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分拆上市,比亚迪半导体的万里长征刚起步

2021/01/04
238
阅读需 1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配图来自 Canva 可画

在黑天鹅频发的 2020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却一扫从前的“阴霾”,迎来了快速发展。一方面随着新能源车市回暖,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受新能源政策的刺激,很多新能源车企备受资本市场的热捧,一些上市公司如特斯拉、蔚来等公司的市值,都实现了翻倍暴涨。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也让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大大提速,这意味着车用半导体的价值也将迎来大幅度提升,推动全球车用半导体需求加速增长。在此背景下,一些汽车半导体企业,也频频向外界放出各种利好消息。融资拆分破除内部屏障近日,知名 IGBT 车规级厂商比亚迪半导体,就此前接受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投资调研发布了公告。

公告表示,比亚迪半导体仅用了 42 天,即成功引入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中金资本、国投创新等知名投资机构,迈出了其市场化布局的第一步。这并不是比亚迪半导体第一次公布融资消息。早在今年 6 月份,比亚迪半导体就曾拿下 19 亿融资,投后公司估值达到了近百亿元;再次拿下融资之后,中金公司更是给予了其不低于 300 亿元的市场估值。

而在本次融资敲定之后,其分拆上市的意图也更加明确。不少专业人士认为,比亚迪此举正是为了吸取比亚迪电池的教训。早前比亚迪电池在国内动力电池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宁德时代推出三元锂电池之后,其在动力电池市场上的地位就逐渐受到了威胁。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与比亚迪动力电池受内部牵制有很大关系。

相较宁德时代,比亚迪动力电池一直受到来自集团内部的各种制约,优势的技术很难用于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进而导致其在与宁德时代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落于下风,而如今比亚迪半导体正面临相似的情形。而通过分拆上市,对其打破这一局面自然大有帮助。首先,相比拆分之前各自为政的半导体业务来说,拆分之后半导体业务的整合,有利于比亚迪半导体形成更完整的业务版图,这对其加速市场化进程助益良多;其次,分拆之后有利于比亚迪半导体自负盈亏,从而减少母公司用于半导体研发的投入,这对改善其母公司的净利率,改善母公司的整体估值大有帮助。

更深层的考虑当然,在推动半导体业务独立的背后,比亚迪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一方面,在国内新能源政策利好不断的情况下,此时上市有利于资本市场给予其更好的估值。今年以来受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影响,国内的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都开始跟着活跃了起来。而作为电动汽车的一部分,汽车半导体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比亚迪半导体选择在此时加速上市进程,自然也有提升公司估值方面的考虑。其二,在中美贸易战的情况下,国产化替代进程明显加快,国内汽车半导体企业也将迎来国产化替代的历史性机遇。

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 475 亿美元,但我国自主品牌车企芯片产业规模不到 150 亿元,约占全球的 4.5%,而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占全球市场达 30%以上。巨大的“反差”,也意味着国产化替代蕴含着巨大的机会。

据 2019 年的 IGBT 市场数据显示,2019 年英飞凌为国内电动乘用车市场供应 62.8 万套 IGBT 模块,市占率达到 58%,占据了超过半数的国内 IGBT 模块市场,同年比亚迪在中国共配套约 19.4 万套车规级 IGBT 模组,市场份额 18%,排名次于英飞凌。随着国产化的加速,未来比亚迪半导体在 IGBT 市场的市场份额,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除了 IGBT 模块之外,国内汽车半导体市场的其他模块,也存在明显的替代空间。比如,从本地采购对象看,汽车电子、发动机与控制系统、汽车主动安全等关键技术,均被博世、德尔福、大陆电子、电装等公司所垄断。而在汽车电子方面,外资供应商更是占据了 85%的市场份额,其中江森自控占 45%,博世占 11.6%,大陆电子占 10.8%。85%的外商市场份额占比,也意味着在国产化替代浪潮下,整个汽车半导体领域还有更大的可替代空间可供挖掘。

这对投身于此的比亚迪半导体来说,自然是个不容错过的历史性机遇,而通过拆分融资上市,自然对加快其在汽车半导体市场的布局大有助益。

角逐千亿汽车半导体市场据 IHS Markit 数据显示,预计到 2030 年我国汽车芯片半导体规模将会达到 160 亿美元(按照当前汇率约合人民币 1045 亿元)。这意味着未来十年,我国汽车芯片半导体的规模,还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巨大的行业前景,自然吸引了不少国内玩家前来参与。以斯达半导和安世半导体为例,我们可以从中一窥端倪。斯达半导目前已经是全球市占率排名第 8 位的中国公司,其已经合作的车企超过了 20 家,配套车辆更是达到了 16 万辆,加上工业控制以及家电等领域应用,其营收规模远在比亚迪半导体之上。

