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正式发放4G牌照,全国大踏步进入4G时代,那年微信刚刚支持手机支付,《DOTA2》开放测试,优酷视频流量用户双过亿。四年后的2017年,各色共享单车“塞满”街道,《王者荣耀》全球营收登顶,无人零售迎来高峰,IPV4面临“数量危机”。
2019年,中国正式发放5G牌照,“5G元年”正式到来,那年阿里巴巴港交所上市,罗永浩卖了“锤子”开始说相声,华为进入“实体名单”,李彦宏在AI大会遭遇“宏颜祸水”。四年后的2023年,罗永浩还在说相声,华为带领全行业“过冬”,李彦宏发布AI大模型“文心一言”。
怎么人家4G让生活变化这么大,到了5G这怎么就“拉跨”了呢?对5G的质疑声音,在今年两会重点关照5G之后再现。
2023年第十四届全国两会刚刚闭幕,政府工作报告在此将5G列为重点关注项目。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重点提及了今年5G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部长强调:下一步的重点是保持5G良好发展势头:一是2023年将新建开通5G基站60万个,总数将达290万个基站。在城市地区要覆盖得更好,在农村地区覆盖的更广,在工业园区要覆盖的更深。二是扩大5G应用,要实施“5G+”行动计划。在国民经济的大类中要扩大应用规模,同时在制造业上下更大功夫。“5G+工业互联网”的赋能对制造业跨越式发展非常重要,计划“十四五”期间建1万个以上的5G工厂。三是总结推广5G经验,产学研用集中发力,加强国际合作,加快6G的研发。
官媒总结,接下来科技部将围绕建、用、研三个方向来推动5G建设,消息一出即引起广泛讨论。首先在建设方面,5G的使用体验似乎并未相对4G改变太多,建设更多5G基站反而可能降低4G的覆盖面积。在使用上,很多人认为5G只能用在手机上,对其他领域的了解并不深。在加快研发下一代上,5G都“拉垮”了,谁管6G怎么样?
2019年B站何同学的一个5G视频,造就了流量的奇迹,千万播放官媒转发,让5G的讨论甚嚣尘上。视频中大胆的对5G的未来做出畅想:速度将是5G最无聊的应用。如今4年过去了,5G真的像4G那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