行业第四位,之后又上升至第三位。

图|扣非净利润及增速(%)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2004-2019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增长不稳定,2016-2019年出现连续4年亏损,2018年亏损最大为-13.09亿元;2020年开始盈利转正至9.52亿元,2021年增长至24.87亿元,2022年达到高峰28.30亿元,2023年降低至13.23亿元,2024年恢复增长至15.48亿元,2025Q1为1.93亿元。

2015年后,营收大幅增长,但净利润连续亏损,主营是星科金朋连续三年亏损(2015-2017 年累计亏损超 16 亿元)。2018 年,因星科金朋业绩未达预期计提商誉减值 3.66 亿元,直接拖累净利润。

2019 年后,随着星科金朋产能利用率提升和客户资源整合,长电科技毛利率回升至 12.85%,财务费用下降,净利润扭亏为盈。

图|营收结构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2000-2009年公司主营营收划分较为广泛,2000-2002年分别为器件占比55%-62%、集成电路-高脚位占比30%、集成电路-低脚位占比4%;2003-2009年器件占比由64%持续降低至38%,集成电路-高脚位/低脚位统一划分为电路占比31%提升至54%,芯片占比由1.53%提升至6.60%。

图|营收结构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2010-2024年公司产品逐渐聚焦,主营营收分为芯片/芯片封测/其他。芯片封测主营营收由93.42%提升至99.71%,2010-2018芯片由7.32%降低至1.72%,其他占比较小。

图|毛利率/净利率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销售毛利率整体呈现波动变化。在2000-2018年整体震荡向下,个别年份出现反弹,而且不超过3年;2016-2019年,连续4年维持11%-12%低位,2020-2022年行业产能紧缺后,又出现3年反弹,之后2023-2025Q1又连续降低至14%-13%。

销售净利率波动幅度更大且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2013年由8%逐渐降低至1%,2015-2018年出现连续为-1%至-4%,2019-2020出现反弹,2021-2022年维持2年高位10%,2023-2025Q1又连续降低至2%水平。

毛利率/净利率变动原因:

2018-2019 年

2018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仅 4.8%,存储器价格暴跌,封测行业需求萎缩,长电科技传统封装业务占比超 60%,单价同比下降 12%。2015 年收购产生商誉 26.8 亿元,2018 年计提减值 4.67 亿元,同时新加坡 / 韩国工厂整合导致折旧、人工成本增加 1.8 亿元。封装基板、引线框架等关键材料依赖进口,2018 年美元升值导致进口成本同比上升 8%。

2020-2021 年

先进封装(SiP、eWLB)收入占比从 2020 年 35% 提升至 2021 年 42%,毛利率较传统封装高 8-10 个百分点。2020 年下半年起,5G 基站、新能源汽车芯片需求爆发,长电科技产能利用率从 65% 提升至 2021 年 85%,单位成本下降 15%。

2022-2024 年

2022 年全球封测产能利用率降至 70%,日月光、安靠等巨头降价 10-15% 抢占市场,长电科技平均单价同比下降 8%。2023-2024 年研发费用占比维持 4.5%,FCBGA、3D 封装设备折旧每年增加 1.5 亿元,但新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日月光、安靠在先进封装领域市占率超 50%,长电科技为维持份额,2023 年 FCBGA 产品报价较国际厂商低 10%,毛利率较行业平均低 3-5 个百分点。

图|国内外营收占比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2016-2021年海外营收占比由82.17%降低至71.18%,国内营收占比由17.14%提升至28.31%;2022-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由73.53%提升至80.91%,国内营收占比由26.09%降低至18.80%。

图|研发投入及营收占比%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2009-2024年研发投入呈现持续增长,由0.90亿元提升至17.18亿元,增速均为正值,维持在3-6%水平。2025Q1为4.59亿元,增速4.92%。

图|研发人员数量及占比%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2015-2020年研发人员数量持续增长由5119人增长至5949人,研发人员占比在25%水平。2021年研发人员急剧降低至2806人,占比下降至12.07%,2021-2024年由2806人提升至3550人,占比由12.07%提升至14.76%。

自2021年起,长电科技按照新修订的规则调整了研发人员统计口径,新口径不再包含基层科技人员。这一调整直接导致披露的研发人员数量从2020 年前的5949人降至2021年的 2806 人。

图|研发主要方向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总结

长电科技通过多年的发展,通过并购确立了领先优势。并购星科金朋短期造成了一定的财务压力,好在通过股权融资和技术整合等,逐步化解了风险,从而奠定了公司在封装领域行业第三的长期地位。

2025年,半导体行业有望实现8%的正增长。随着长电科技的先进封装技术Chiplet 和 2.5D 封装进入量产,汽车电子和 AI 算力领域的持续发力,长电科技有望继续巩固行业地位,并向系统级封装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长电科技

长电科技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 600584 )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和技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微系统集成一站式服务,包括集成电路的系统集成封装设计、技术开发、产品认证、晶圆中测、晶圆级中道封装测试、系统级封装测试、芯片成品测试并可向世界各地的半导体供应商提供直运。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 600584 )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和技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微系统集成一站式服务,包括集成电路的系统集成封装设计、技术开发、产品认证、晶圆中测、晶圆级中道封装测试、系统级封装测试、芯片成品测试并可向世界各地的半导体供应商提供直运。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

与非网资深行业分析师,工科背景,11年行业研究经历。擅长从行业供需、量价、公司财务基本面等角度分析,洞悉电子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