从技术方面来看,斯达半导也已经走到了比亚迪半导体的前面。具体来说,斯达半导已经推出了第六代 Trench Field Stop 技术的 650V/750V IGBT 芯片,以及配套的快恢复二极管芯片,目前都已经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应用。相比较之下,比亚迪半导体的 IGBT4.0(国际上的第五代),仍稍显落后。另外,国际排名前 20 的安世半导体,也是国内汽车芯片领域的重量级玩家。据安世半导体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一年大概有 14.3 亿美元的产值,其中接近 45%-50%的产值都是来自汽车行业。”

据悉,目前安世半导体在比亚迪半导体投入重金研发的新一代技术 SiC 技术领域,也已经取得了进展。同时,其全新推出的 900-1200V 高压氮化镓方案,也逼近了国际巨头英飞凌的应用电压上限,其在国产汽车半导体领域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而在 IGBT 市场已经取得相当不俗成绩的比亚迪半导体,如今通过加速融资储备“粮草”,其角逐车用半导体市场之意,更是再明显不过了。任重而道远不过,虽然比亚迪半导体在车用半导体领域,存在不少的优势。但从汽车半导体行业角度来分析,目前比亚迪半导体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首先,相比消费电子芯片,汽车芯片要求达到的极限性能很高。比如,一辆车的车载芯片,设计使用寿命都在 15 年或者 50 万公里左右,远远长于一般消费电子产品,而且汽车芯片还要接受极限环境考验。其次,因涉及汽车驾驶安全,汽车芯片对于设计要求稳定性很高,抗干扰能力要很强,不能出现任何失误;再次,出产的性能必须保持一致,而且其对产品的良率要求很高;最后,汽车芯片要有长期有效的供货周期,供应链可靠稳定,才能全生命周期地支持整车厂的供应链需求。换言之,整车厂商对芯片厂商的替换成本很高,双方之间的合作周期一般都很长,不会轻易替换传统汽车芯片厂商,这就导致汽车厂商替换芯片厂商的迁移成本很高。而对于比亚迪半导体来说,应对前面几条问题并不太大。

但迁移成本高、可替换难度大的问题,恐怕在短时间之内很难得到解决。这也意味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老牌汽车芯片巨头在汽车的主控芯片ECU、IGBT 等)领域的领先地位,仍很难被取代。特别是在目前比亚迪半导体推出的新技术 IGBT 4.0 技术(接近国际上的第五代),尚且落后于国际巨头的情况下(国际上已经达到了 7.5 代),这种格局就更加明显。从这个角度来看,比亚迪半导体拿到融资只是一个开始,其接下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LT3092EST#PBF 1 Analog Devices Inc 200mA 2-Terminal Programmable Current Source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5.08 查看
LSM6DSOTR 1 STMicroelectronics iNEMO 6DoF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 with advanced Digital Function, Finite State Machine. For battery operated IoT, Gaming, Wearable and Consumer Electronics. Ultra-low power and high accuracy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3.51 查看
EM4095HMSO16B+ 1 EM Microelectronic-Marin SA Analog Circuit, 1 Func, CMOS, PDSO16, ROHS COMPLIANT, PLASTIC, SOIC-16
$5.15 查看
比亚迪

比亚迪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211.HK),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是一家拥有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比亚迪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天津 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将近20万人。公司IT产业主要包括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电声产品、连接器、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五金电子产品、手机按键、键盘、柔性电路板、微电子产品、LED产品、光电子产品等以及手机装饰、手机设计、手机组装业务等。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2007年3月。公司分拆旗下手机部件及模组、印刷电路板组装等业务,申请赴香港主板上市,2007年12月20日,分拆出来的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集资约59.125亿元。2011年6月30日A股上市(代码SZ.002594)。2015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00.14亿元,同比增长37.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9亿元,同比增长552.63%。2016年4月,比亚迪汕尾公司获得的全球单笔最大纯电动客车订单(44.66亿元) 。8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75位。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211.HK),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是一家拥有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比亚迪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天津 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将近20万人。公司IT产业主要包括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电声产品、连接器、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五金电子产品、手机按键、键盘、柔性电路板、微电子产品、LED产品、光电子产品等以及手机装饰、手机设计、手机组装业务等。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2007年3月。公司分拆旗下手机部件及模组、印刷电路板组装等业务,申请赴香港主板上市,2007年12月20日,分拆出来的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集资约59.125亿元。2011年6月30日A股上市(代码SZ.002594)。2015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00.14亿元,同比增长37.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9亿元,同比增长552.63%。2016年4月,比亚迪汕尾公司获得的全球单笔最大纯电动客车订单(44.66亿元) 。8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75位。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多家公司创始人。FT中文网,福布斯等全球知名媒体专栏作者,出版了《O2O冷思考》《新零售实战》等书籍。曾先后四次从事团购、购物分享、社交、媒体等领域创业,目前公司旗下业务涵盖新媒体、金融科技、人工智能。